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未来,一直有人读书。或许方式不同,但一直有人在读。”
男人忽然笑了。
他生着一双桃花眼,笑起来更是多情,但神情却十分专注。
“同志说的很对,总会有人读书。”
“我还想要《牛顿力学》。”陆如音又说。
“同志是想继续温习高中的功课?”
陆如音点点头。
“同志在这里等一下,我去给你拿。”
一个奇异的想法划过男人心头,那位女同志已经毕业,而且还在乡下插队,但依旧坚持温习高中.功课。
她想做什么呢,或者说是在等待什么?
比如,等待……恢复高考?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男人的心脏骤然收缩。
高考,能恢复吗?
诚然他几年前已经在国外完成大学学业,但是如果国内能够恢复高考,他还是感到精神振奋。
“《牛顿力学》。”
男人拿着书从刚刚那个小屋子里出来,脸上已经恢复平静。
“《贵族之家》四块钱,《中等无机化学》两块。一共六块钱。”
男人用牛皮纸把书包好。
“你没算《草原之雨》和《牛顿力学》。”陆如音提醒。
“《草原之雨》的帐记在我头上,就当送你,《牛顿力学》不是店里的书,是我的私藏,借给你。不用着急还,都看懂了再来找我。”
陆如音的心忽然狠狠跳了两下。
砰、砰。
送书啊……
“行,那等我看完就还给你。我叫陆如音,在红太阳生产大队插队,你如果有事就托人捎个口信,我立马把书送回来。”
“好。我记住了,陆如音。”
男人的笑意更大了些:“我叫叶予安。”
*
回到生产大队以后,陆如音她们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苏玉霜。
“两块四毛五?”
苏玉霜点了一遍钱,满脸不可置信。
紧接着又点了一遍,这次她终于信了。
的的确确是两块四毛五分钱,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票,棉线票已经被换成棉线,也一并放在包浆的桌子上。
“怎么可能?”苏玉霜喃喃道,这次卖手套的钱比以前整整翻了十倍!
“黑市上就是这个价格,咱们也不算乱要价。”陆如音说。
“而且还有人问咱们下次什么时候上货。”
“你是说,今天有人想买但是没买到?”苏玉霜再一次震惊了,想不到乡下没人要的东西在县城竟然这么吃香。
“我今天晚上就开始织,有多少棉线我就织多少,家里也还有些线,我再想办法和人换一些,等到下次进城我们至少还能织十副。”
苏玉霜盘算着,紧接着又叹了口气。
“唉,如果不是因为棉线不够,别说十副,就算二十副三十副我们也打得出来。”
陆如音却摇摇头。
“再打五副就行,我们下次进城再带过去。”
“五副够吗?”苏玉霜有点不明白,她真的很想挣钱,想给母亲治病,至少要让母亲吃得穿得好一点。
“今天有三个人还想买手套,据他们所说,厂子里需要这种手套的人应该不少,而且也不缺钱,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能大量生产。”
“为什么?”柳絮也不明白了。
“我看了他们工厂配置的手套,和我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如果只有一两个人戴这种手套,倒也不会被注意。但是你们想,如果一个车间里有七八个人都戴,那么肯定会被发现。万一被有心人举报,那咱们就是投机倒把。”
听到“投机倒把”这个词,柳絮和苏玉霜的脸色都变了变。
。
第17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再打五副就行……
“那咱们只能再卖这一次?”苏玉霜有一点失望,但极力不表现出来,两个朋友已经帮了太多忙,她不能再要求太多。
“倒也未必。我今天仔细观察了一下,县城里有两样东西最缺,就是粮食和鞋袜帽子这种小件衣物。县里的人不是特别缺钱,但是没有票,就寸步难行。布票还行,但是鞋帽票非常难弄到。”
“尤其是一些没成家的工人,他们既搞不到鞋帽票,自己又没有那个手艺做鞋织帽子,如果咱们拿这些东西去卖,并且按需供应,不仅客户范围扩大,而且还能让他们自己提供原材料。这样咱们就只是帮朋友一个小忙,不能说是投机倒把。”
柳絮和苏玉霜听得一愣一愣的。
客户范围、按需供应她们都不是听得特别明白,但是至少听懂了一点,那就是做鞋帽生意比做手套更能挣钱,而且还安全。
“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你们。”苏玉霜眼圈发红,自从父亲去世,她们娘俩在村子里的日子一直很艰难。
大队长仁义,对她们尽量照顾,但他还要一大堆生产队的事情要忙,所以也只能是偶有帮衬,护着她们母女勉强吃饱活下去而已。
但陆如音的出现却让苏玉霜真真切切感受到改变,她和母亲的日子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临走前,苏玉霜坚持要拿出一块钱分给陆如音和柳絮,说是给她们的分成。
这钱是给苏婶子补身体用的,她们自然不能要。
“咱们现在是搭伙儿做生意,这钱你们必须要拿着,不然就是嫌钱少看不起我。”苏玉霜正色道,把两张五毛钱分别塞给陆如音和柳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