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家长房的王夫人死了。
得知这消息的时候,一家子妇孺在易安堂刚吃过了早膳,正坐着闲聊消化食儿。
第一个起反应的是三房的王夫人:
“就……死了?”她问:“怎么死的?”
琅琊王氏也曾是显赫之家,人丁兴旺,建康城但凡有点儿名声的世家哪个没和王家连过姻。所以,尽管永平帝处理了王家那些个男丁,但手指缝溜出去的这些个王家妇孺并不少,更不要说王家的外孙子、外孙女。
那褚家长房的王氏也是琅琊王氏嫡支,只不过和王夫人不是同一房的。
王夫人自视甚高,身为嫡长房里的,生就眼睛长在脑袋上,很有几分洋洋自得,虽然对外装出一副贤惠样儿,可是时间久了,自家人又怎会不知?
所以两位王氏年少时相处的并不愉快。
后来各自嫁人,嫁到褚家长房的王夫人才施展出凌厉手段,驭下极严,而王夫人嫁的是谢家老三,先是谢家被谢侍中带累,几乎摇摇欲坠,后来虽然一飞冲天,贵为侍中,王夫人也不当家,始终低袁夫人一头,与意气风发的褚王氏更不可同日而语。
两人也顶多是面儿上还好些,彼此给点儿脸面,脾气禀性是真心不合,来往也不亲近。
以至于王家倒台,男丁尽数被诛,王夫人和褚王氏也并未多加走动。
要论起远近来,反倒是王十二娘是褚王氏正经同房的侄女,只不过王十二娘是庶出,并不被王家重视,也不招褚王氏待见。
只是,虽然关系不近,可是血缘却近,王夫人闻听之后难免震动:
“我听说前几天倒是让那周氏给气吐血了,是不是……让她给气死了?”最后一句看向谢母。
进来报信的是谢管家,褚家派来送信来的小厮并不进入后宅,请人家吃过了茶点后,就给送走了。
“这个,来人未说。”
袁夫人呷了口茶:“这叫来人如何说?难道自曝家丑吗?弟妹失言了。”
王夫人一噎,“关走门来都是自家人,我才有如此之言,阿嫂也太谨慎了。”
“凡事小心总是没错,这话以后可不能说了。”谢母看了王夫人一眼:“那王氏也是你本家,合该你去看一看的。”
“还有十二娘,你们一道去,将唁金送去便是。”
王十二娘连忙应道:“是。”
褚王氏本就是她嫡亲姑母,按理她是该去的。
“阿嫂可一道过去?”王夫人问,要是别人她就不问了,可死的是褚家人,褚家二房袁氏可是袁夫人的嫡亲阿姐,有这一层关系就少不得她问了。
也是和褚袁氏结了亲家,倒是和袁夫人关系更近。
王夫人便是这样审时度势的人,想的周到全乎。
袁夫人沉吟片刻:
“我也同你一道去吧。”
“王氏死了,她下面的几个儿子少不得要守孝致仕。”谢母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脸上浮现了阴云。“褚家大郎才让皇上免了官,瞅他那为人处事也没什么大的作为。倒是尚了南郡公主的褚二郎,怪可惜的,才走马上任了几个月……”
痛定思痛:
“我看我得好好保养好我自己的身体,不能让阿郎的前程毁我身上。”
说罢,就把屋里的小辈给都给赶出去了,爱忙什么忙什么吧,她也有任务在身。
把人赶走,就带着芷兰在院子里走上圈了,就此决定每天都要走上半个时辰,学着萧宝信给谢显的任务,坚持要把身体给锻炼好了。
众人:您老有没有想太多……
不过,谢母身体好才是真的好,众人知道后倒没说风凉话。无论是对谢显也好,还是谢家二爷三爷,身上都有官职在,谢母长命百岁对谢家哪个都是好的。真像褚家长房那般,也是没辄。
连袁夫人私下都和大丫环清霜说:
“太夫人都有这样的心气儿,我自也不能拖了阿郎的后腿。”
默默地也早起半个时辰走起了圈儿,只不过在她的自在院里风没有传出去。
当然,这都瞒不过采薇的眼睛,这是后话。
谢显傍晚回来时,身上沾了些许的酒气,不过他并不曾饮酒,想也知道和他一道饮酒的是喝了多少,才能连他的身上也沾了些话。
谢显直接去了易安堂,把和路家定下的儿女亲事跟谢母交待了。
和他预想的一般,太仆卿乐见其成。
祖氏婆媳回到路府,齐夫人转脸就和太仆卿说了,这事儿她可顶不住,也不可能瞒着。
太仆卿骨子里是多清高的啊,可一听跟陈郡谢家结亲,那也是由衷地高兴。百年的世家,怎么也不可能是屈了路家。
直夸儿媳妇办事靠谱,下手快准狠。
不过心里也画弧儿,琢磨着还真就可能是两家小媳妇都是一时头脑发热,也没经过家里大人的许可,私下就定了。
这事儿也不知是该认真对待,走走明路的好,还就是这么着,看谢家是个什么意思。别好像他家高攀他们谢家一样。
结果,都没给太仆卿容空,细想明白,隔天下了朝谢显就主动找上来了。
太仆卿笑了,畏妻如虎的名头真不是瞎传的,看吧,夫人动动嘴,堂堂尚书仆射跑断腿。
连自作自为的名声都不想给萧家大娘子留下,居然请他对外声称是两人定下来的亲事。
太仆卿哪会不应,拉着谢显找了同僚一道去府上饮了酒,并在酒席上两人公布了结亲的消息,算是给谢显一个交待。
于是谢显表面功夫做完,这才回到谢家给谢母一个交待。
听完,谢母半晌无语。
“怎么想起和路家结亲?”顿了顿,老太太才道:“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出来的小郎小娘……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通家之好,两方关系极之密切。咱们和路家……”
有这么好?
她以前和路家早就死了十好几年的老太太可是不对付的很,连带着对他们家下面郎君和媳妇也不是很待见,两家倒不是仇人,但也没怎么好,至少自两家老太太以下,嫡出的子女并无通婚的历史。
这在建康城也算得上是难得了。
毕竟数得上数的世家,十个指头也数得过来,哪家都是盘根错节,都扯得上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