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也很懂事,点了点头,穿上靴子去拉太子的手:“那我陪你吧。”
太子牵着来到书房,从书架上拿了本《史记-世家》递给他:“那你就坐在旁边安静的看书好不好?”
胤祐点点头,又坐在了窗户边上,接着外面的天光开始看书。
太子则坐在书桌后面,继续看他白天没有看完的奏折。
其实大部分奏折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甚至夹杂着不少地方官员给皇上的问候信,不看不行,看吧还挺耽误时间。
还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拿到皇上这里来处理,不过这些小事通常也就内阁处理完,拿个皇上看一眼,皇上也不是都要事无巨细的亲自处理。
康熙现在让太子处理的也就是这些事情,目的是让他了解内阁的工作流程,真正重要的国家大事,仍然需要快马加鞭送至皇父手中,由他这个真正的一国之君来定夺。
即便如此,太子对这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处理起来也分外认真,凡是关乎国家,关乎百姓的哪有什么小事。
康熙要求儿子们读书的时候必须正襟危坐,不可饮茶,不可摇扇,不可宽衣解带,也不可以坐姿不端,必须要有一个严谨的治学态度。
胤祐在上书房就不曾严格遵守这项规定,他总觉得读书好不好,跟喝不喝茶,要不要扇扇子,穿什么衣服,什么样的坐姿都没有关系、
关系在于,那本书的内容是否能让他产生兴趣。
所以,他窝在又厚又保暖又十分柔软的垫子上看书的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坐姿。
过了片刻,太子抬起头来揉了揉眉心,吩咐一旁的近侍点灯。
而后看到炕上的小家伙,就像跟他聊两句,放松一下心情:“小七。”
“嗯?”小家伙《史记》中抬起头来,笑得眉眼弯弯,“怎么了?”
太子问:“你在看什么?”
胤祐说:“季札让国,还有鱼腹藏剑。”
太子点了点头:“是《吴太伯世家》。”他随口问道,“看到哪里了?”
胤祐低下头,把正在看的内容念了一遍:“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
太子笑道:“小七有没有学过《孟子》?”
胤祐摇头:“不曾学过。”
太子说道:“《尽心》讲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小七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句话并不复杂,意思也很浅显,胤祐想了想,回答道:“百姓最为重要,其次是社稷,国君最轻。”
太子一直认为,这么多兄弟里面,胤祐是最聪明的那个。不管教他什么,总是一点就透。
“那小七知道为什么百姓最重要,而社稷和国君没有那么重要吗?”
胤祐仔细思考了一番,结合刚才季礼说的那番话,其实也能猜出个大概,但他还是摇了摇头:“不知道。”
太子耐心的向他解释:“因为国君和社稷皆可以改立,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小家伙受教般点了点头:“《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了,所以这是一个意思。”
太子向他竖起大拇指:“小七真聪明,一学就会,还能举一反三。”
小家伙谦虚的冲着他笑:“是太子哥哥教得好,师傅讲这些我都不愿意听呢。太子哥哥讲,我可喜欢听了。”
这小嘴可真甜,就这么跟他闲聊两句,太子又觉得精力恢复了不少,开始继续批阅奏折,胤祐也继续埋头看书。
用晚膳的时候,外面天已经黑了下来,雪还没有停的意思,风呼呼的,帘子稍微掀开一点,就能进来好多雪沫子,在地上化成一滩水渍。
胤祐说时间晚了,他要回乾西五所那边。太子瞪他一眼:“外面风大雪大的,走这一趟做什么,就在这里住下了。”
小家伙问:“那我会不会打扰你?”
太子失笑:“你可没少打扰我。”
用过晚膳,太子继续看那些未看完的奏折,慎重的批注。
胤祐捧着那本《史记-世家》,不知不觉就窝在炕上睡着了。
太子一开始并没有发现,是在一旁侍候的何玉柱提醒他,他才抬起头来,看到小家伙已经微张着唇,均匀的呼吸。
“几更了?”他问何太监。
“回太子,二更了。”
太子一愣,的确是到了小家伙该睡觉的时辰了,他站起来,走到炕前,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小脸,又俯下身,把人抱起来。
小家伙可长大了不少,太子不娘像小时候那样抱他,只能将他的上半身扛在肩头,带他回到东边的暖阁。
这时候,旁边的太监上前来,要帮着给七阿哥脱衣服。刚伸手准备解扣子,小家伙就不满的皱了皱眉头。
这些近身伺候的太监,平时也有不少活儿要干,手上多少带了些茧子,触碰到七阿哥脖子上娇嫩的皮肤,小崽子就不满意了,缩着脖子翻了个身,不让人碰他。
太子真是哭笑不得,只能屏退左右,亲自动手。替他解开纽扣,脱下外衣,又接过热毛巾擦了擦脸,这才把人裹进被子里。
迷迷糊糊醒过来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但是他知道自己今天留宿在了毓庆宫,翻身的时候想把自己挂在太子哥哥身上,手脚却落了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