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喜遇良辰 第243节
    尹知府道:“我有几个学生,都是好苗子,我想让他们去八州之地尽一份心力。”
    李佑问道:“你舍得?”
    第三百七十二章 封赏
    尹知府叹了一口气,他的老师是文明殿学士位同枢密副使的老臣,去年过世的时候,一直拉着他的手不说话。
    尹知府知晓老师想要说些什么,老师想说现在的朝廷不尽人意,许多人想要做些什么,却被外戚和皇帝的疑心压制着。
    暗中那些远离京城的鲁王,祁王等人表面上恭敬,不知背地里在打什么主意。
    大齐皇帝始终没有子嗣,但政局不稳却不止是因为子嗣。
    前朝高氏王朝衰落之后,战乱持续了这么久,有些人知晓如何征战,或者说已经习惯了四处征战,停下来之后却不知如何治国。
    从前他们都觉得当今皇上文武双全承继皇位之后会大有一番作为,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皇上变了,似是走到了一条错路上去,就这样一去不复返,无论如何劝说都没有任何用处。
    尹知府时常想起老师临终前的模样,他不想要自己老了也如此,更不想自己的学生也步他们后尘。
    尹知府道:“那有什么舍不得?我说的那几人都是想要做一番事的,去了八州也许有他们伸展手脚的机会。”
    其实今天从衙署出来之后,大家就知晓陈家村做出了蜡笺,还做出了更加紧实的毛毡,其中一个学生拿出了毛毡铺在老师桌案上,又放好了纸,当场让老师来试。
    试完之后发现果然极好。
    还有人借出了蜡笺一观,众人七嘴八舌从毛毡、蜡笺说到了陈家村用的大纺车,还有纸药、线穗和成药。
    又从这些东西提及了宋羡治理镇州、赵州的手段和方法。
    从一物说到政见,算是以小见大。大家许久没说得那般激动,讨论的很是热烈,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八州之地若是用这样的法子治理,不需五年,三年之内可恢复十九年前的繁华,就算及不上京城,也可以比江南州、县。”
    “可惜现在八州之地欠缺人手。”
    “我等可以前去,哪怕谋一小职,也可尽绵薄之力。”
    本是话赶话,但话音一落,所有人面面相觑,然后纷纷看向尹知府。
    尹知府经过了思量之后,觉得应该为学生跑这一趟,于是连饭也没来得及用,直接坐着轿子来寻李佑。
    尹知府知晓,自己有了找李佑的念头,就是拿定了主意。
    “皇上会让六部、枢密院选人,”李佑道,“你的学生不曾投靠过任何人,在外没有党羽的名声,你举荐的话,八成可以前去,但这次你进宫面圣,不要对陈家村过多夸赞,以免引来不必要的猜忌。”
    尹知府颔首:“知晓了。”
    说完正经事,尹知府眼睛瞄向李佑的桌案:“谢大小姐从京城来了之后,有没有给你带东西?”
    李佑装作听不明白:“带了,有不少药材,黄精和晒好的蛤蟆,你要不要?我给你带一份?”
    尹知府站起身,假意要离开,趁着李佑不注意就快步绕路去桌案上查看,发现了垫好的毛毡,却没找到蜡笺。
    李佑又好气又好笑。
    尹知府道:“都是同僚,往常还时常亲近,你这样遮遮掩掩的好意思吗?除了蜡笺还有没有别的?我听说还有花笺,但是去诗会的女眷都没见到,那花笺做的怎么样?”
    李佑想要拒绝,却被尹知府拉住了衣袍。
    两个蓄了胡须的男人,后院住着家室,尹知府甚至都抱了孙儿,居然在这里为了纸笺拉拉扯扯。
    为了保住尹知府的脸面,李佑只得答应,让人将蜡笺取出来给尹知府一观,最终还将粉蜡笺送给尹知府一半。
    “真的没有花笺?”
    “没有。”
    李佑再三回答,这才让人将尹知府连人带轿子一块端走了。
    回到书房,李佑一边心疼自己的蜡笺,一边欣喜,用那些蜡笺换了几个有用的人才,宋羡不亏,所以这账得算在宋羡身上,明日他就去找宋羡要蜡笺。
    思量着,李佑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只木匣,从中取出几张花笺来,花笺他可舍不得送人,一看就知道花笺左下方印的兰花出自老师之手。
    真的拿出东篱先生的兰花笺,尹知府就得坐在地上耍赖。
    也不知道是谢大小姐还是小师弟哄得先生画这兰花。
    ……
    短短两日的功夫,皇帝发现再提及谢良辰和陈家村时,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从前是就事论事的疏离,毕竟广阳王的后辈如何,大多数人都不知晓。
    如今好像不少官员都认识谢良辰了似的。
    朝堂上有人开始上书。
    “既然广阳王郡主已经过世,就该封谢良辰为郡主。”
    “嘉慧郡主的父亲不过是旁支,还曾被广阳王责罚,皇上因为广阳王还封赏了他壮武将军,照这样看广阳王的女婿也该被封赏。”
    “至少也得是个忠武将军或者正奉大夫。”
    也有人道:“陈家村隐瞒了郡主身份,一直不让人知晓,既然郡主没有向朝廷禀告,是否无意于封赏?应该听一听陈家村谢家父女的意思。”
    “就算那时不封赏,镇州村子送军备入八州也该有赏赐,能够守住代州,也有镇州村民的功劳。”
    “说到这个,微臣就不得不再弹劾徐元裕,虽然知晓北方有战事,却也不能扣着军备不发,明知宋羡与高豫兵马已然交战,这样作为就是贻误战机,请皇上定要严办,否则将来再有战事,有人以此效仿,将我军将士置于何地?”
    “好了。”皇帝开口,所有人立即住了嘴。
    “谢绍元、谢良辰理应封赏,”皇帝道,“枢密院早就拟好了奏折,封谢绍元为忠武将军,谢良辰为嘉安郡主。”
    没想到长在陈家村的谢良辰进京之后,不但没能让人质疑,还让众人想到了广阳王,为她在朝堂上据理力争。
    这样的情形拖得越久反而越是麻烦。
    皇帝停顿片刻接着道:“嘉安郡主赐婚节度使宋羡。”
    京城中的宅子自然要赏赐给郡主,但嘉安郡主终究要出嫁,在京城逗留不了多久,后面要如何安排,那都是谢绍元父女自己的事了。
    “明日让忠武将军和嘉安郡主进宫谢恩。”
    第三百七十三章 长远
    前朝的消息传到了后宫。
    皇后娘娘正在与孟夫人说话。
    孟夫人惊诧地半晌回不过神来,直到内侍离开,她才仓皇地看着徐皇后。
    徐皇后倒是显得十分镇定,吩咐女官退下之后,淡然地看着孟夫人。
    那淡然的神情中夹杂这一丝的威严。
    孟夫人知晓皇后娘娘这是动怒了,她急忙起身赔礼:“娘娘,都是我们没做好,没想到谢良辰有备而来,之前丝毫没有透露……”
    既然是有备而来,自然不会告诉旁人。
    徐皇后道:“坐下吧,说到底徐家是我的母家,我只有这一个弟弟,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也不能不管徐家,你也不必这般紧张。”
    看着皇后娘娘端起茶来喝,孟夫人小心翼翼地回到椅子上坐好:“为何……这么快……就将封赏定了下来?”
    “之前没有定下来,是枢密院没有商议好,也是因为朝中没有人盯着这桩事,”徐皇后淡淡地道,“如今有人议论陈家村,而且都是赞许之声,自然不能再拖着。”
    皇帝一向顺应民意,更何况陈家村有功劳在先,只能说无论是谢良辰还是宋羡,都做得很好,让人拿不住错处。
    谢良辰这个在乡间长大的广阳王之后,没有经人提携,自己就留给旁人一个深刻的印象,借由蜡笺和毛毡赢得了名声。
    孟夫人紧紧地抿着嘴唇:“不过再怎么说,陈家村和谢良辰也只是商贾而已,就算现在被封为郡主,日后也应该掀不起什么风浪,说到底能不能赚银钱,还不是朝廷说了算?”
    徐皇后没有说话,眉眼间的神情更肃穆几分,只有孟夫人这样的人才会觉得这是蜡笺和毛毡的事。
    蜡笺、毛毡随便什么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谢良辰那份心思,战事才结束了不久,就为八州的百姓找了一条出路。
    徐皇后道:“朝堂上下都在议论要如何赈济八州,这你应该知晓吧?有了蜡笺和毛毡在先,你说宋羡接下来会怎么做?”
    孟夫人顺着徐皇后的意思,想到了一些。
    徐皇后接着道:“不管朝廷给多少米粮做赈济,也不是长久之计,若真的想要扶持八州之地,不如在八州买官纸,有官纸在前就能开设更多纸坊,纸坊多了,百姓可以私营小纸坊做蜡笺这样的上等纸笺。朝廷也需要那些抗寒的毛毡,榷场一开,就能买到更多的毛皮,再加上八州本就适合牧羊,这样一来提及皮毛货物,就能想到北方的几个州。”
    不需要徐皇后再说下去,孟夫人全都明白了,这可比要一些赈灾粮更长远。
    “宋羡可不傻,”徐皇后长长地舒一口气,“他娶谢良辰自有他的用处。”
    孟夫人整个脊背发寒,完全不能将徐皇后口中的谢良辰与她见到的重合在一起。皇后娘娘是不是太抬举谢良辰了?
    就算陈家村做出这些东西,想到这个主意的人也定然是宋羡。
    不过到底是宋羡还是谢良辰又有什么关系?皇上已经赐婚,如果没有意外,这两个人很快就会成亲。
    徐皇后说了太多话有些倦了,她挥挥手道:“回去吧!”
    徐皇后看着孟夫人离开的背影,眼睛微微眯起。她还没见到谢良辰,但现在却想起了身边人如何说起广阳王妃的。
    广阳王妃很受百姓拥护,在属地时做了不少实事,一个女眷却能带着文士编撰书籍。
    现在谢良辰做的事与广阳王妃有异曲同工之处。
    像,是真的像。
    ……
    陈老太太正在院子里晒太阳,今日是难得的好天气,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一时忘记了如今是冬日。
    不过,陈老太太还没舒坦一会儿,就听高氏来道:“大娘,朝廷来人了,说是要封赏姐夫、良辰和陈家村,来了不少人,送了衣服,还要打扫庭院,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我们就要去前院接旨。”
    陈老太太从椅子上起身,看着又惊又喜的高氏:“慌什么?不是早就知道会有今天?”她早就说过辰丫头那是“夫人”命,郡主比夫人还富贵,她说错没有?
    高氏道:“知道是知道,见到了……哎呀……看着野猪在山里跑和将野猪肉吃到嘴里能一样吗?您说是不是?”
    陈老太太背着手老神在在:“哪里不同?”依她看就差不多,一个醒着吃,一个做梦吃。
    说不得之后还有喜事呢,高氏偷偷笑着,她在前院听到姐夫和辰丫头商量,明日想要为陈老太太请封诰命。
    真的求来了,看大伯娘还能没事人似的不?
    陈老太太向前走,高氏听到老太太腰间传来声响,立即压低声音道:“大伯娘,一会儿换新衣服的时候,别忘了将腰间的钱袋子拿下来,您这一走路就响个不停。”
    陈老太太挺直脊背:“怎么?嫌弃老太太的钱袋子?”
    高氏忙道:“不嫌弃,陈家村能有银钱花,都是您钱袋子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