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祐一听,可来劲儿,拉着他哥就往院外去:“走走走,咱们也过去瞧瞧。”
兄弟俩来到集凤轩,掀开帘子进屋,胤祐就迫不及待的问:“玉米煮好了没有,我要尝尝。”
四阿哥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你倒是心急。”
皇贵妃招呼他俩先坐下,宫女端上茶盏。
胤祐长到十四岁,还像小时候那样,只喜欢花茶和果茶,再加点冰糖、蜂蜜什么的,酸酸甜甜,简直就是他的最爱。
四阿哥可比他讲究多了,他钟爱普洱,还必须得是云南上贡来的普洱。海拔、温度、土质、降雨量、光照,缺一不可。
甚至通过品茶,四阿哥就能大致了解当年云南地区的气候情况。
不过这种了解有滞后性,没什么参考价值。
不一会儿,宫女就把煮好的玉米端了上来。胤祐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烫得嗷嗷直叫,又扔回盘子里,赶紧去捏自己的耳朵。
“慢着点儿,又没人跟你抢。”四阿哥赶紧将一旁宫女递来的毛巾塞他手里,“这么大的人,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
胤祐拿毛巾擦擦手,笑道:“你也跟小时候一样。”说到这里,他又觉得似乎哪里不对,而后改了口,“应该是小时候的你就跟现在一样。”
四阿哥明年就该虚岁十八了,康熙已经给他挑好了嫡福晋,本来想早早的让他完婚,但是皇贵妃不同意。
皇贵妃本来对这个嫡福晋就不是很满意,她不满意的原因并不是嫡福晋出身不够好,相反,嫡福晋出身很高贵。是内大臣费扬古-乌拉那拉氏的女儿。
费扬古自幼蒙受皇恩,被皇太极留在内廷抚养。他的妻子爱新觉罗氏正是努尔哈赤的后人。
这血缘关系隔了五代人,其实已经很稀薄了。就算放在现代社会也不算近亲结婚。
但皇贵妃不免还是有些担忧,但康熙坚持,认为这是满洲贵女中,年龄家世和四阿哥最相配的。
他是皇贵妃养大的孩子,自然要在适龄女孩子中挑个最好的。
既然如此,皇贵妃也就没说什么,但只有一个要求——至少要等她的小四虚岁十八之后再完婚。
说起来,就算四阿哥十八了,人家姑娘也才十五岁。
康熙已经做出退让,皇贵妃再提要求,他就该不耐烦了,于是也只能这样。
“你哥哥那是从小就稳重、懂事,不像你。”皇贵妃挑了两个不那么烫的玉米掰成两半,给兄弟俩一人一半。
胤祐拿起玉米就开始啃:“我怎么了,我从小聪明可爱。”
四阿哥低头轻笑一声:“你现在也聪明可爱。”
“所以咯,咱们都和小时候一样,没什么变化。”
“对!”四阿哥也拿起玉米啃了一口,“咱们永远都和小时候一样,没什么变化。”
玉米的口感一般,但因为是哥哥种的,胤祐搁嘴里也嚼出了滤镜,总觉得甜甜糯糯的,十分好吃。
皇贵妃又问他:“你们的算学馆怎么样了?”
“挺好的。”胤祐啃完那半截,又拿了个整的,“选出来的这几个人对数学都有一定基础,又对这个感兴趣,现在主要是学习西方数学,所以还挺顺利。”
皇贵妃又问道:“我听说,你阿玛也会亲自去给他们授课。”
“对!他给梅珏成讲解借方根,给陈厚耀讲过西洋定位法、虚似法。”
皇贵妃点点头:“那挺好。不过这些都很基础,岂不是很快就学完了?”
“还好啦,三哥讲得更加深一些。”说到这里,小家伙忽然抿嘴偷笑,“那日阿玛让我去澹宁居写字给他看,三哥来向他汇报算学馆的事情,我就给他们提了个建议。”
胤祐吃完一根又拿一根,正准备肯,被四阿哥拦住了:“少吃一些,过会儿该用完善了。”
胤祐只好悻悻的把手收了回来:“这点儿算什么,我吃十个八个也不成问题。”
他这绝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实事求是。
他现在饭量越来越大,顿顿都是光盘行动,吃完了还不够。
胤祐最喜欢到凝春堂或者集凤轩,甚至康熙居住的清溪书屋去蹭饭。
太皇太后看着他吃饭就觉得香,一个劲儿的问他够不够,不够再让小厨房加两个菜。
皇贵妃则是吃完就拉他去湖边散步,生怕他像小石湖那样吃多了积食。
康熙看着这傻小子,心想儿子养了十几个,幸好能吃的也只有这么一个,要个个都这么能吃,那还得了,内务府都得让他们吃穷了。
胤祐不但吃得多,长得也快,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了了,全得重新做。
皇贵妃看着儿子,小崽子现在比她还高一些,再过一两年,估计兄弟之后,没有比他更高的。
“对了,你给你阿玛和三哥提了什么建议?”
胤祐想起来就忍不住笑:“我建议每隔一个月,就给他们出一套题,测试一下他们的学习成果。题可以留着,以后改一改其中的数字,还能反复使用。”
听完之后,皇贵妃都忍不住给他竖起大拇指。没想到,他已经无师自通的掌握了用月考的方式来检验阶段性教学成功。
“你可真是教育界的小天才。”
胤祐一点也不谦逊的接受了额娘的赞美:“就像科举考试一样,再给他们从前往后排个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