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页
    一旁的西屏简直是瞠目结舌。
    “我下去看看,你在这上头守着,若是我有事,会大声的唤你。”十八娘从地上捡了一颗夜明珠,对着西屏说道。
    西屏摇了摇头,“小娘,要不然还是让我下去吧,这里头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危险。”
    十八娘笑了笑,“一个不会武功的内宅妇人,造这么个暗室,能有什么危险,我的身手你还信不过。你替我看着,防着那两个人再折回来。”
    说完,她便举着夜明珠,走了下去。
    这个密室如她所料,并不是很长,却很大。
    十八娘一进去,就被里头的金砖照花了眼。这个密室里竟然满当当的全是金银珠宝,古玩玉器,所积累的财富,令人咋舌。
    武归是从哪里弄到这么多钱的?
    她走过去掂起一块金砖,只见上面刻着大大的唐王府印记。这里竟然藏着唐王的财富。十八娘毫不客气的大手一挥,将这一箱子金砖收进了空间里。
    只可惜,空间太小了,要不然,她一定将这所有的钱全都拿光了,毕竟谁也不嫌弃钱多不是?更可况武归的钱,不拿白不拿。
    她瞧着这些金银搁在这里可惜,突然想起空间里让贵得上天的药,便用空间里的那箱金砖,有选择的买了几颗。这小小的一枚丸药就耗费如此多的真金白银,若不是别人的钱,不用白不用,她是决计不会买的。
    当真是太不值得了!
    十八娘挑挑拣拣的,专门选了那千金难寻的珍贵宝石,孤本收了,小小的空间一下子就快要塞满了。突然,她发现在这堆金银之中,竟然藏着一个普普通通的木盒子。
    这个木盒子不大,看起来像是一个梳妆匣子。
    十八娘打开一看,里头装着的竟是大楚天子遍寻不见的传国玉玺!
    而在玉玺的下头,端端正正的压着一封信。
    第九十七章 平妻
    这种烫手的东西真是让人头疼。她与唐王府并无交情,也不想多管闲事为他们申冤。
    也无意帮赵义的忙,让他那个位置坐得更加名正言顺一些。反倒是因为朝华,她还想过要不要推翻了这偷来的赵家王朝,只是推翻了,那个位置又让谁来做呢?
    至于什么传国玉玺的,还是藏在她的空间里,不见天日的好。
    十八娘想着,将那封信拿了出来,然后将玉玺连带着盒子一起收进了空间。
    那信已经被拆开过了,十八娘拿出来一看,简直不忍直视,心硬如她,也为唐王府的人掬了一把心酸泪。
    这李贞贞原来是唐王府的小郡主,她的姐姐就是当今太子的生母,已经死去的元皇后。
    这信中字字血泪,控诉赵义忘恩负义,勾结外族杀害了唐王全家,就连她也被一群无耻之徒糟蹋了。她写下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苟延残喘,只好将唐王府的东西托付给了至交好友武归,希望她将这事公之于众。
    十八娘叹了口气,这李贞贞是个硬气的,只可惜所托非人。
    武归可是朝华的亲妹子,朝华是谁?那是铁铁的赵义党。武归怎么可能帮助唐王,申讨赵义呢?
    她将这遗书收好了,放进空间里。飞快的闪身出了密室,西屏见她出来,也不多问,将这密室的门关了起来,床又恢复了原样。
    这一折腾,沈琴都已经从侯府那边回来了,十八娘和西屏只好打着灯笼回了寻梅院。
    而听兰院里,沈琴坐在窗前,更加睡不着了。
    她去了侯府,抱着老太太好好的哭了一场。
    “祖母,你说这可如何是好啊?这婚我和谦郎都是不想退的。”
    老太太一听,猛地拍了下桌子,怒道:“你那嫂嫂是如何掌家的,怎么让你一个好好的娇娇女,受了这样的委屈。她李家也是大族,怎么能说出这种退亲的话来呢?这亲事是万万不能退的。”
    沈琴被她一吓,竟然打起嗝来。
    “嗝。祖母说得是。可是李家要退婚,还有那孔美娴可怎么办呢?”
    老太太摇了摇头,“傻孩子,不过就是一个女人,只要你坐稳了正妻之位,再生下嫡子,那些个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呀。男子嘛,哪里没有三妻四妾的,不是说那姑娘已经傻了吗?你替李谦之讨了她过来,李家只有感激你的,一个傻子,能翻出什么浪来。”
    沈琴听后有所意动,十八娘对付妾室的手段,她可是见识过了,妾通买卖,地位低下,她可是正妻。
    老太太眯了眯眼睛,示意身边的婆子去打了水来,给沈琴净面梳妆。
    “我的孙女啊,生得就是美。那孔美娴你也见过的,肯定不及你的半分。更加重要的是,那李郎君心中有你,可没有她,对不对。”
    她这话一出,沈琴喜笑颜开,羞涩的点了点头。
    老太太见状,眼睛里全是不屑,嘴上却说:“只是怕就是怕,孔家的人,不会让自己的嫡女做妾的。”
    沈琴突然想起十八娘说的,世家女儿不当妾室的,一下子又惊慌起来。
    “祖母,那可如何是好?”
    老太太打开梳妆匣子,取出一只金步摇,插在了沈琴的发髻上。
    “这个啊,是我年轻的时候戴的,如今就送给你了。妾室做不得,可还有平妻呢。这平妻虽然也是妻,但是在正妻面前却是要矮上一头的,怎么也嚣张不起来。你是吏部尚书的嫡长女,她不过是国子监祭酒的孙女儿,孰重孰轻,李家人心里有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