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8页
    陆宁看着他,轻笑了声,点头:“好吧,我其实有点怕老鼠,就跟你怕打雷一样。”
    周家遇总觉得他话中有话,但因为自己心虚,所以没敢追根究底。
    陆宁当然是说的假话,他不怕老鼠,就跟周家遇根本不怕打雷一样。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快十二点了。
    “早点睡吧,马上就要考试了,这几天作息健康点。”
    周家遇点头:“嗯。”
    两人一起躺下。
    陆宁的床是一米五的双人床。不算太小,但躺着两个子都挺高的成年男孩,也实在是算不上宽敞。
    周家遇跑来跟他睡,纯粹是想单纯靠近他,绝没有任何歪心思。
    但陆宁的心思就多少有点活络,他现在不管周家遇对他到底有没有那个心思,但知道他对女孩子不感兴趣之后,就一门心思想要把这个人撩到手。
    所以躺下后并不老实,仿佛是不经意的翻了个身调整姿势,又仿佛是不经意地伸手搭在对方手臂,然后还不经意地将自己的腿靠在对方结实的腿上。
    周家遇顿感不妙。
    他发誓他就是单纯进来睡个觉,但是喜欢的人就在旁边,彼此露在衣裤外的手腿,在薄被下亲密接触。
    这种感觉简直是要命。
    他发觉自己的身体起了变化。
    “那个……”他嗓子紧巴巴地开口道,“好像没打雷了,我还是回去睡吧,免得挤到你。”
    不料话音刚落,窗外便轰隆一声。
    陆宁贴着他,从他身上越过一只手,将台灯关掉,淡声道:“这不还有吗?”
    周家遇僵硬地躺着一动不动,陆宁自然发觉了他的异样,不过他没太在意,因为他自己也有点点不对劲了。
    他不敢再玩火,稍稍退开一点:“睡吧。”
    周家遇在黑暗中闷闷“嗯”了一声。
    因为这一天的心情实在是不错,陆宁倒是睡了个阔别许久的好觉。
    隔日醒来,身旁的人已经不在。他起床打着哈欠走出门,看到周家遇从厨房端了早餐出来。
    “洗了吃饭吧!”
    “嗯。”
    与此同时,晨练结束的方进从外面回来,看到两人,随口道:“你俩可真厉害,天天见面还聊不够么?晚上还睡一张床。”
    陆宁道:“我哥怕打雷。”
    方进一脸无语。
    周家遇佯装没听到一样。
    几分钟后,三人坐在餐桌开吃早餐。
    周家遇拿过方进买的报纸,打开扫了一眼,看到一则广告,咦了一声:“这什么燕山饮料不是老字号吗?我刚来还喝过,挺好的喝的,怎么要整体出售了?”
    方进看了一眼:“没办法,现在洋品牌进来,大城市嘛,年轻人都喝洋品牌的可乐汽水,不太爱喝这种本地饮料,反正价钱也差不多。连年亏损,只能打包卖了。不过我看也卖不出,估计只能等着倒闭,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啊?”
    陆宁当然也喝过燕山饮料,当时刚来京城,想找点特产,在胡同里喝过几次,味道确实还不错。
    周家遇道:“就算大城市喝洋品牌多,也不至于亏损吧,之前陆宁你和田丰卖酸梅汤,一个暑假不都赚了几千么?”
    陆宁道:“我们那成本低,当然能赚钱。但一个老字号饮料厂,多少员工多少成本,只要销量上不去,亏损很正常。”
    周家遇叹息一声:“老字号呢,多可惜。”说着抬头看向陆宁,“咱们现在手上不是有钱么?要不然我们去买下来?”
    国企改制加上洋品牌进来,许多国产老品牌都受到巨大冲击,不少就此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这是市场的选择。
    但说实话,看到将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走向末路,确实是很可惜。
    陆宁点点头:“行,等考试完我们去考察考察。”
    作者有话要说:
    越来越晚
    调整两天,准备加更
    第74章 接手老字号
    方进搬出去之后, 偌大的三室一厅,就只剩陆宁和周家遇两人。
    炎热夏季,孤男寡男, 各怀鬼胎, 原本该滋生点什么, 只不过恰逢期末考试, 两人都暂时老实下来, 一门心思复习备考。
    考完当日,一块去了趟燕山饮料厂。
    厂子在西山脚下,离市内有点距离。
    毕竟是建厂多年的老字号, 跟云江机械厂的规模不能比,但对于一家主攻本地市场的饮料厂来说,还是挺大的。
    大概是濒临破产,厂子里很冷清, 中午两点已过, 保卫还在打瞌睡, 有人来访,才慢悠悠睁开眼睛, 擦了把嘴角涎水, 打了内线电话通知厂长郭建国。
    两分钟后, 郭建国小跑着出来迎接。
    这位郭厂长, 年纪四十多岁, 是个不年轻,但离退休又还早着的年纪。他当了十几年燕山饮料厂厂长,两年前, 厂子濒临破产, 国家要甩包袱, 要么倒闭,要么让私人接手。他对厂子有感情,变卖祖产又跟银行贷款,将厂子盘下来,从国营厂厂长,变成私企老板。
    此后,跟随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启了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厂子又苟延残喘了两年。然而始终未能扭亏为盈,银行贷款天天在催,工资也发不下来,如今是再也撑不下去。
    要保住燕山这个老字号品牌,只能让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接手。只可惜折腾了两个月,没一个人愿意接下这烂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