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1页
    像是那位玄奘,他去天竺是偷渡过去的,也就是回来之后,才算是得了几分礼遇,甚至,李显出生之后,因为身体略微有些不好,李治夫妇还让他给玄奘做了个记名弟子。即便如此,佛门依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即便是当初李治以思念亡母长孙皇后而修建的大慈恩寺,也受到了许多约束。玄奘是真的得道高僧,他对于佛门的许多作法也有些不满,因此,他在世的时候,主持大慈恩寺,对于朝廷的一些律令颇为赞同,他主持大慈恩寺期间,更多的时间是在翻译经书,偶尔才会出面讲法,弟子收得也不多。
    但是武后要上台,她可不会继续崇信道教,毕竟老李家将道家的始祖之一李耳奉为祖宗,道教在李唐就是国教,自然,道教上层跟李家关系也非常密切。如此一来,武后想要取代李唐,自然得将道教打压下去,她很容易就选择了佛教,这也是她为什么让自己的男宠出家做白马寺主持的缘故。当然,薛怀义也是个非常会讨好金主的人,他一点也不觉得出家,还改了名字有什么问题,毕竟,冯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对自己的姓氏有多看重,毕竟,除了这个姓氏,冯家也没什么值得继承的东西。所以,薛怀义做了白马寺主持之后,立马就开始想办法为武后登基这件事造势。薛怀义自个不懂什么佛理经书,但是架不住佛家被压制多年,老李家除了让他们去吐蕃之类的地方传教能想到他们,其他时候根本就懒得多理会,所以佛家很容易就选择了抱武后的大腿。因此,薛怀义搜罗到了以法明为首的一帮精于各种佛经的高僧,然后就开始在浩渺如烟的佛经中寻找能够为武后以女主之身做皇帝的证据。果不其然,他们找到了一部《大云经》,这里头就记载了女子做国主还功德圆满成佛的记录,然后又炮制出了一份注解,将武后奉为未来佛弥勒身边的吉祥天女,表示武后代唐乃是天命所归。
    总之,一番操作之下,如今洛阳佛法大兴,原本那些李唐期间被废掉的寺庙再次重建起来,僧人的数量也开始恢复。这并没有引起太多反弹,佛法这玩意本身在底层就很有市场,而在高层,鲜卑一族的影响力还在,鲜卑人原本就崇信佛教,要不然也不至于许多命人的小名都是从佛教的名词里头取,如今佛门开始大昌,除了道门不甘心之外,其他人都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李悦想到这里之后,顿时琢磨着,要不要在琉球、明州还有未来的广袤领土上引入宗教,毕竟,这年头,指望底层百姓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原的百姓又有一个非常朴素的观点,那就是遇上什么神明,多少都会信一点,整天在佛寺里面烧香的,遇上道观,也是会进去拜一拜三清道尊的,甚至遇上什么土地庙、城隍庙之类的,都会过去拜一拜。说白了,诸夏这些百姓其实是泛信徒,而且信仰多半是功利性的,神佛若是什么好处都不给,他们才懒得去信奉呢!想到后世的某个宗教的极端信徒的表现,李悦顿时觉得,给下面那些百姓一个相对正派的信仰还是有必要的,比起佛教,李悦还是更倾向于道教。
    第154章
    道门也算是比较识时务的那种,或者说,他们其实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毕竟,武后上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又没有这个能力将武后搞下去,所以,也只能听之任之。当然,武后也就是想要让佛门取代道门如今的领袖位置,并不是想要将道门直接干掉。所以,道门自然是能够忍受的。
    不过,李悦虽说需要一个合适的宗教,但是,如今的道教对于李悦来说,还是有些不合格的。怎么说呢,道教一直以来都太过不食人间烟火了。道士们本身素质一般都很高,多半出身大家,有的根本就是家族传承,所以,他们其实很难跟底层的人产生共情,因为他们体会不到底层人的生活,自然抓不住他们的痛点,在传教上头,能比得上佛教才怪。佛教针对底层的百姓,从来不玩什么虚的,反正就是你这辈子受苦,就是上辈子做了孽,所以这辈子就要做好事,多积攒功德,下辈子你也能成为人上人。这就会给底层的百姓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说白了,谁也不可能知道自己下辈子究竟是谁,佛教也不过就是凭空给你画了个大饼而已,但是有个饼总比没有来得好。
    像是孙思邈那样,到处行走,给穷人治病,他倒是不收穷人的钱,还额外赔上一些药材什么的,但是对于许多穷人来说,活着就是吃苦受罪,他们其实很多时候,活着还不如死了。
    因此,即便是佛门自从李唐建立以来,官方一直在打压,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李悦需要的是一个接地气的宗教,想要找道教入伙,就得让道门改变他们之前的一些教义还有传教的方式。
    可惜的是,李悦其实不认识什么道家的人,这倒是让他有些麻爪了。
    杨瑶却是笑道:“你要找有名的道士有什么难的,不说终南山了,便是洛阳附近也是有的!”
    李悦问道:“是谁?”
    杨瑶也不跟李悦拐弯抹角,说道:“嵩山上原本就有个道观,主持的是子真真人,他俗家姓潘,也是官宦人家出身,后来拜了王远知真人为师,子真真人前些年的时候,收下了一个弟子,便是司马承祯,我们都叫他子微道长!这次用王远知真人羽化登仙后,子微道长便继承了上清派的道统,如今正好还在嵩山,若是他肯开口,那么,许多事情就好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