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三章 难以决断
    “你这是把自己和蜀王殿下架在火上烤啊!”
    望着老爷子关心的眼神,王子安心中不由一暖,笑着扶老爷子坐下。
    “让您老担心了,这事我和殿下交流过,知道这事的危害,但两害相较取其轻。晚辈和蜀王殿下只是不想看到天灾之下再有人祸,略微尽一点心力而已。”
    李恪苦笑着抬起头,看着孔颖达和于志宁三位老先生,微微点了点头。
    “此间事了,晚辈就自请离京,赶赴封地。京城之事,纷纷扰扰,再于晚辈无关了。”
    两个人说的坦然,三位老先生楞了一下,脸上的神色慢慢的端正起来,瞧着眼前的两个年轻人,眼神中有些动容。
    “子安,你如何自处?”
    于志宁捻着胡子,望向王子安。
    “晚辈这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在此养猪种花,想来有些人即便心怀不忿,也不至于冒着触怒陛下的风险来惹我一个无足轻重的毛头小子。”
    王子安笑了笑,早就知道这事瞒不过有心人的耳目,只是没想到暴露的这么快而已,但即便知道这个坑是自己挖的又如何?朝堂之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其实说穿了也简单,只要你不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就不会被人卡住脑袋。
    “小小年纪,倒是让你活出了一种暮气!”
    孔颖达笑骂了一句,旋即放下心来,他担心的是两个年轻人不知轻重,惹下大麻烦而不自知,既然两个人都明白,那就没什么好说了,求仁得仁而已。
    “今日你乔迁新居,老夫别无所贺,为你写一副中堂好了。”
    孔颖达打量了一下王子安的窑洞,笑呵呵地说道。
    孔老先生要亲自写中堂,王子安赶紧亲自捧来笔墨纸砚,给老人家打下手。老人家捏着笔管,沉吟片刻,缓缓落笔。孔老爷子的字,沉稳古拙,很是大气。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老夫算是借花献佛,把它送给你,算是没有空手混你这顿饭吃。”
    孔老爷子一边说笑着,一边掏出印鉴,哈了一口气,端正的印上。于志宁和杜正伦相互对视了一眼,也笑道。
    “忌酒有了礼物,老夫也不能做一个蹭吃蹭喝的恶客。我瞧你这小院子还没有名字,不如老夫就送你一个?”
    王子安笑着道了谢。于志宁也不客气,等孔老爷子让开位置,自己则过去,抓起毛笔,一挥而就。
    “陶然居!”
    三个字,方正之中,带着一分洒脱之意。于志宁也从怀里摸出印鉴来,给用力的盖上。王子安若有所思地抬头看了两位老爷子一眼,感激地笑了笑。老爷子们这是在换着法子在保护自己啊,这是以自己在朝野超然的身份,在替自己向外宣示自己的志向——一个无害的世外闲人啊。
    两位老爷子写完了,杜正伦也不甘落后,给他写了一副字。只不过却是论语当中的一句劝勉。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杜正伦一边拿着印鉴给用力的按,一边摇着头嘟囔。
    “好好的一个孩子,你们就教他这些,也不怕给教坏了,我得给你掰一掰,回头挂自己书房里,别真的把自己当成个隐士给养废了。”
    王子安也笑着谢了,这大概就是老人们的心意,怕年轻人受到了伤害,还怕年轻人没了心气劲儿。
    有几个老爷子在,王子安自然不方便再下厨房,直接交给了晴子和高大婶等人,有晴子姑娘在,想来不会给弄成暗黑料理。快到中午的时候,来了第三批客人,其实也不能算是客人,只是两个宫中的內侍,给王子安送来了一块匾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陛下口谕这次就不给什么封赏了,送你一副匾额作为贺礼。”
    两个內侍把匾额教了之后,给王子安转述皇帝陛下的口谕,王子安恭敬地听了,然后转头让人把匾额挂在正中。知道这是李二陛下在自己交底儿,关键的不是前面的积善之家,而是后面的必有余庆。
    农村的暖窑,图的就是个热闹和实在,中午是大锅菜,包括段纶老爷子带来的队伍,一个人一大碗,厚墩墩的猪肉炖萝卜,拿上两个胡饼,也不需要席面,就这么端着,蹲在地上,就能吃的痛快淋漓。吃完了,锅里还有煮着的羊汤,管饱。
    王子安要特意下厨给孔颖达和段纶几位老爷子做几个菜,被拉住了。
    “这样就挺好,灾荒之年,还能有这服喜庆的场面,这都是你的功劳,老夫等人心甚慰之,这饭食已经足够丰盛了,老夫等人有何吃不得的。”
    虽然几个老爷子这么说,但是王子安还是让晴子姑娘准备了几个凉菜,送了过来,顺带还让云重拿了一坛子果酒来。
    因为炖肉的时候,加了一些王子安指定的香料,这猪肉和羊肉吃起来并没有想象的膻味,还特别的鲜美,让几位老爷子连连点头,但也只是多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倒是果酒,老人们很是喜欢,很是多喝了两杯。王子安见他们喜欢,临走的时候,一个人送了一坛。
    王子安这边热热闹闹的暖窑,长安城里也热闹的不行。凡是接到蜀王府上倡议书的,都安排了下人去蜀王殿下指定的地点送粮食。不过这地点不是在蜀王府,而是在东西两市的广场上。披着大红绸缎的庞然大物旁边,临时搭建了两个大台子,凡是有人送了粮食,就有专门的人员大声的报名礼赞,然后登记入账,引来了不少人的旁观。
    但今日刚下职的吏部侍郎杨师道却半分凑热闹的兴趣也没有,手里捏着两个拜帖,在书房里下意识地来回踱步,脸上阴晴不定。如今作为家主的大哥杨恭仁出任观风使,与李靖、萧瑀、王珪、韦挺等十三人分巡天下诸州,观省风俗,这家中的事务就都交托到了他的手上。往日里倒还算应付自如,但今日他却感觉有些棘手。
    这边宫里淑妃那边刚派人递了条子,说弘农杨氏乃积善之家,赈济灾民的大义面前,万勿落后于人。这边中午就接到了两张拜帖,一张是博陵崔家的,一张是陇西李家的,在这个关头,忽然送来这么两张帖子,其中的意味却是有些深长。
    五姓七望,如果说守望相助,全然没有矛盾,那是扯淡,但是在有些问题上共进退,也算是传统了。但这件事情,他隐隐感觉到有点不同以往,有些难以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