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页
    第12章 降位
    德妃不敢相信,她的嘴唇都在哆嗦。
    她是宫里的老人了,还是几个孩子的额娘,皇上,皇上就算对她没有喜欢,也有相处出来的情分与怜惜,如何会这样对她?!
    哪知绝望远远没有结束。皇上欣慰过后,眼底忽然没了笑意,沉沉问她:“德胜犯下的恶事,乌雅家犯下的恶事,德妃,你可知晓?”
    “臣妾……”她颤抖地开口,心头一阵冰凉上涌。
    “朕念在老四勤恳办差的份上,便饶了你荒唐的求情之举。但乌雅家有今日,与你管教不力脱不了干系。”皇上瞥向慌乱跪着的德妃,“传朕口谕,降乌雅氏为德嫔,望之好好反省。”
    说罢,不顾德妃骤然瘫软的模样,凤眼幽深道:“这个封号尚在,德嫔,不要让朕失望了。”
    德嫔浑浑噩噩地谢恩,混沌之中,仿佛听到李德全的声音:“德嫔娘娘,请吧?”
    她死死掐住掌心,好悬没有在殿前失仪。踉踉跄跄在宫人的搀扶下回了永和宫,德嫔软倒在地,只觉眼前一片黑暗。
    “娘娘!”绿芜的嗓音含了哭腔,尖锐又焦急,却是不敢明目张胆地请太医,“来人啊,快拿红花油来!”
    永和宫正殿,称得上兵荒马乱、人人自危。当差的小宫女心间惶惶然,不知主子为何惹怒了皇上,她们只知道,四妃的格局不复存在,她们的腰杆再挺不直了!
    打发走了德嫔,弘晏便被两双似笑非笑的眼睛盯着,一是他爹,二是他祖父。
    “……”小胖手若无其事地擦了擦眼泪,圆圆脸露出甜甜的笑,讨好道,“汗玛法是天底下最好的玛法。”
    皇上对此已经有了免疫,哼笑一声不说话,太子却是反应过来,心道好啊,元宝真是出息了。昨儿用一模一样的话糊弄孤,他倒是一点也不怕翻车!
    生气归生气,如今最要紧的事便是替儿子圆场。如今死死得罪了德嫔,乌雅家不足为虑,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些腌臜手段若是用在元宝身上……
    太子脑中转过千百个弯,从老四想到十四,还有养在德嫔膝下的十三。四弟那儿有的头疼了,他身为太子倒是半点不怕,最好把乌雅氏踩在脚底,永不能翻身才好。
    “学宫里娘娘说话做什么?这副作态不能再有下次。”太子小心瞅了眼皇上,冷着脸厉声教训,“小小年纪,谁教的你?还有没有男儿气概了?!做事留一线,莫揭他人短……”
    语气严厉万分,训得弘晏眼泪汪汪,不住地揉着眼睛。
    李德全欲言又止地望向皇上,皇上一拍御桌,指着太子骂道:“朕还在这呢,你训个什么劲?元宝何错之有?抄了广储司就骄傲了?”
    他把太子骂得狗血喷头,紧接着朝弘晏招招手,缓声道:“来,到玛法这儿来。”
    弘晏委委屈屈走过去,皇上慈爱地安抚了好一会儿,半晌,睨了同样开始委屈的太子一眼:“哪有这样教孩子的。元宝生来与旁人不同,哪还需要顾虑?至于其余的,朕心里有数。”
    太子低眉顺眼,诺诺应是,不敢问这‘其余的’指代什么。
    皇上越看他,越是气不打一处来,思及乖孙还得同胤礽一块办差,这才不情不愿地放了人。
    “去吧,别在这碍眼。”说着一秒变脸,摸摸弘晏的脸颊爱怜道,“累了就要歇息,否则心疼的不还是朕。”
    太子:“……是。”
    翊坤宫。
    宜妃郭络罗氏懒洋洋地躺在榻上,伸出一双保养得宜的手,榻边,宫人仔仔细细地为她涂上蔻丹。
    她是四妃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却也是最受圣恩的。
    午后暖阳醺得人昏昏欲睡,贴身嬷嬷快步走来,低低地在她耳边说了句话,宜妃慢慢直起身,桃花眼波光潋滟,“你说什么?”
    “皇上的口谕传遍六宫,永和宫那位……要叫德嫔娘娘了。”嬷嬷低声重复道。
    宜妃愣了好一会儿,挥挥手让忙活的宫人退下。她忍了又忍,终是忍不住笑出了声:“德嫔?好一个德嫔娘娘!本宫听着可顺耳多了。”
    主子的幸灾乐祸毫不掩饰,嬷嬷也任由她笑,轻咳一声:“不仅如此,德嫔还需归还十二万五千两的债务,说是其兄贪污的银两。”
    宜妃听着,掩了掩唇,桃花眼愈发灼灼。
    身处后宫,她对朝事不甚熟悉,也极有分寸地不去打探。老五胤祺养在太后膝下,绝了更进一步的可能,可亲王之位是跑不掉的;小九还没到成亲的年岁,也不是什么读书的料,那些野望离她远着呢,争什么争?
    德妃就不一样了。一介包衣爬上妃位,生下的老四极得皇上青眼,十四还是个天资聪颖的,作为多年的死对头,宜妃能够察觉到那深藏于温婉面皮下的野心。
    掐了那么多年,她只在排位和圣宠上胜了一筹,至于别的……儿孙辈就不能比。老五和他媳妇还是笔理不清的账,乌雅氏却过得分外滋润,简直气死个人。
    乍然听到降位的好消息,宜妃心下说不出的畅快。陆陆续续笑了半个时辰,她用茶润了润喉,好奇问:“德嫔如何惹怒了皇上,又如何欠了银子?”
    “奴婢只探听了大概,许是她为兄长求情,其余的便不知了。”嬷嬷压低声音道,“德胜的恶事都传遍京城了,昧下广储司的银两不说,还偷盗了孝懿皇后的凤钗!听说是四贝勒亲自抄的家,太子与长孙第一时间禀报了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