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在前面扶犁杖,黄豆芽则带着家里的两个小娃在后面捡草根和石头。
翻出来的草根要拣出去,不然等下了雨,这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就又该发芽了。
诗人看见野草会诗兴大发,写出“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脍炙人口的诗词。
而农民们见到这些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啥浪漫的情怀都没有,只想“斩草除根”。
捡够一筐草根后,要运到路边,让太阳把这堆草根晒干。但以黄豆芽现在的体力,拎筐是拎不动的,只能跟侄子两人一起抬,这干活的效率可想而知,是得有多慢了。
眼睛是懒汉子,手是好汉子。干活不能光用眼睛看,你得动手干。
黄豆芽虽然干活干得慢,但一直坚持不懈地干,等到金氏把地梨完时,黄豆芽也运出去五六筐的草根了,虽然里面有一多半是两个孩子捡的。
看着路边已经成堆的草根,黄豆芽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自己也能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自己不再是一个吃干饭的了。
金氏的眼光好,挑的这块地没有多少的石头,一中午过去了,只捡了半筐的石头,而且还都是小块的。
这些石头也没扔掉,全都装进了筐里,用驴车拉回家了。回家后直接堆在了院子的角落里。
虽然这些石头暂时用不上,但以后没准能派上用场,反正现在家里的地方宽敞,管它有用没用,都往家里堆就是了。
割下来的野草直接就铺在了院子里,天气要是一直晴朗,晒个三四天就差不多能干透了。
金氏一行人到家时,院子里已经堆了不少的粘土。黄豆芽捏了一下这些粘土。这些粘土稍微有些潮湿,看来不用浇水晾晒,可以直接用来打坯了。
这样家里也能早点用上灶台了,天天在外面做饭十分的不方便。
关外春天的风很大,在外面做饭不光废柴,而且风刮得火星子到处都是,金氏的衣服都被火星子烧出口子了。
金氏一行人光顾着开荒了,捡柴这事给耽搁了,只在路上顺手捡了一捆。
现在黄豆腐不在家,应该是又出门拉粘土了。金氏也不等自家男人回来了,把锅从屋子里端了出来,架在灶台上,把早上的剩饭用那一小捆柴火热了一下。
开了一上午的荒,大人和小孩都饿得肚子咕咕叫了。搬家走了二十多天,黄豆芽从来没这么饿过。看来今天是真的下力气干活了。
黄豆芽中午饭都多吃了一碗,把金氏都惊到了,生怕小姑子撑破了肚皮。
第一天开荒,金氏怕家人不适应,再累坏了身子,就强迫小姑子和两个孩子睡个午觉,歇足了精神再出门。
其实不用嫂子强迫,黄豆芽的身体也支撑不住了,刚吃饱饭就上下眼皮打架了,两个孩子更是累了一上午,倒在炕上就睡着了,三人并排躺在炕上,睡得跟三只小猪似的,还打起了呼噜。
金氏并没有睡午觉,而是帮着自家男人打土坯,这样家里的灶台也能早点搭上。
两个人一起协作打土坯的速度更快,一个人负责铲土,一个人负责用石杵砸土。
负责铲土的人将坯模子固定在石板上,往里面先均匀的撒一些干土,可以防止土坯模子和石板粘连。
然后再往模子里铲土,一般先铲个三四铁锨土,负责石杵的人开始用石杵,上下捶打铲进模子里的土。
一般是先要捶打个三四下,用脚稍微平一下模子里的土,再捶打三四下,再平整一下土,再捶打三四下,土坯就打好了。
老话说“打坯三遍不能少”,这就是三遍打坯,基本上要捶打十二三下,这样打出的土坯才平整、结实。
放模子、撒干土、铲土、砸土、拆模、搬坯、摞坯、晾干,以上工序一样都不能少,但凡少了一个步骤,就做不出好土坯,土坯打不好,搭建出来的灶台也不扛用。
“打坯不用催,一天五百坯”,黄豆腐和金氏从下午才开始打土坯,一下午能打出二百块土坯,这么多的土坯用来砌灶台是足够了。
不过黄豆腐还想给家里的两头驴搭个驴棚,就还得再多打几天土坯了。
黄豆芽见哥嫂在忙,就带着两个孩子打算去莲花山那边捡干柴,顺便再摘点野菜。
早上出门时碰见了村长媳妇孙大娘,孙大娘说莲花山上起了地瓜皮,正适合熬汤。
家里这几顿吃的都是干粮,也没有菜。趁着捡干柴的机会,正好去山上挖点菜。
孙大娘说莲花山上没有狼,黄豆芽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把铁锹和柳筐放在了驴车上,带着两个孩子就往莲花山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章 .野韭菜
黄豆芽姑侄三人来到山脚下,就发现了一大片的地瓜皮。
地瓜皮在黄家老家又被叫做地木耳,常生长在山丘和平原的岩石、草地、田埂以及近水堤岸旁。
地皮菜一年四季都有,春秋季雨后的地皮菜最为新鲜,尤以春季的三月到五月、秋季的九月和十月为最佳采收期。
地皮菜多生长于阴暗潮湿的地方,虽说地瓜皮常见,一般在雨后的山坡或者草地会大量生长繁殖。
大热的天,地瓜皮被晒得干干的,跟土地一个颜色,不仔细查找,很难发现其踪影。
虽然最近没下雨,但好在山坡上的土地还算湿润,再加上有树木遮挡太阳,地瓜皮还没有被晒得干干的,稍微好找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