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自然就有了不同的打开方式。
胶东王刘贤与其新上任的国相铁平之间相处融洽,铁平处理起政务来,在尊重刘贤的基础上,干得有声有色。
自他上任之后,再加上卜至忠派人劝道和梳理,已经有大部分当初胶东国逃离的百姓又重新返回了各自的家园。
毕竟,对于华夏人来说,但凡是能够活下去,谁又愿意离开家乡呢?
而卜至忠之所以又派人将原胶东国和原北海郡中逃到东莱郡的百姓全都劝返回去,一是不想影响两郡的税收情况,二是,东莱郡的土地相对那两郡要贫瘠的多。就算是,他现在已经把郡中九成多的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把这些土地在分给那些从其他郡慕名迁居到郡中的百姓手里,也是杯水车薪。
统计下来,每个壮丁只能分得不到五亩耕地。如果平均分配的话,暂时还能维持住这些百姓的生活,可是,时间长了的话,一旦遇到点天灾,郡中肯定会出问题。
将百姓分流到邻里两郡,是童忠给卜至忠出得主意。
不过,以童忠的见识和能力,他也仅能按照金知蝉在东平里时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养殖家禽和牲畜,以此来增加百姓的收入。
可是,这种方法在东莱郡,在关东诸郡,除了洛阳城周边以外,都不是太好使。
以东莱郡靠海的这些耕地,想要增产,困难大,增产的效率也远不及关中地区。而且,东莱郡不是商业集散地,最近的一处商业中心,在齐国的都城临淄。中间还隔着好几个郡呢?因此,就算是养殖业大兴的话,想要运到临淄去,路上就要花费,结果,真正能够到百姓们手中的钱并不是很多。
而东平里这不同,它是关中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而长安城如今已经成了一座百万人口的世界级大都市,有着绝对的人口可以消耗掉东平里的牲畜和家禽的产出。
想要发展东莱郡,其实也非常简单,郡中有天然的良港,大部分县又都临近黄海和渤海湾,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在大海边,当然要靠物产丰富的大海来养活一郡数十万的人口了。
原本的东莱郡人口因为汉武帝可以抽调,将郡中的大部分贫民补充到了西北四郡当中,真正给东莱郡留下的人口,下辖各县每个县都不足一万人。东莱郡下辖十七个县,之前加在一起总共三十余万人,被汉武帝抽调后,只剩下十余万人口。
可是,卜至忠一到任倒好,居然比抽调前的人口又增加了两成还多,如今的东莱郡总人口,粗略估计,已经接近四十万人口的大关了。而且,这还是,卜至忠听了童忠的建议,相继将北海郡和胶东国的百姓劝导回去后的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迁居来的百姓大多数都集中在郡治掖县。
这才是卜至忠和童忠急着将金知蝉招来的根本原因。
金知蝉到了之后的第二天,卜至忠便带着属曹各曹官,跟着他一起到各县视察春耕的情况,不管金知蝉想到什么主意,这件事对如今的整个东莱郡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
而她自己这留在府中,童忠被派了出去,是去办两件事,第一,是从东莱郡招募郡中的所有造船匠师和郡中年轻的木工。第二,招募船员。
靠着大海,自然就要建造大海船,出海捕鱼。
当然,在海边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产业——盐。
尤其是汉武帝现在已经开始在全国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这就给金知蝉获得前期发展资金提供了一个出路和捷径。
这个时候,金知蝉一个人在府中自己就开始研制水泥了。
之前,在关中大修马路的时候,金知蝉都没有舍得将这个神兵利器的配方贡献上去,就是害怕以后华夏民族的敌人将其用于在塞外建城。
可是,如果是自用的话,金知蝉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何况,一旦制成水泥之后,她也只打算进行少量烧制。只是利用这些烧制好的水泥修建盐场,而不会将其挪作他用。
就连这种水泥的配方,金知蝉也在里面搞了鬼,一旦汉武帝得知此事,让她强行交出配方的话,朝廷想要大量制作水泥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水泥在被研制出来的时候,发明人认为,最适合的配方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时代,化学还未露头,那么,金知蝉说配方中必须用到火山灰,那就是必须用火山灰,单是这一个材料就会大大增加水泥的成本和制作难度。
即便以后配方真得泄漏到异族人的手中,影响也会非常。
这也是金知蝉把所有人都赶出府,她自己一个人在府中瞎折腾的原因。
在秦朝,秦始皇都能够造出大海船,让徐福出海寻找仙山,童忠在东莱郡中找到造船匠师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东莱郡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海港城市。这里因为土地贫瘠,到渤海湾和近海里去捕鱼的渔民就非常多。
因此,童忠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就招来了千名船匠和木工,有超过一万人的壮丁前来应募海员。
造船光是有工人和船员不行,最重要的是船材。这一点,早在金知蝉从长安城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派人联络过各地的商,让他们把自己家乡里能够用来造船的船材运到东莱郡,到时候,金知蝉会以比市价高出两成的价格收购。
这对于那些木材商人来说可是好消息,以往,他们想要运送木材去关中,那可费老鼻子劲了。这个时候,京杭大运河还没有影子,木材商人想要入关,必须通过水流湍急的三门峡,一路通过函谷关到潼关这段狭长地段,接下来,才能借用渭河来运送木材。
相反,若是将木材运到东莱郡就要便利多了,而且,金知蝉给得价格还要比在长安城里贩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