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身拿的月银钱不多,但是冠了赵家名姓,自有一份自家人的自豪与底气。
拜了师门的,正儿八经传承家学,学艺做菜传名声,分利多,但是辛苦。
这其中最下面一层的便是外聘。
外聘进来的,一没有赵家姓,二不在厨上做主,顶多是零工。
所以地位最低。
但是赵家新上任的掌柜一扫旧风,堂前堂后歪门邪道的人早已经被撵个干净。
几个搭茬的人也不偷摸说,嬉笑笑地调侃片刻,见传活页点菜的褐色衣衫进来,重回自己的位置,等着叫菜。
可不得勤谨些。
今年开业,隐庐新规矩——前堂点菜若是有客专叫某一师傅的菜,会格外登记。
月末结算的时候,按登记数量,能分得一定通宝数呢。
“点赵家六小郎...八宝山珍饭”
“点卫家小郎...蜜汁彘腿闷木薯”
“点赵家十三郎...推沙望月”
......
一连念了七八道菜,来人才住口。
被点到的颠勺人‘有’地吆喝一声,麻利地烧锅。
新岁伊始,赵家开山依旧喜人。
然高兴的同时,渝州城中的亦有新面目出现。
赵家后院
管家面带忧虑地从书房中离去。
赵玲珑无奈地摇摇头,“生意起落是常事,家中生意如今尚未站稳,我不欲与世人相争,奈何树欲静而不止呀。”
正月未过,与隐庐、辛香汇、李家豆腐宴相似的堂店便如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堂店容客量大,甚有一家以火炮开山引山涧,建造出一座比辛香汇足足两倍大的庄园。
庄园名字起得也有意思。
赵高两家合股,以番椒做吸引点,起名辛香汇。
这家庄园唤‘新·川味观’。
放眼大唐,谁人不知剑南新味道就是番椒的麻辣。
敢如此明目张胆,只怕是哪一高门的私产吧。
果不其然,杨启年道:“是我家的。”
一笔写不出两个杨,但是一个杨字分尊卑。
尊的那一支在长安,名唤杨玉环,其族兄杨国忠。
牵扯到杨家,那鲜于通便不得小视。
剑南新贵家族是崔家,因崔大人守节度使位置已有十余年,军政在自己和大儿子手中,钱钞握在二儿子手中。
然说起剑南累世豪族,当称鲜于一族。
赵玲珑沉吟片刻,“鲜于大人如今尚在长安,家中管事的应该是他家大郎鲜于闵。开春雪化,派人送一封拜帖给负责鲜于家的管事,且见一面再说。”
杨启年见她已有打算,这才舒口气。
国忠叔父虽然不在剑南,但是早年曾受惠鲜于仲通,一朝发达也不忘拉扯往日恩人。
到底官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若是赵玲珑非要针尖对麦芒,自己夹在中间,两难不已。
对于赵玲珑了解鲜于家的情况,他并不新奇。
大约是崔家二爷说的吧。他心道。
杏仁端了一碗骆驼奶,恭敬地递到女郎手边。
南诏胡人进城,说这驼乳比寻常牛乳好,也不知道好在哪里,总归能补身子的东西,一定要给女郎奉上。
赵玲珑心里想着事情,心不在焉地喝了一口,“还有,你去打听下,鲜于家在渝州的宅子里住着的是谁?”
若是没记错,上一世鲜于家嫡出的二郎君,鲜于昱,这时候应该是在剑南。
传闻这一位二郎君不类他哥哥急功近利,更不喜受束缚于官场,曾当着甘泉宫的圣上,直言‘宁做山间一野翁,勿贪李唐一小吏。’
这样的人,若是能争取,也能避免同诸如鲜于家之类的当地世族起冲突。
杨启年:“是。”
至于那些与她家打起价格战的...
赵玲珑印契一压,眉城一家商户意欲加盟红汤生意的合作书一式两份,正式落成。
“别家价低三成,我们便低四成?这是何种道理?”
她接过湿锦帕擦拭,一边起身,“告诉各大掌事,以静制动,胡乱压价是一时利好,长久来看,亏多于得。”
隐庐还是豆腐堂,在她带领下,能否经得起风雨,就看这开春战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些错别字和分段重新修改过了。抱拳!
第58章
蜀地毗邻西域,高宗皇帝即位,西征数年,拓宽疆域,为教化胡人,故传播汉人文化,姻亲相通。
唐前,巴地领域并不如现在这么大,鲜于姓氏便是当地大姓。
当今,虽崔是名声赫赫的氏族,鲜于家的势力一样不容小视。
鲜于领家的名唤通,鲜于通,年前与南诏一战,得胜还朝,凭军功得嘉奖。正是玄皇眼中的大红人。身居兵部侍郎。
崔姓是新贵,鲜于则是世族豪门。很多县村当地的乡绅豪族都与鲜于家有牵扯不清的关系。
渝州城东所居皆官宦人家。鲜于府占地甚丰,族人过百数,偌大一家族,自然有赖以生存的经济。
“渝州城里鲜于一族乃是分支,当家人是侍郎大人的庶出兄弟,鲜于明锐。”杨启年道。
“我记得鲜于家专司盐运生意,怎么今春竟插手酒家生意?”记得上一世,鲜于通侍郎的官职被罢免后,隐居蜀中,盐运生意依旧火热。赵玲珑思索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