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农家小福女 第1489节
    “去去去,”老周头挥手道:“我今儿没带糖来。”
    小孩儿们虽有些失望,但还是道:“没事儿,不要糖我们也能帮忙。”
    老周头就问他们,“你们爹娘呢?”
    大家就七嘴八舌的回答。
    魏知站在一旁笑眯眯的看,不远处的两个孩子因为争抢一条蚯蚓打起来了,俩人直接摔在了泥地里。
    大概是衣服弄得太脏了回去不好交代,两个孩子直接放声大哭起来,互相指责道:“都是你,我要告诉我奶奶,让她揍你。”
    “我告诉我哥哥,让他揍你。”
    魏知连忙上前将两个孩子拽起来,问道:“你们抢蚯蚓做什么?”
    “给鸡吃。”
    魏知看了眼散落在附近的鸡,它们正优哉游哉的四处走着叮东西吃,对扔到面前的蚯蚓看都不看一眼,不过这些鸡长得都有些怪,有的尾巴上的毛被剪短了几根,有的是在屁股上的一截被剪秃了毛,还有的是翅膀上的毛被剪了……
    魏知不由问,“这些鸡为何都有些秃毛?”
    一个小孩儿立即指了秃了屁股的鸡道:“这是我家的。”
    其他小孩儿也立即认领自家的鸡。
    魏知自己就有佃户,也有长工和短工,但如莆村这般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得起鸡的很少。
    因为养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前期需要投入,在培养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养着养着它就死了,还有可能养着养着就失踪了……
    鸡的天地太多了,天上的老鹰,山上的黄鼠狼,家里的大老鼠,甚至还有地上的人,指不定哪一天它出去后就不再回来了,所以养鸡需要承担得起风险。
    需要有人一直看着才好。
    他不由问一个看起来年龄比较大的孩子,“你们村养鸡的人很多?”
    “多呀,每家都养。”
    “这么富裕?”
    小孩儿就指了老周头道:“老爷给的小鸡,不要钱。”
    老周头有些尴尬的道:“应该的,应该的……”
    生怕魏知再问下去,他似乎听满宝他们说过,要是东家让佃户们干很多活儿,那在官老爷们的眼中就是不慈不仁的形象,他可不能让满宝有这个形象。
    然而魏知是谁?
    基本上他想知道的消息,老周头和周大郎根本就拦不住,他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和一群最大不过八九岁的孩子说话,不仅把村里的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连人家爹娘晚上吵架打架的事儿都知道了。
    第2566章 人心和制度
    周满不仅支持他们养鸡,还支持他们养羊和养牛,以及养猪。
    只不过村里很少有人选择养猪就是了,大多数都选择养羊和养牛。
    要不是养牛需要很高的资质,东家们要考察一段时间,村民们肯定都选择养牛了。
    而不管养什么,种苗都是东家提供的,只不过长成以后他们需要分东家一些。
    比如养猪,全村百户人口,只有二十八户选择养猪,猪苗就是东家提供的,养上一年,长大可以宰杀后就四六分,东家四,他们自家六成。
    要是养的母猪下崽了,那东家只要两成,剩下的八成是他们自己的。
    而且,养死了全算东家自己的。
    因此只是付出劳力的村民们很多都愿意养。
    职田很大,总有不适合播种的地,那些地就被他们种了牧草,拿来喂猪、喂牛、喂羊,反正这几年村子的收成还不错,就是累点儿。
    但以前也累啊,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更有盼头,特别是孩子们……
    他们和以前一样需要干活儿,但以前是要去地里敲泥块,管你多大,会走路就可以拿着木锤子去干了。
    现在他们却可以放鸡,放羊,放牛……
    一点儿也不辛苦,就跟在鸡羊牛的屁股后面,不让它们吃庄稼就行,偶尔给它们割一点儿草,捉一些虫子,比去田里锤泥块可好玩多了。
    鸡养大了还会下蛋给他们吃,冬天杀羊的时候他们也有羊肉吃……
    魏知伸手摸了摸小童的脑袋,笑着颔首,“好孩子,快去放你的**。”
    小孩儿转身就跑了,跟着小伙伴们嘻嘻哈哈的追着鸡跑了。
    魏知一路沉思着回去,白善和周满才起床呢,正在洗漱。
    魏知看到俩人懒洋洋的模样,忍不住露出笑容,“我看了周大人的职田,很是惊喜,想问一问白大人,秋后你也该分得职田了吧?”
    白善之前在翰林院,大头是俸禄,还没来得及分职田,这就是户部的狡诈之处了。
    因为翰林院部门特殊,很多未来的大佬就是进去中转的,估摸着待上一二年就会离开调任他处,所以他们干脆先不分职田,而是用第二种补贴方式,直接按照他的品级在秋天时补充禄米,以充作职田的收入。
    只不过白善运气太好也不太好。
    他是去年初夏入职,按照惯例是秋后才分得职田,因此他当年没有补贴。
    去年他没有职田,今年该得补贴,但今年他又升官去了中书省,那他今年秋后会分得职田,且已经不在翰林院,那就拿不到翰林院的补贴了,今年他还是没有职田收入。
    满宝回味了一下,啧啧道:“我突然想起我赚的比你多好多呀。”
    白善道:“我们家又不靠俸禄吃饭。”
    他豪不谦虚的道:“我家不缺钱。”
    不太富裕的满宝和缺钱的魏知略过他这句话,继续讨论起来,“没错,到时候他的职田也要申请自管,交给户部收成不高,佃户们的收益也不高。”
    魏知点点头,他的职田就一直交给户部打理,每年都是拿固定的租子。
    他倒是也可以试着接过来打理,可这样一来就需要很精心的管理者才行。
    对方不仅要会管理佃户,还要会种地,更要有公正之心,不能不善良,不然还不如交给户部;
    可也不能过于善良,否则职田就失了原有之意。
    魏知手底下当然有这样的人,他家的老管家就是。
    可老管家要是去管职田,家里的事儿怎么办?
    魏知看了眼周满,开始思索起自家的亲戚来……
    满宝还在撺掇魏知,“魏大人,我看这职田不如都交给各官员打理的好,那样效益会更高些。”
    魏知却是直接摇头,笑道:“回来的一路上我也一直在想此事,但只是一个念头便否决了。”
    不仅满宝,连白善都不能理解,“为何?难道我们的职田管的还不好吗?”
    “自然是好的,可那也只是你们家,”魏知道:“这世上如你们家如此有善心且又守规矩的官宦之家并不是很多。而且,相信人心,不如相信制度。”
    他道:“制度比人心更可信。”
    在回来的路上魏知就在想,这样的法子能不能在朝中推广?
    只是一个念头他便知道,不能!
    一,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周满一样和睦的家庭,一样得力的兄弟姐妹,或者可用的管事,可以帮他们打理好职田;
    二,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和周满一样有这份同福之心,愿意将大部分利益让与佃户。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心是会变的。
    魏知静静地看着周满和白善,他想,现在他们是可以遵守朝廷的规定,只是尽职尽力的打理好这份职田,离职的时候会将职田归还给朝廷。
    但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甚至更久以后呢?
    当他们习惯了有这份职田,而这里的佃户也习惯了这样的东家,当他们离开时,他们会不会想将这一份职田“买”下来,或者,这里的佃户会不会想办法让他们把职田买下来?
    大晋在建国之初拥有大量的公中土地,但每年都在大量的失去土地。
    户部总是说职田要不够分了,一直在催促他们压缩职田的分配,可那么多的公中土地去哪儿了?
    虽然官员每年都在增加,但每年也有不少的官员死亡、致仕,总体来说,官场上的人数一直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稳定的增加,但增加的并不多。
    以建国之处的土地数完全能够支撑官员们的职田。
    之所以不够,是因为职田一直被人侵占。
    有“恶意”的侵占,也有自谓“善意”的侵占。
    但不论是哪一种,从大局上来说,这种侵占给国家,给未来的百姓都带来极大的伤害。
    目前看着,“善意”的侵占似乎是为了耕种这片土地上的佃户好,但过个十年,二十年,换了一代的东家,他们能够一直对他们好吗?
    如果不能,失去了朝廷的监督,他们会过得有多惨?
    所以魏知是不可能大力推广此举的,但他可以换一种方式。
    他信不过人心,但他相信制度。
    这件事不能交给个别官员,但可以交给一个机构——户部。
    没有田可种,也没有休田假的刘尚书这几天为了抗旱忙疯了,难得下雨,于是偷闲在家休息,却忍不住连着打了两个大大的喷嚏,他拢了拢衣服,看向外面阴沉沉的天,嘀咕道:“难得下雨天,我竟然着凉了?”
    第2567章 以身作则
    要保证一件好事可以长久的进行下去,那就要进行制度化,并且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制度。
    这是魏知住在莆村别院里教俩人的第一件事。
    白善为此思考了两天,和满宝道:“不错,人心难测,就连我自己都不能够相信我自己的心,更不要说别人了,所以还是应该制定好规则,使人不能轻犯。”
    满宝问:“就和律法一样?”
    “职田的话,目前肯定做不到如此,但可制定规矩,等以后制度完善了便可入法。”
    满宝就问:“你和魏大人打算制定什么规矩?”
    “魏大人想要在户部中新设一个部门,专门管理经营职田的。”
    “现在职田不就是户部在经营管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