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21章 震摄敌胆
    这么吓人的消息,也都迅速的传到了朝廷这里去。
    其实满朝廷上下,包括皇帝在内,就没有人对这一支军队寄予太大的厚望。
    让他们去打退刘布的军队,是不可能的,甚至挡住都不行。
    他们的作用,就是作为肉盾,就算是让刘家军砍,也能砍上几天,拖上几天吧?
    他们倒好,居然与敌人相接,还没有交战,直接就崩溃了。
    因为这里就是北直隶,也就是大明势力最为强大的地方,许建强的锦衣卫,几乎在一个时辰之后,就掌握了这些情报,快速的上报至皇帝这里。
    这真是让皇帝气歪了鼻子,这可是三大营和十二团营的人,著名部队,就算是伸长脑袋让敌人去砍,敌人也得砍个三五天吧?只是结果倒好,他们一触即溃,连首辅都让对方给抓走了,而敌人居然只有区区一百来骑。
    这消息传了出去,对大明的军队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崇祯皇帝气得发疯,他愤怒的把御书房上的所有奏折,都扫在了地上,砸烂了眼前所能看到的一切东西,太监们看见皇帝如此狂性大发,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前去劝阻。
    敌人就在城外,他们却是无能为力,只能坐看敌人步步逼近,这种感觉非常的不好,就像看着自己慢慢的走向死亡。
    为今之计,只有盼关宁铁骑抵达或者是洪承畴的大军回防了,他们与华夏军交过手,还取得胜利,应该不会如此脓包没用吧?
    许多人也都奇怪了,朝廷这么多官军,都声称在与华夏军的战斗中,打胜了仗,杀了无数的敌人,但令他们感到奇怪的就是,这敌人越杀越多,越杀越近,终于到了逼近京城的地步。
    在大明的历史上,也都是没有没被敌人包围过京城的时候,大明的第一大敌,蒙古人就多次的突破了长城,肆虐北直隶,包围了京城,但是最终也只能在京城周边抢夺一番,然后快速的离去。
    他们为什么会快速的离去?就是因为大明凭借着强大的人力物力,从全国各地调来大量的援军,最终还是把敌人给赶走了,不走就得死。
    以前的蒙古人是如此,现在的建奴也都是如此,他们可以攻破长城,可以在京城周边进行抢劫,但是最终还是迫于大明强大的压力,最终逃跑而去。
    但是这次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这就是这敌人来自于南方,来自于大明赋税的重地。
    以前的敌人,都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穷困潦倒,虽然彪悍善战,装备就是不精,粮草也都不足,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对京城这种城市进行围困。
    但是这一次不同,来的可是夺去了大明半壁江山的华夏贼,他们有多么的强悍,他们在半年之内,居然就横扫了南方,夺取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大明最富贵的地方,都被他们夺取而去,才会落得今天这困苦不堪的结局。
    大明的体制,这便是两京十三行省,但是南方基本上已经沦陷了,就算是北方精华之地的江淮和山东,也都落入了华夏贼之手,现在敌人的大军,更是攻破了天津卫,前锋直扑京城。
    这样子的场面,真真正正的震惊到了这些官员,也令百姓都为之害怕。
    他们都在恐惧的想到,难道传了两百多年的大明,居然就无以为继了?
    这时候也有官员不合时宜的提出,是不是应该迁都了。
    大明帝国的首都,一开始是在南京,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以后,觉得在南方一是不安全,第二就是没有办法对付强大的蒙古帝国,这才选择迁都。
    迁都以后,大明历朝帝王,那是美其名曰:天子守国门!
    北京城就在九边重镇之后,守在这里,确实是有守国门之说。
    这样子,虽然是方便了对付蒙古人,也都令天下的赋税,非常艰难的送往这里,后来在疏通了运河以后,才得到了改善。
    北直隶一地,所产的物资,是不能满足本地的需求,必须通过整个南方或者是天下的供奉,才可以满足京城和九边重镇的需求。
    据说当年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以后,马上就把都城迁到了他的老巢,但是他的儿子朱高炽则是一个务实的人,因为这样子就令朝廷的开支大大的增加,所以他在位期间,就已经准备还都南京,至少在这里,可以轻易的获得全国钱粮的供应,就以本地一地的粮草,也都可以满足本地的需求,方便打持久战。
    但是朱高炽死的早,他的儿子宣宗皇帝同样也都不长命,到了他们的孙子正统皇帝朱祁镇的时候,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迁都之说更是无从说起,而且百年来,百姓和官员也都习惯视这里为最高的权力核心,神圣的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今时,可是不同往日了,大明失去了半壁江山,失去了所有的赋税重地,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京城和九边重镇,不可能获得来自南方的钱粮供应,没有了这些地方供应,又处于华夏军前锋直接的攻击之下,这样子何不迁都,以避兵锋?
    既然现在的北京,已经如此的穷困,如此的内外交困,又面临着敌人的重兵围剿,何不迁都洛阳或者是西安这些千年古都,重振旗鼓以后,卷土重来?
    对于迁都之说,崇祯皇帝拒绝了,崇祯皇帝说的很明白:“祖宗把首都定在了这里,这里就是大明帝国的首都,朕也都不会再退了。”他知道这一退,估计就永远都回不了京城了,也就永远的丢失了这一片地方了。
    崇祯皇帝他说道:“现在国事艰难,万方多难,但是朕一定会死战到底,坚守不退,望众卿上下一心,对抗敌人,报效大明。”
    天下毕竟还是老朱家的,朱家的皇帝拒绝了迁都,大臣们即使有再好的想法,这也不可能成行,大家只能够望援军能够及时抵达,打退敌人,保住大明的最后一座巨城。
    随着华夏军的攻略,大明排名前几的几大巨城,一一的落入了华夏军之手,变成了敌人的地盘,京城成为了他们最后一座,人口百万级的城市,也就是最后的依靠了。
    面对这样子的局面,皇帝别无选择,也只能够选择与他的内阁大臣,共商大计,希望能够想出一些好的办法来应付眼前的危局。
    崇祯九年,温体仁内阁的几位成员,钱士升,四月免;张至发,六月晋礼部尚书,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林焊,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正月入,六月卒;黄士俊,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六月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孔贞运,晋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六月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贺逢圣,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六月入,十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温体仁去职后,朝野震荡,周延儒接替,再任首辅,钱士升被免,林焊卒了以后,又加入了,刘宇亮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傅冠,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薛国观,晋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军机。
    一眼看来,人才济济,个个来头不凡,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说起治国救国的良策,也都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是到了现在这生死危急关头,个个都眉头紧皱,一言不发。
    现在内阁之中,资格最老的自然就是张志发,此人早在崇祯五年就已经入阁,八年已经是那个次辅,位居温体仁之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常理来说,温体仁被干掉以后,就由他来接手,原版的历史就是如此,但是周延儒强势的空降,成为了首辅,他继续当他万年的次辅。
    现在好了,堂堂大明帝国的首辅外出御敌,都让敌人给活抓了,张志发他就别无选择,成为了新一任的内阁首辅。
    皇帝在听说周延儒被生擒活捉以后,没有犹豫,没有经过廷推,直接就任命张至发为内阁首辅,由他主持内阁的工作。
    国不可以一日无君,内阁不可以一日无首辅,国事已经艰难至此,如果没有首辅主持工作,只会令他们的处境,更加的艰难。
    张志发自从入阁以后,每时每刻都是想坐上这一个位置,看着这位置,他的口水都流出来了,眼睛中恨不得伸出手来。
    但是此时此刻,皇帝力排众议,不经过廷推,直接就任命他为内阁首辅,这让他非常惶恐不安,下意识觉是不妥,马上就请辞。
    张至发他可是知道,这时候选他去当内阁首辅,真心不是什么好主意,这位置也都不好坐,简直就是坐在火上烤,前二任首辅,温体仁和周延儒,那一个有好下场?压力巨大,内外交因,想全身而退都不行。
    自己接手以后,国势日蹙,处境更加困难,只会比前二任更加难处理,也就更难搞,他马上道:“老臣年老体衰,精力不足,恐难孚圣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