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乾隆自然也都应允了,他甚至因为浙江港口太过狭小,能够进出的船只十分有限,而又主动开放了好几个港口作为通商口岸。
不过,在见识到海上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之后,乾隆对于航海一事变得比从前更为看重了。
为了与新入局的法兰西以及西班牙人在通商所需遵循的条款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乾隆手底下的大臣又与两国派来的使臣扯皮了许久。
第106章 二合一
彼时, 欧洲大陆的“七年战争”仍在持续进行中,英吉利与普鲁士缔结了盟约,与法兰西和奥地利组成的同盟进行对抗。
这一点, 从法兰西与英吉利两国派来的使臣相互对立的姿态便可看得出来。战争每天都在带走参战国之人的生命, 两国使臣也有不少亲朋好友在阵亡名单之中。事实上, 他们在见了面之后,只是对对方露出冷脸,而没有打起来,已经是大清居中调停的结果了。
英吉利作为率先与大清进行通商的国家, 自然对大清如此优待法兰西感到不满。随着大清与英吉利的贸易往来逐步加深, 再加上大清在武器方面急速发展,英吉利与大清所交易之物, 早已不仅限于丝绸、茶叶等用于享受之物,还包括了粮草、刀具、钢铁, 至于火器。英吉利倒是试探性地朝大清提出了将之作为交易内容, 既可以趁此机会打探大清火器的真实水平,又可以得到物资, 但乾隆以火器生产尚不能满足内需为由,拒绝了英吉利向大清购买火器的请求, 英吉利也只好作罢。
虽说大清对于粮草、刀具和钢铁的出口管控得非常严格, 但对于物资越来越吃紧的英吉利来说,能够从大清进口到这些东西, 还是可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的。毕竟如今欧洲大陆都被卷入了战火之中, 各国的贸易往来难免受到影响, 虽然参战的国家基本都有盟友,但在盟友也自己也要打仗的情况下,他们显然不可能从盟友处得到多少援助。
在这种时候, 身处战局之外的大清,无疑可以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物资。而在乾隆对粮食、刀具和火器的出口进行严格限制的大背景下,法兰西人的加入,极有可能会分薄英吉利得到的物资,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吉利方面自然希望能够搅黄大清与法兰西的贸易往来。
法兰西方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开始跟乾隆打感情牌,讲述他们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当年在位之时,与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之间的往来和交流:路易十四与康熙曾互通信件,彼此之间也曾互相派遣使臣。如今执掌法兰西的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的曾孙,乾隆则是康熙的孙子,法兰西使臣认为,两位国王应该延续先辈们的情谊。
不得不说,乾隆很吃“情怀”这一套。他本就十分崇拜自己的祖父,什么都想跟自己的祖父比较比较,因为康熙对法兰西的看重,他也一度将法兰西至于欧洲其他国家之上。若是法兰西先于英吉利向乾隆提出通商请求,指不定就没有英吉利什么事儿了。
一旁的英吉利使臣见法兰西人这样花言巧语,“蛊惑”大清皇帝,不由在心中暗骂法兰西人狡猾。
这下子,英吉利想要将法兰西彻底踢出局的想法是落空了,一转头,英吉利又将矛头对准了西班牙。对于英吉利来说,西班牙也是他们的老对头了,不能把法兰西给踢出局,要是能把英吉利给踢出局,那也是极好的。
西班牙使臣一听英吉利使臣的话,顿时就不乐意了,开始反唇相讥,与英吉利使臣据理力争。
西班牙既未加入法兰西的同盟之中,也未加入英吉利的阵营之中,摆明了还想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来跟英法争一争霸权,可惜其野心与地位并不匹配,如今正陷入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在英法的交锋之中渐渐沦为配角。
西班牙与法兰西不见得关系有多和睦,但明显与英吉利的矛盾更多一些。为此,法兰西方面最近一直在谋划着,想要将西班牙拉入他们的同盟圈,一起对付英吉利,而西班牙暂时还没有答应。
这时,法兰西使臣见英吉利使臣刁难西班牙使臣,自然要出面为西班牙使臣说话。这一来二去的,自然得到了西班牙使臣的好感,西班牙使臣向法兰西使臣表示,会向国王传达法兰西的善意。
而这时,乾隆和他手底下负责外交事务的心腹大臣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三方进行唇枪舌战。
当英吉利处于强势一方的示好,乾隆选择偏帮法兰西,但当西班牙使臣与法兰西使臣有联手的趋势,而英吉利使臣处于下风之时,乾隆又表示英吉利是最早与他们开展大规模海上贸易的国家,虽然大清不排斥多几个朋友,但也不能为了后来的朋友,而亏待英吉利。
情怀是情怀,利益是利益。如何利用三国之间微妙的关系,为大清争取到更多的好处,才是乾隆需要考虑的问题。至于那些个情怀,闲暇时叙叙就好,谈判桌上,谁把这所谓的情怀当真,谁是傻子。
在乾隆帮着英吉利使臣说话之后,一直板着脸的英吉利使臣脸色终于好转了些许。
法兰西和西班牙要入局,英吉利自然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独霸大清的物资。在三国使臣与大清使臣进行协商之后,最终定下了英吉利能够占有相对多的物资,其让出来的份额由法兰西和西班牙补上的方针。此后,交易合约每年更改一次,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大清与各国的交易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