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页
    他也不是存心吓唬宋墨儿,只是宋墨儿好似打定主意当鸵鸟, 一副不猜不闻地模样,根本让他没法说。
    顾言坐在上首后,众人纷纷落座。
    宴席上气氛比之前更加热烈,大小官员以及所带来的家眷,都想在圣上面前露脸。
    如此一来刚刚想要靠近的许毅反倒不突出了, 甚至反其道而行, 隐隐往宴会边缘游走。
    许毅低眉顺眼地缩着肩膀,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心中却在对皇帝鄙夷不已。
    果然泥腿子出身没见过世面,可恨居然让宋墨儿占着便宜。
    意识到圣上对宋墨儿的态度不同, 许毅别说揭穿宋墨儿私奔的事情,他恨不得让所有人都将自己遗忘。
    万一圣上把宋墨儿纳进宫, 他这个曾有婚约的人向前凑不是去找死吗!
    同样看出圣上对宋墨儿不同的, 当然不止许毅一人。
    各怀心思中, 比起许毅这般认为圣上被宋墨儿迷了眼,倒是都更愿相信这是圣上另有打算。
    自从顾晋自缢, 朝中以太史丞相独大,权重又有圣上信任, 就连收个义女,圣上都会亲临。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圣上祈福获神女相助, 普天之下无不衷心臣服, 还能愿意太史丞相权倾朝野吗?
    起码几日前的朝堂上, 圣上提出设立三公,便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此时圣上表现出对丞相义女的看重,究竟是真的看重,还是想以此为手段牵制太史丞相,不言而喻。
    新上任的三公之一御使大夫朱承岷自认看透一切,连忙用目光暗示朱夫人。
    朱夫人正牵着自家女儿想到圣上面前露脸,得到丈夫的暗示,眼睛一转,看向已经悄悄移到门口的许毅。
    她安抚地轻拍女儿地手背,在女儿疑惑地目光下用手帕蹭红眼角,迈步出列。
    “陛下,您可要为宋姑娘做主啊!”
    顾言正与太史真说话,闻言抬头看眼自见面起就沉默不语的宋墨儿,随后才对朱夫人说道:“哦?朱夫人所说的是何事?”
    “丞相大人喜得义女,竟然有人空口诬陷宋姑娘清白,如果不说清楚,等宴席散去,谁知会传成什么样。”
    朱夫人说着,转头看向躲得更厉害的许毅,“许大人你说是不是,刚刚你不是说自己走吗,怎么还在这里,难不成是想向陛下诉说冤情不成!”
    许毅压抑不住,露出哭丧地表情。
    他哪里是不想走,圣上的侍卫就守在门口,他想走也走不了啊!
    在众人的目光下,许毅被迫站出来。
    他大脑一片空白,抬起头看到太史丞相夫妻对他怒目而视,看到宋墨儿低头回避,看到端坐上首的圣上喜怒不辨。
    最后看到御使大夫朱承岷压抑兴奋的眼神,许毅脑海中豁然开朗。
    他本就是政治敏感度很高的人,立刻明白朱承岷的打算,脸上表情一整,上前拱手恭敬说道。
    “陛下,微臣所言,绝非诬陷,高河村数百口都可以作证!臣实在不愿丞相大人遭受村女蒙骗,才忍不住直言相告。”
    随后许毅又看向太史真,正气凛然道。
    “丞相大人,宋墨儿的父亲宋奉年曾在临终时将她托付给下官,当年下官进京赶考,则让家母代为照顾。
    月前下官派人去接家母,本想连同宋墨儿一起带入京中,却得知宋墨儿与人私奔。
    不提多年来家母对宋墨儿的悉心照顾,单是她不告而别,就让家母担忧地近乎哭瞎了眼睛。
    宋姑娘德行有失,你可有颜面见九泉之下德谦具备的宋夫子?”
    郎朗声音在宴席上回荡,自许毅开口后众人便安静下来,此时皆或小心或直白地看向宋墨儿。
    可怜见的,好不容易攀上丞相家,却被点出这么大的丑闻。
    如今圣上已经明确表示要削弱相权,这不是上赶着送把柄呢。
    只要圣上随意训斥宋墨儿一句,连带着整个丞相家都会蒙羞,到时候宋墨儿哪还有好日子过呦!
    顾言望向许毅,不悦地蹙眉,只不过这蹙眉也被众人理解成对丞相的不满。
    他没动许毅,是怕宋墨儿心中还有积怨,特地留给宋墨儿出气,没想到居然让许毅在这种时候跳出来。
    不等顾言说话,太史夫人先忍不住。
    “德行有失?许大人好生威风,空口白牙就想颠倒黑白!”
    太史夫人快步走到宋墨儿身边,执起她的手含泪继续道。
    “宋夫子乃相爷旧友,这些年相爷一直派人寻找。
    当找到宋墨儿时,臣妇仅是从侍卫传过来的话中,就听得难以忍受。
    娇生惯养的姑娘就是这么被许大人的母亲照顾的吗?”
    说着太史夫人举起宋墨儿的手,不顾她的抗拒展示给大家。
    “好好的姑娘,春秋在地里干活,冬夏在家做绣工,为了补贴家用熬红了一双眼,伤到了一双手。
    而许大人母亲所谓的照顾,就是住到宋家的宅子,享受墨儿的孝敬,如今还要被诬陷清白。
    大喜的日子臣妇本不想多提,事已至此,还望陛下为墨儿做主。”
    语毕太史夫人拉着宋墨儿跪下,一旁的太史真也过去一同跪下表明态度。
    “望陛下为臣女做主。”
    顾言连忙命福顺上前将三人扶起,厉声道:“来人,削去许毅官职,将全家交由大理寺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