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5章 法术仪式
    面对这一项崭新的法术,在场的死灵师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尤其对于它的使用场景更是热络不已。
    截断生命,获得永不死去的机能。
    只要容器最终完好无损,那么所有常规的攻击方式,无论是法术攻击还是物理攻击,都无法对受术者造成致命的最后一击!
    致命攻击无效化!
    唯一需要考虑保密的,便是那节“藏匿生命”的手指!
    它如同巫妖的命匣一般代表着施展这一法术的法师最后的底气所在。
    林奇也是这时才开始见识打开,明白到一群九环法师为了隐匿一件物品,能够为他付出多大的代价。
    最最简的套路,已经是先丢一张九环的“虹光法球”法术!
    这道类似于八环虹光法墙的法术,能够制作出一个不透明的多彩球体保护受术者,抵御一切攻击,但是它真正的作用在于法术持续时间内,那闪耀着视觉光谱内一切色彩的虹膜中,能够抵挡一切探知手段。
    先手开启一道屏障!
    第二步便是再甩一张“时间停止”法术!
    时间停止最大的意义便是停下时间流的速度!
    哪怕真的有一位超凡者有窥破虹光法球的能力,此刻实时捕捉林奇的行动,那么在时间停止里发生的一切,林奇只要不与外界产生交集,那对于他而言都是瞬间发生。
    仅仅一个愣神便错过,全程都看到林奇在虹光法球内发着呆无所事事。
    林奇原以为这两招已经完美无瑕,听着下方众人的讨论,这才意识到一切只不过是刚刚开始。
    以更安全的角度考虑,最好事先用七环幻术系的“拟象术”,率先制造一名中心于自己,拥有自己部分能力的拟象,有它携带者这枚“隐藏生命力”的容器!
    同时拟象最好还佩戴上“次元门”、“异界传送”、“传送术”、“异界之门”等空间卷轴,再加上“虹光法球”、“时间停止”、“法术反转”等拖延时间的战术卷轴。
    最终再由林奇结合上“虹光法球”与“异界之门”带着拟象进行全新的空间转移后,再施展上一发九环“禁锢术”,彻彻底底地将那位拟象隐藏起来。
    而拟象收到的指令则是只要有任何人解除了“禁锢术”,都第一时间通知施法者同时依靠身上的卷轴尽可能拖延战斗。
    林奇听完整个过程,不禁为之感慨,甚至还能够稍稍修改下,先手开启时间停止。
    这样可能在外人眼里,林奇不过是清晨时分在房间里轻飘飘得翻过一页书面,随后盖上而已。
    尤其到了后世法术越发成熟后,对于拟象的卷轴配置更加无比丰富,诸如让对方先手回到自己身边,甚至见面先手丢个“法师裂解术”什么都不为过。
    反正都到了九环,为了保命各种科技都得毫不留情面地炸出来!
    这时他内心也更加好奇起一点。
    为何这道“藏匿生命”法术,居然销声匿迹了?
    此时随着老者的热络讨论,下方的众人也更加精神抖擞得议论着“藏匿生命”法术更加丰富的使用范围,逐步推敲着整个法术如何改善与走向最终的完美。
    诸如切除手指的手段如何转变成一件魔法物品,这样子更能够起到隐蔽性。
    毕竟哪怕真的出现拟象被捕获的一天,一般人看到魔法物品的第一反应,那都是占为己有甚至销售出去。
    命肯定是留得住。
    相反,一节不会腐朽的手指,不留神的可能就地就地销毁,有特殊收藏癖的说不准就仔细研究起来。
    而台上的老者看着众人的讨论,也终于心满意足地将这道法术先行刻画出关键的节点,众人也根据法术内在的结构部分讨论起来,研究着具体改进方向。
    这一刻,林奇同样为之目眩。
    他是彻底地见证了一场“法术讨论”。
    这些能够参与本次讨论的,最低也足足有七、八环死灵师的实力,而且他们不足九环还能进入讨论圈,也是基于曾经出色的开发法术经历。
    林奇听着听着,也是内心震撼。
    这?
    这不就是另一种版本的“巫妖转生仪式”?
    甚至某种程度而言,“生命藏匿”起码在做人方面胜于做亡灵的巫妖。
    毕竟九环后施展了生命藏匿,林奇还能够是雄风凛凛的“小哥哥”,而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压根没有实际躯体的不死巫妖。
    一道灵光划过林奇的脑海。
    仿佛惊雷涌起,点亮整个夜空。
    他的大脑深处所有的计算资源,正疯狂地折算记忆着讨论内容的一切。
    可林奇自己在内心深处,却是慢慢地将藏匿生命与巫妖仪式沟通起来。
    法术与仪式。
    两者之间某种程度上便是共通的。
    或许一道法术背后都代表着一种仪式,而仪式便是没有任何优化过的法术。
    所以仪式才能够门槛低地连林奇也能够施展出来,不需要任何计算。
    但是仪式在某方面,它的门槛又高的让普通人都无法承受!
    所以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上,最初的那批原生仪式,才彻彻底底地走向了法术。
    巫术,彻底成为了正规军“法术”。
    此后随着法术理论的完善,后续日益强大的法术列表,也渐渐少了对应的“仪式”行列。
    但最最原始的界域里,它们之间的对应与共生关系,必然是无法抹去的一面。
    这时林奇已经回到了自己脑海深处的“微处理器”雏形。
    计算机在设立之初,便需要考虑到它的架构!
    林奇最初在这点的选择上很是草率,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切合计算快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