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最近可是热闹得紧。”黄崇说道。
“哦,此言何意?”
“狄先生虽然不是江湖中人,但是也应该清楚,岭南环境极为恶劣,不仅人口稀少,江湖人士也极少,偌大的一个岭南,竟然没有一个超过百人的正规帮会门派。”
“不错,此事略有耳闻。”
“但是这次岭南却不知为何,涌入大量江湖人士,我就遇到了许多,不仅如此,还有一群神秘人物出现在岭南。”
“神秘人物?”狄仁杰眉头微皱,他心中已经有了一点猜测。
虽说狄仁杰已经远离朝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于朝廷的情况一无所知,他和朝廷依旧保持着相对密切的联系,他知道这次刘思礼案的三十六位大臣以及被牵连的无辜人士,大部分都被流放到岭南。
另外唐门的事情他也清楚,而唐门的一部分力量就在岭南。
所以狄仁杰估计最近岭南绝对不平静,因此他才会询问黄崇岭南的情况。
对于黄崇口中的“神秘人物”,狄仁杰猜测是“梅花内卫”,毕竟这次对唐门下手是皇帝的意思,出动内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正是,我前后遇到了两拨,虽然并未和这些人交过手,但是能够看得出他们训练有素,绝不是一般人,而且从他们的举止言行中也不难判断,这些人应该是来自于同一处,本来我出于好奇,还想做进一步了解,可是每次他们都会无故消失,让我无处着手,同时我也深感岭南是个大漩涡,这便离开了。”
黄崇没有在意狄仁杰心中在想什么,也没有隐瞒什么,反正这些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都是事实,面对狄仁杰这种变态,最好还是说实话,否则一句谎话要用十句来掩盖,容易露出破绽。
“看来定是内卫无疑了。”狄仁杰心中暗道,心中长叹了口气,没想到唐门就这样毁了,他很清楚一旦国家机器动起来,那么唐门绝无幸免的可能。
想到这一点,狄仁杰就不禁抬头北望洛阳方向,暗道“现在朝堂之上恐怕是一片混乱。”
……
狄仁杰猜得一点都不错,现在朝廷确实乱,而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太子之位”展开的,不管是唐门灭门还是刘思礼谋反。
按照规矩,太子应该立嫡长子,也就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大儿子——李弘,李弘可以说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在民间的声望也非常高,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继承者,奈何李弘身体不好,体弱多病。
二十三岁的时候,李弘随自己老爹老妈去洛阳,结果猝死,且不提死因究竟是什么,反正这个最正统的太子死了。
李弘死后,太子之位传给武则天的二儿子,也就是李守信他老爹李贤,李贤的结局则是被自己老娘赐死。
随后太子之位传给三儿子李显,李治死后李显登基为帝,当然李显完全就是个傀儡皇帝,没多久就被武则天给废了,帝位落到了武则天第四个儿子李旦身上。
再后来武则天迁都洛阳,登基称帝,李旦就从皇帝变成了太子,一直到现在。
李旦这个太子之位坐得很不稳,因为时不时就有朝臣说太子谋反,如果不是臣属忠心,加上他的运气不错,李旦恐怕也活不到现在。
太子李旦之所以屡屡受到攻击,根本原因在于武三思,他看到自家姑姑当上皇帝,就起了异样的心思,希望武则天能立他为太子。
于是武三思联合朝中大臣,各种搞事情。
这次的刘思礼谋反案所牵连的三十六位大臣,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太子近臣,加上唐门被灭,太子李旦的力量已经被削弱到极低的程度。
此次二十五名内卫被杀,武则天震怒,她认定这是唐门的人所为,因此对于太子李旦的观感也降到了一个低点,武三思等人抓住时机立刻上表,希望皇帝能够废掉太子李旦,立武三思为嗣。
武则天显然心动了,但是考虑到朝臣之中有大量的挺李派,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武则天需要一个理由,一个正当废掉太子的理由,武三思等人领悟到这一点之后,立刻开始为皇帝寻找合适的理由。
朝廷的局势一度非常紧张。
话分两头,太子李旦怎么说也是在皇家中长大,还当过皇帝,长时间身处这样的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就算是个普通人,政治素养也能被培养出来,何况李旦并不是普通人。
在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后,他也出招了。
李旦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以退为进,既然皇帝找不到借口拿掉他的太子之位,那么李旦干脆就直接将太子之位让掉,当然不可能交给武三思。
李旦立即上书武则天,表示自己身体有恙,无法胜任太子之位,日后也难以好好的治理国家,请皇帝召回李显,自己愿意将太子之位让给李显。
这李显也是个倒霉孩子,被废之后就一直在外面流浪,生活困顿,一直不在神都。
李旦这一招不可谓不妙,当事人都愿意退了,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事情就好办了,武则天和群臣立即达成妥协,召回李显,并立他为皇太子。
唯一不爽的就是武三思等人,虽然如愿废掉了太子李旦,但是太子之位并未落到武三思手中。
从刘思礼谋反案开始,到李显回神都成为皇太子,前后足足过了大半年的时间,这段风波才算是平定了下来。
……
黄崇在洪泽呆了两天,和狄仁杰算是有了那么一点交情,随后就北上,如同黄崇对狄仁杰所讲的那般,开始周游各地,一来见识见识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二来会一会天下的英豪,寻找更进一步的契机。
李显重新成为太子的时候,黄崇正在汴州,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就是笑了笑,没太在意,谁当太子和自己有关系吗?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