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随着颜彦笄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两人的婚事也逐渐要提上议程,陆鸣也忍不住向朱氏吐露了下心声,他委实不喜欢颜彦寡淡的性子。
无独有偶,朱氏也不喜欢颜彦,她倒不是嫌弃她的性子,而是嫌弃她的出身,嫌弃她的命格。
可这门亲事是太后做主定的,公然退亲的话不但打了太后的脸,也不可能再和颜彧议亲了。
于是,朱氏找了个机会上门拜访马氏,稍微透露了下她对颜彧的喜欢,聪明的马氏便猜到了朱氏的心思。
可问题是这件事要怎么运作却难到了这两人,最后还是马氏想到了一个主意,找一个人来冲撞颜彦,如此一来,这门亲事肯定不退也得退了。
只是如此一来,颜彦可能就没法活下去了,为此,马氏又纠结起来。
“回太后,彦儿是臣妇一手带大的,臣妇委实不想伤害她。。。”
“行了,你就别假惺惺的了。”陆呦愤怒地打断了她。
“还有,如果我没有猜错,这个主意应该不是二婶出的。”颜彦补充了一句。
“这是什么话?难不成你以为是我们出的?”朱氏不爱听了。
“究竟是谁的主意?”李琮厉声问道。
“是,是,是陆夫人的主意。”马氏这次说了实话。
没办法,她是想瞒过去,没想到颜彦会揭穿她,为此,她委实有些不解,转身问向了颜彦,“彦儿怎么知道这主意不是我出的?”
“因为人性,二婶虽然有私心,可本质上却不是一个罔顾他人性命的人,这点我是从你对待颜杉、颜彣几个看出来的,你虽不喜欢他们,却从没有虐待过他们,还有,这几个婆子的性命你也留下来了。”多余的话颜彦没有再解释。
可马氏却听懂了,呜呜哭了起来,“孩子,二婶愧对你这份信任,二婶没脸去见你祖母,也没脸去见你父母,更没脸去见你二叔。。。”
“哭什么,底是怎么回事?”太后不耐烦了。
“回太后,这主意的确是臣妇先提出来的,臣妇委实不喜欢颜彦的命格,觉得她配不上臣妇的儿子。因而,臣妇一听马夫人也有这个意思,我们两个也算是一拍即合,不过臣妇可没有让彦儿死的意思,为此臣妇特地找了陆呦来做这件事,想着事发后,彦儿可以嫁给陆呦,一样进了陆家门,进门后臣妇再多疼她一些,弥补她所受的伤害也是一样的。”朱氏磕头说道。
没办法,事到如今,她想瞒也瞒不下去了,只能想着如何减轻点罪责了。
“陆夫人,若不是你的授意,我二婶是决计想不到让奶娘来劝我自尽的。你连我夫君都不肯善待,怎么可能善待我?如果我没有猜错,近来的这些传闻恐怕和陆夫人脱不了干系吧?”颜彦撕下了对方伪善的面纱。
这个人的心术绝对比马氏要狠毒多了,手段也比马氏厉害多了,是颜彦的头号大敌,因而,她想趁这个机会决裂,以后干脆桥归桥路归路。
“什么传闻?你这是什么意思,没错,我当年是关了大郎几个月,可那是因为他姨娘生病了,我为了府里人着想,不得已才把他关了起来。至于你说的什么传闻,跟我没关系,你别什么脏盆都往我身上扣。再有,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大郎的母亲,你这一声‘陆夫人’是什么意思,你就是这么对长辈说话的?”朱氏勃然问道。
“你,你们一个个,眼里还有哀家,还有皇权没有?”太后见朱氏几句轻飘飘的话就想为自己开脱,就想把话题转移,也生气了。
“母后,稍安勿躁,为这些人气坏了身子不值当。这件事交给儿子来处理。”李琮劝道。
事实上,李琮也十分头疼,主要是陆端还在契丹人手里,陆鸣还在战场为他卖命,这个时候,他委实不想生出什么事端来。
可他又不能不给颜彦一个交代,毕竟这孩子也为他做了这么多事情,他委实不想再屈待她了。
“对了,陆呦,你是怎么刚好走到藏书楼的小门的?”李琮想起了另一个问题。
如果不是刻意引导,他一个陌生人,连问路都不会,怎么可能就这么凑巧进了那条通往藏书楼的小径?
“回皇上,小子喜欢芦苇,画过芦苇和野鸭子的画,还有,小子喜欢藏书楼,喜欢在书房待着,因而那天确实是顺着那几只野鸭子进了一条小径,看见一栋小门大开着,本不想进去的,可一看是书架,小子忍不住了。”陆呦说道。
“朕想知道的是,倘若那天陆呦没有进那个藏书楼,你们还有什么备选方案没有?”李琮问道。
“没有。”朱氏忙不迭地否认了,马氏也跟着摇头了。
“颜彧,朕问你呢,你们两个是如何私定终身的?”李琮忽然提高了声音。
颜彧听了这话一哆嗦,随后看了旁边的马氏一眼,摇头否认了,说她只是和陆鸣在一起探讨过学问和字画,绝没有私定终身。
颜彦一听这话居然笑了,“二妹妹这话去哄三岁孩子吧,没有私定终身你们两个会单独私会,你会让陆世子摸你的头?不然,你以为二婶为什么会合盘托出事情的真相?”
“回皇上,臣女真的没有和陆世子私定终身,陆世子只是感慨过,他喜欢我的才情和才气,也喜欢我脸上明媚的笑颜,不喜欢大姐的寡淡和古板,我,我就是被这句话打动了,所以才,才求上的母亲,可,可。。。”颜彧只得吐露了些实话。
她没有听到那几个婆子说了什么,也没有听到颜彦说了什么,但她知道,她冒用颜彦的画作诗作是瞒不住的。
“你,你,你这个孩子,你母亲素日就这么教导你的?”太后一听气得胸口疼了。
“回太后,是臣妇的错,是臣妇失职,还请太后看在我死去的婆母份上,帮我们过了这一关,呜呜。。。”马氏磕头求道。
太后听了这话看向了李琮,李琮则看向了颜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