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宓等六个人被分在了六个考场,接下来, 领队老师会把翻译好的试题带给他们, 在四个半小时后, 结束第一天的比赛。
各国的卷子评判都由本国领队给出, 再同组委会协商裁判,最后得出分数。
第一天的三道题分别是几何、组合、代数, 难度中上,比起冬令营时要更难一些, 但宁宓做的不算困难, 虽然用时更长, 足足做到了第四个小时才交卷。
毕竟是IMO,饶是宁宓再有自信, 也会担心自己马失前蹄, 所以在答完题后,每道题都反复检查确认了三次。
第一天的考试结束后回到酒店,六个人没讨论试题, 而是各自休息整顿, 早早睡下。
明天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第二日,再度来到考试地点, 宁宓忽然有种不真实感。
望着进进出出的各国选手,她意识到,今天,就是她期待已久的最后一天。
宁宓本以为这样有意义的日子会有更不一样的地方,但似乎也没有,即便他们身处最高赛场, 考试仍如所有普通考试一样,正常进行着。
而她要做的,也只不过是把会做的题都做出来而已。
想到这里,宁宓忽然就懂了当初顾淮对她说的话。
“做的出,就做,做不出,就不做,数学竞赛不就是做题吗?”
宁宓不自觉笑了起来,确实啊,数学竞赛不就是做题吗?
她踏入了最后的考试场。
去迎接最终到来的试炼。
计时器再度开始倒计时,宁宓沉着拿起笔,用最平常的心态浏览完三道试题,开始了答题。
然而,就在她写到第二道题的开头时,意外发生了。
宁宓和顾淮,互换了。
IMO考场上,曾经有过两次考试经验的顾淮瞬间理解了宁宓所处的地点。
他看向已经写了一半多的试卷,人生头一次,感觉到了两难抉择。
曾经宁宓和他约定过,如果再度考场互换,他不能帮宁宓写任何题,因为这不是宁宓的真实水平,宁宓无法接受。
然而这个地方不是普通考场,而是宁宓一路努力,才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最终舞台。
而且如今的宁宓,在这些试题上的解答能力也绝对不逊于他,甚至有些部分超过了他。
答,还是不答?
顾淮提着笔,笔尖在卷子上点下一个墨点,迟迟没有动作。
场外远远看到宁宓的领队老师有点焦急,一起来的同事面色凝重:“宁宓怎么停下来这么久?是不是遇到做不出的了?”
“不应该啊……”
领队老师对宁宓的实力再清楚不过,他翻译过这个题,这个题不是宁宓的盲区和弱点。
到底怎么回事?
最终,顾淮垂眸,用笔在纸上书写起来。
*
另一边,与顾淮互换了的宁宓,在短暂的无措后,迅速冷静下来。
她这次互换来到的地方,不是别处,正是和顾淮第一次互换时,来到的顾淮书房。
书房旁的书架上,有一个地方缺了一处,没有被其他书补上。
那本来是《数论妙趣:数学女王的盛情邀请》一书所在,被顾淮送给宁宓后,一直没有放其他书。
或许是看开了竞赛本质的原因,宁宓此时还很冷静,她在想,是不是因为考前想到了顾淮,所以就会互换。
这也算总结出一条规律了。
但是,既然她已经坐上了那个考场,接受了本次考试,就断然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哪怕考试结束前换不回去,她也要完成这次的考试。
宁宓在顾淮桌子上找到草稿纸和笔,将自己记住的题干写了下来,然后开始答题。
……
“这都一个半小时了,宁宓到底怎么了?”
领队老师非常心焦,他眼睁睁看宁宓写了两下又停笔,现在干脆撑着脑袋发起呆来。
这可是IMO赛场,而宁宓本该是本届国家队的王牌选手!
他这边转来转去表情凝重,也引起了其他国家领队老师的注意,跟着他的视线也去看,发现了这个似乎已经放弃的中国女孩,都摇了摇头。
在场只有一些非洲国家选手才会和她一样早早停笔,不过他们往往直接交卷,也不会一直呆在这里。
“程老师,快看!宁宓她开始动了!”另一位老师拉着领队老师惊喜道,“宁宓好像开始看题了!”
然而宁宓似乎只是改变了一种发呆方式——对着试卷发呆。
程老师彻底丧气,不想再看。
就在他决定再也不关注宁宓情况时,宁宓居然提起了笔,开始答题。
程老师的眼中亮起了希望。
但是,现在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半小时不到,宁宓还能做完吗?
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证明,宁宓能。
不仅能,而且她仅仅只用了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好像答案已经印在脑子里一样,迅速地完成了试卷,并举手宣布交卷。
在她被收走的草稿纸上,一个笔力遒劲的字迹这样书写着:
交给你了。
一如既往的潇洒,就像最初宁宓那本《高中数学必修一》上的签名一样。
而写下这句话,并选择相信宁宓的顾淮,在回到书房,看到摊了一桌子、写的满满当当的草稿纸时,也勾了勾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