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父惊讶了一下,宁家竟然还有点钱,他们家都不敢说建泥瓦房呢。
“树仁啊,这事你是要看你的,如果你想娶宁家姑娘,可能到时候就读不了书。如果娶了本地的姑娘,还有机会读书。”
最终,高父不敢做决定。娶当地的姑娘,也不一定能供儿子读书,不熟悉的人家,哪里敢下这么重的血本。
“娶宁家姑娘吧。”
读书的事从长计议,但成亲的事容不得他考虑。
第17章 生计
宁秋月的婚事订下来了以后,两个待嫁的小姑娘,就在家里做风铃。
风铃她们是会做,不过嘛……
“姐,我记得你以前不是这么做的。”打下手的宁秋月发现,这次做的风铃,跟以往的都不一样。
谁家做个风铃又是花又是草,光打磨就费了她们这么多工夫的?
风铃嘛,不是把贝壳清洗干净,再简单打磨一下,选些好看的串起来就行吗?
这是宁秋月的认知,之前他们做的时候,明明很简单的。
“以前是以前,以前赚几个小钱就觉得不错了,可现在做不好,就赚不了钱。”如何把贝壳做出花来,宁夏月是花了不少的心思。
青雅阁的图样她没见过,只能靠自己想像了。
“为什么赚不了钱?”宁秋月不明白啊,之前不是说镇上的风铃价钱比在老家的时候要贵吗?怎么就赚不了钱了?
赚不了钱,她们还费这等功夫干嘛?
“秋月啊,你平时要多动动脑子才可以。镇上的风铃价格我们都知道,难道我们看得见了,其它人就看不见了吗?我们能想到做些风铃赚钱,其它人也会想得到的。这做的人多了,价钱肯定会降下来。”
那些后头才逃难来的难民,种庄稼可能来不及了,他们更急着找点事做。风铃在他们老家太常见,很多人都会做。
“那我们能赚到钱吗?”
宁秋月很关心这一点,她们都订亲后,啊姆说这次卖风铃得的钱,就交由她们自己打理。
听人家说,嫁出去的姑娘,手头上要是没几个钱,日子会很难过。她就想在嫁人之前,存上一点小钱。
“这我可说不准,但用心去做,总会有收获的。”
赚钱谁不想啊,各凭本事了。虽然宁夏月是对自己做出来的风铃有信心,但也知道多费心思就能做得出来的东西,她能做得出来,别人也能。
“像姐你这么用心的不怕,我肯定就不行了。”
宁秋月发现,自家姐姐做的风铃,就算是简单的样式,也比其它人做出来的风铃声音要好听。别人能不能赚到钱,她不敢肯定,但姐肯定能。
“我知道你不行,所以你给我打下手,照我说的样子,把贝壳打磨一下就行。”不用天份就能做出来的东西,谁不会做。
“啊姐,你说我成亲之后,名下的地要怎么算呢?”
宁秋月也有自己要着心的问题。
“你名下的地,啊父不是说了等你真正跟妹夫在一起了,这地就交给你吗。”
“你以为谁都跟姐你一样,嫁到同一个村的,地也近。我嫁到高家,离我们家虽然不算远,但来回也要不少时间,这地到时候还不知道要如何种呢。”
逃难来的人,每个人可以分到三亩的,高父是打算在女儿嫁过去后,就把地当嫁妆的。
对于宁夏月来说,她嫁得近,打理这些地不需要走远路种。
可是宁秋月就不一样了,到底不是同一个村的,每次都要把时间花在来回的路上,就不值了。
“回头你让妹夫在村里注意一下,如果有姑娘嫁到我们村这边,就跟她换这三亩地。”
娶他们家的姑娘,真是赚大了。嫁妆就有三亩的呢。虽然说是因为逃难来才分的三亩荒地,可三年不用交税,三年之后这地已经养肥了。
其它人家嫁姑娘的话,不一定会把这三亩地陪嫁出去。不过陪嫁一两亩的,还是有的。到时候换一下地,还是能换得过来的。
“什么妹夫,那是未来的。他又不上门,我怎么叫他打听?叫啊父托人去问问。”
同样是新开的荒地,但地的好坏也是有区分的。啊父说他们的地很肥沃,但其它人家分到的,可就没这么好了。
如果换到的地太差,那她宁愿不换。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但这方法我就不好确定了。等你真嫁过去,也要等三年后了,三年后我们家应该已经立起来,到时候你的嫁妆可能就不是三亩地,而是换成钱了。”
就她家这样,三年后怎么可能过不上好日子。在老家的时候,他们一家子才十亩地,还要交五成的税收,都能存下钱,更别提现在已经有十八亩地了。
这三年又不用交税,好好种庄稼,都能存下不少的钱。到时候家里有了存钱,秋月的嫁妆就好办了。
不像她现在,拿得出来的也就只有这三亩新开的地。
“逃难过来后,这日子也不差嘛。”
宁秋月想到家里的地变多了,心里就十分美丽。在老家的话,他们家还不知道要存多久的钱,才能多置办一亩地呢。
“你想得太美了,在老家的时候,我们想吃点荤腥,到海边捡捡就有了,但现在呢?想吃点好的都要花钱买,光喝玉米粥,你受得了?”
妹,你脑子是抽了吗?逃难过来以后,日子过得不差?他们家的存钱都要没了,再出点意外,她们的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