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9章 坚决对抗
    杨嗣昌如此的刚烈,可是把宣旨的使者都给惊呆了。
    使者认为这可是圣旨,是朝廷和皇帝联合签署的,杨嗣昌即使是万般的不愿意,他也都得捏着鼻子认了。
    自古以来,有谁敢拒绝皇帝派来的监军?皇帝派来的监军,就是意味着对掌握兵权大将的不放心,所以才会派。
    你居然敢拒绝,这是有图谋不轨之心?还是有别的想法?而且如果说朝廷不同意了,这只是中旨,现在连朝廷的官员他们都同意,这就说明这是符合大明的整体利益的,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朝廷的想法。
    估计就连朝廷都在担心,这些领兵大将,在外领兵打仗,军权民政一手抓,权力缺乏监督,很容易就会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监军使的出现,可以很容易的牵制他们。
    要知道朝廷的文官,是很痛恨监军使,但他们都同意这么干了,可见皇帝是说服了其他人。
    但是杨嗣昌断然拒绝了。
    使者又惊又怒,他说道:“杨大帅,你可知道这可是圣旨,不是中旨啊!”
    自万历年间的党争以后,官员就喜欢封还中旨,以显示其刚正不阿,因为封还圣旨,得罪的就是皇帝一个人,出名气出风头的却是自己。
    如果封还圣旨,得罪的是皇帝,还有全体朝廷的大臣,这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能扛得住的。
    杨嗣昌愤然道:“本官自然知道,这就是圣旨,本官不敢违抗圣旨,奈何年老体衰,能力有限,不足以领导大军,现在向皇帝陛下请辞。”
    使者又惊又怒,他说道:“杨大帅,你也是一个饱读圣贤之书的君子,当知道凡事以大局为重,现在国家正值生死存亡之秋,你竟然为了一己之意气,而置国家大事于不顾,这是何道理?”
    使者不这般说还好,这一般说,可是令杨嗣昌更加的气愤,杨嗣昌指着对方大骂道:“你竟然敢如此胡说,如果说本官是不顾大局之人,又岂会在无粮无响的情况下,还为朝廷拼命打仗?但是朝廷可曾体会过我等的苦楚,可曾体凉前线将士的苦楚?”
    看见对方发怒,自有一种威严的气势,使节不敢顶撞,他做好做歹说道:“这是朝中诸公和皇上一致的建议,杨公坚持的对抗,又有何好处?”
    杨嗣昌说道:“就是不对抗,也没有任何的好处,既然明知道已经是打败仗,取死之道,杨某人又何必往坑里面跳。”说完就把自己的官帽取了下来,这是真心撂挑子不干的做派。
    杨嗣如此强硬,倒是让使者为之害怕不已,他连忙回去朝中汇报。
    杨嗣昌一向非常听朝廷大臣的话,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朝廷的诏令,很少会有顶撞,很少会提条件。
    谁知道这一次,他竟然如此的刚,他不敢说不接圣旨,但是却来个更狠的,连官都不做了。
    这样子就令兴冲冲准备出发的高起潜十分的尴尬。
    太监高起潜,以前就是信王府中的奴才,在朱由检当了皇帝以后,他就开始鸡犬升天,一直都在外面监军,可以说有很丰富的领兵经验。
    在吴桥兵变时,他负责监督关宁军,因表现出色而受到皇帝的赞誉,但是后来,他也与所有的监军太监一样,因为在地方横行不法,贪污腐败,受到了民间和朝廷清议一致的批评,皇帝迫于无奈,把这些监军都一一的召回,高起潜也在其中之一。
    不过皇帝对他依旧是信任有加,仍委以重任,当朝廷准备调集关宁军入关,首先就派遣他去监军,只是当时高起潜有病在身,不能立马前往。
    等他病好以后,马上就请缨准备去关外监军,为皇帝效力,刚好这时皇帝出自于对几员掌兵大将的担心,决定再次派出监军使,节制前线诸军。
    高起潜看见这样的场面,就觉得非常的没面子,心里面也就恨死了杨嗣昌。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一点,天津大营算是杨嗣昌一手拉起来的,所有的将领都效忠于他,愿意为他卖命,这一次没有粮响,都能够出兵,就说明了他的能力。
    如果他愿意配合还好,像他这样子坚持的不配合,他去了只怕也讨不了好。
    高起潜看见杨嗣昌如此的反感,拼死的不配合,只好上书朝廷,不去前线监军,就在天津卫大营,为前线的将士筹集粮草,准备军需辎重等等,这也算是找了个台阶下。
    朝廷方面对于杨嗣昌如此的刚烈,如此的不识大体,是十分震怒,但生气归生气,现在的朝廷还真离不开杨嗣昌,现在东路军齐头并进,正处于激战的关头,也就属于生死关头,临阵换将,会给军中带来最大的动荡。
    如果是以往的军队,换了一个将帅,未必能够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现在的东路军,基本上是左凑右凑临时凑起来的一支军队,没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大多都是乌合之兵,如果再临阵换将,只怕会激发军中士兵最大的不满,然后引发哗变。
    最后他们迫于无奈,只能够答应高起潜的建议,让他坐镇在天津卫,负责后勤,你杨嗣昌不是老是说,后勤供应不足,粮草不足吗?现在派个朝中大员,为你负责筹粮响,你应该没有意见了吧?
    就算是有意见,朝中正式官员的任命,也不到你指三道四。
    朝廷做了决定以后,迅速的派人前去通知正在收拾行李的杨嗣昌。
    杨嗣昌他可是真的被气坏了,在使者走了以后,他马上就命令亲随,收拾行李,准备打包走人。
    东陆军的统帅撂挑子不干,可是令他身边的人都震惊不已,本来大军现在已经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攻势,准备攻略各地,突然间就传出到派来监军,杨嗣昌不干的消息,可是令军心大乱。
    杨嗣昌对太监们没有好印象,太监来监军,除了指手画脚瞎指挥以外,就干不了别的好事。
    正当大军人心惶惶,无心恋战的时候,朝廷再次传来了诏令,拒绝杨嗣昌的请求,要求他继续担任东路军的统帅,不会再往他这里派遣任何的监军,由他全权负责所有的战略战役行动。
    这次传旨的,还有锦衣卫,就是东厂许建强派来的人,他向杨嗣昌暗示,要么就是继续为朝廷效力,要么就是仿太祖皇帝时的旧事。
    太祖皇帝时的旧事,这便是人才就必须为朝廷所用,如果不能够为朝廷所用,也都不能够为敌人所用,所以就得铲除。
    杨嗣昌也知道厉害,他只是一时气愤而已,他也舍不得放下这一份权倾天下的职位,既然朝廷已经做出了让步,他马上就坡下驴,表示向朝廷认错,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力。
    这一阵风波,就是这样子过去了,但是却给东路军的士气,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而西路军的洪承畴,他可是没有杨嗣昌这种底气,朝廷派出了曹化淳前往监军,他也都不敢反抗,只能够默默的承认这一个结果。
    洪承畴为人八面玲珑,十分的圆滑,他可是不敢正面跟曹化淳干,却率领了所有的军队,全力以赴去围攻临清。
    对这一位朝廷派来的特使,理都不理,这便是摆出一份姿态,你该干嘛,就干嘛,只要不干涉我们大家,就相安无事。
    曹化淳也都知道,猛龙难压地头蛇,所以初来乍到,他也不敢怎么样,只能萧规曹郁随,本来他来这里是带有使命的,必须要说服前线的将领听朝廷的政策,那就是在短期之内,集结最多的兵马,全力以赴的攻打济南。
    但是看见洪承畴的做派,根本都不屌他,洪承畴及其将领们的意见高度的统一,这便是必须拿下临清,得到足够多的粮食和人口以后,这才有足够的资本,去攻打济南,没有人可以空着双手,饿着肚子去攻打一座大城市。
    下面的人坚持这么做,曹化淳也都无话可说,因为他现在算是发现了,以前戴着钦差的这顶花帽子,可以处处的高人一等,可以处处的颐指气使,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但是现在对方都不鸟你,像这些统兵大将,他们不甩你,你就没有办法。
    洪承畴这样子做,已经是相当的客气了,如果他像是杨嗣昌一般,他这个监军使的脸就丢大了,也就没脸见人了。
    在离开京城之前,高起潜可是气焰万丈,十分的骄傲,他认为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但是现在只能在天津内夹着尾巴做人,根本就不能染指军权,不能掌兵,没人听命于你,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监军使,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泥胎菩萨,对方捞了好处,不会分给你,立下了军功,与你无关。
    至于朝延的政策,皇帝的期望,自己的雄风壮志,不提也罢,一提会更丢人。
    高起潜倒霉,但是如果跟去朱燮元元那里监军的王德化相比,那他就算是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