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家出来的马氏直接进宫见太后了,不过因着马氏提的要求牵扯到朝堂的官员调度,这事太后自然做不了主,只得答应和皇帝商量一下。
李琮这些日子也忙。
契丹撤兵了要和谈,西夏独木难撑,这仗自然也没法打下去,只是大周还有一座城池在西夏手里,西夏不甘心白白拱手送回,因而和大周对峙的兵力并没有撤走,但西夏停止了主动进攻。
李琮要的就是对方的不甘心,因而,很快集结了十门火炮送往庆州,陪同这火炮一起去往庆州的,还有陆呦。
原本契丹皇帝是钦点了陆呦和陆端一同前往边境谈判的,不过这次的边境挪到了中京附近,因为西京和南京已经成大周的国土了。
可李琮接到庆州那边的奏报,说是西夏不肯答应归还那座城池,为此,李琮干脆命陆呦带着这十门火炮前往庆州支援,另外,李琮还有一个私心,他看中了西夏的青盐。
早期的西夏原本和大周交好,大周每年都会从西夏购买大量的青盐,可后来随着辽国的崛起和大周的相对没落,西夏和辽国结盟了,西夏的青盐也就源源不断地运往辽国乃至女真、回鹘等别的汗国或部落,李琮为此也憋了一口气。
再加上这次西夏趁火打劫,一来就趁大周不备占了大周两座城池,后来又攻下了两城,尽管再后来大周也夺回了三城,可金州还在西夏手里呢,因而李琮这口气非但没出又多了一口。
所以这次李琮也是想给西夏一个教训,金州肯定是要回来的,最好还能每年从西夏要一点岁贡什么的,好让他们也长点记性。
别人倒没什么,可陆鸣得知皇上特地打发陆呦去攻打金州,心里委实很不舒服,要知道,彼时他就在晋阳,离庆州不算远,而陆呦却在南京附近,他赶过来的距离相当于两个晋阳到庆州的距离。
就这样,皇上仍是选了陆呦放弃了他。
这说明皇上越来越倚仗陆呦了,说明在皇上的心里,陆呦比他陆鸣厉害了。
偏在这之前,陆鸣也听闻了契丹皇帝钦点陆呦前去谈判的消息,说是想见见这个对手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也说明在契丹人眼里,他们把陆呦当成了真正的对手,甚至超越了他父亲。
因而,陆鸣的失落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失落,更多的是不甘。
要知道,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曾经的陆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短短几年,他居然成长成了一个连他也需要仰望的人,这岂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不说这些年陆鸣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单就两人的生长条件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交往的圈子,陆鸣也甩了陆呦几条街,只怕陆呦连他的项背都望不到。
可如今呢,一个曾经被他踩在脚底,甚至是淤泥里的人居然站起来,而且站得比他还高,这上哪里说理去?
难道说,那个女人真的可以点石成金变废为宝?
还是说,之前的陆呦隐藏得太深,连他也骗过去了?
陆鸣摇摇头,他更倾向于前者,因为一个人可以装一天两天,甚至一年两年,可装十几二十年是不太可能,更别说,有些本能的反应是装不出来的。
不过他倒是真被颜彦颜彧这对姐妹骗了,一个明明有着满腹的才学却甘于做一枚绿叶来衬托别人,一个明明才智平平却偏偏拿着别人的作品来冒充才女,可叹他却有眼无珠竟然没有分辨出来。
其实,也不叫他没分辨出来,他是被颜彧的笑容蒙蔽了双眼,因为最早接触颜家三姐妹时,他做的是他们姐妹三个的先生,彼时的颜彦明明比颜彧颜彤聪慧博学,只是后来颜家另请了西席,他也忙于自己的事情,这才逐渐把这些淡忘了,再后来,他进颜家,颜彦都躲着他,只有颜彧颜彤两个仍和以前一样喜欢追着他。
如今想来,颜彦那会是为了避嫌,因为他清楚地记得每次迎面碰上颜彦,颜彦都会脸红,然后低着头跑了,偏那会鬼迷心窍的他看不出这一切,反倒认为她无趣呆板。
他就这么和一个好女孩子失之交臂了,不,确切地说,是他自己把这么好的女孩子送到那傻子和哑巴面前,这才有了那哑巴和傻子的今天。
悔之晚矣,悔之晚矣。
带着这种失落和悔意的陆鸣回到陆家后,看到家里的情况,婆媳反目,妻妾不和,心里更是烦躁无比。
可眼前的这个结连他也没法解,母亲哭诉儿媳想下毒害死她,妻子却又赌咒发誓说没有做,而一向慈祥不理事的祖母居然一反常态地站在妻子这边,陆鸣真不知该相信谁了。
还有,曾经温柔和顺的周婉也没有之前那么善解人意了,看向他的目光也不再是满满的崇拜和爱意,多了些莫名其妙的情绪,只是他没有心情去探究。
因而,到家的这天晚上陆鸣在家草草吃了顿各怀心思的团圆饭之后,他借口之前的那帮朋友要替他接风,迫不及待地从家里逃了出去,约了吴哲、朱晋、徐钰等人进了一家酒肆,然不顾他身后还有这么多双期盼的眼睛粘着他。
只是这顿酒陆鸣喝的也不痛快,因为席间不可避免地谈论到当前的战事,也不可避免地谈论到陆呦和颜彦,这些人当年没少去陆家聚会,尽管很少见到陆呦,但陆呦是什么人他们还是略有耳闻的。
因而,大家都好奇何以短短几年陆呦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竟然跟换了一个人似的,会说话,会念书,会点手工制作也就罢了,居然还会领兵打仗,居然还比陆鸣还强了,这可能吗?
而陆鸣也才知道这火炮的起源就是因为陆呦给孩子做的什么喷筒玩具,里面关键的几个机括也是陆呦想出来的,不过那个瞄准的准星则是颜彦想到的,说是从拉弓射箭受到的启发。
于是,陆鸣不可避免地喝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