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絮絮叨叨讲完后,朕却生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
朕同时也明白阿娘留他一命的原因。
他那时好歹是军中老二,杀了多浪费人才。
阿娘不怕他造反,不仅不怕他造反,还给他军权,想他给她打一辈子工。
阿娘想的很美,但确实做到了。
武国公孤独一生,给她打了一辈子的工,任劳任怨,指哪打哪,真心臣服。
朕有时候在想,如果没有阿娘,武国公绝对能成为新朝的开国皇帝。
可惜没有如果,世上有阿娘这么一位千百年来,她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的奇女子。
他不知道阿娘十五岁被逼离家,目光所及便是京城太极殿正中的位置。
朕听阿耶事后回忆,阿娘在朱雀门前听到武国公的狂悖之言后,丝毫不拖泥带水,抽出刀砍断他的左臂,说出震惊天下之言。
阿娘说:“我想当皇帝!”
然后阿娘创立大魏,成为大魏王朝的开国皇帝。
朕和皇弟出生于大魏开国后的第二年。
大魏开国的第二年,阿娘怀胎,太医说腹中是一双龙凤胎。
根据阿娘力排众议定下的《皇位继承法》,皇帝长子继承皇位,长子若薨,二子继,若无子,平辈年长者继,以此类推。
当然,阿娘也想过会有男帝的情况。
由于男女先天差异,男帝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是皇后的嫡长子。皇后无子的情况下才可选旁的妃妾所出的长子,再以此类推。
但不管谁登基,继任者只能认皇后为母,其生母只能称太妃。
原因无他,阿娘不太赞成女子入宫为妃,她更希望女子入朝为官,堂堂正正来争利益。
至于阿娘为何没有明令废除后宫,原因再简单不过。阿娘虽然一生博爱天下,但终究是个凡人。
是凡人,就会有私心。
不过终阿娘一生,她的私心没能用上,反倒便宜了朕。
还要特别注意的是,“长子”的“子”,非“儿子”的“子”,而是“孩子”的“子”。
也就是说,阿娘赋予了她的女儿、孙女、曾孙女同等继承皇位的权利。
当文武百官和京城众郎君得知阿娘腹中是一双龙凤胎时,皆求神拜神,祈求龙先降生,凤在后,好使阴阳归位。
呸!说到这里,朕就不得不多槽一句。
凭什么来个男帝就是阴阳归位?阿娘做皇帝不好还是怎么?
阿娘登基不过两年,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比前朝那劳什子男帝好了不止百倍。
总之,阿娘生产当天,京郊国寺里上香的郎君排了老长的队伍。皆说若遂心意,给佛祖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用金子。
朕和皇弟降生的时辰是在子时。
据说第一声响亮的哭声哇哇响起时,天降祥瑞,阿娘生产的紫宸殿上方盘旋的一龙一风,绽放出烨烨华光。
由于龙比凤长的原因,守在皇宫内外的朝臣皆先看到神龙的虚影。
他们便以为先降生的是皇弟,当即敲锣打鼓,颇有普天同庆的架势。
然而,让众位失望了。
先出生的是朕,隔了接近一炷香后,皇弟呱呱坠地。
在排序问题上,某些人拱着祖母和阿娘起了不大不小的争执。
祖母听了旁人的话,对阿娘说:“让男孩做哥哥,女孩做妹妹,哥哥护着妹妹。”
祖母会有这种想法,来源于阿娘的十一位义兄。
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几位舅舅们的全力支持,阿娘女儿身暴露引起的动荡不会那么轻易解决。
所以,哥哥保护妹妹,再合适不过啦。
但是,阿娘不这么认为。
阿娘觉得既然是朕先出生,那朕便是她的长子,是姐姐,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这个争执持续了一个月,直到阿娘出月,颁下圣旨,才将朕和皇弟的名分确定下来。
朕为长女,承继大统;皇弟封一字并肩王,辅佐朕治理天下。
从小到大,朕学君王权术,皇弟学辅佐之道,井水不犯河水。
终于在朕十六岁那年,朕文武双全,哪怕再轻视女子的男臣也不得不承认朕很优秀,足够成为皇储。
于是,阿娘昭告天下,封朕为太女,入主东宫,皇弟为翊王。
自此,开始朕烂桃花不断、政绩斐然、波澜壮阔的一生。
皇弟和朕不同,他向往阿娘和阿耶少年携手的浪漫,立志要和他的小青梅共度此生。
结果他真重复阿耶的遭遇,年近三十才抱得心上人归。
言归正传。
十七岁那年,朕看上一个面若桃花的小郎君,他虚长朕一岁。
他出身不高,且是家中庶子,斗大字不识一筐。他除了好看和脾气好,没有其他优点,走的就不是朝臣那条道。
朕和他阿耶随口提了一嘴,他阿耶便把他洗白白送到东宫。
记得他承宠那天,眼睛都哭红了,委屈地不行。
但朕是谁,朕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个皇太女殿下,文武双全,长相俊美,三言两语就把他哄好。
朕看在他漂亮的份上,愿意宠着他,借他势,由着他在他混账阿耶面前耀武扬威。
阿娘听说朕宠幸了一个郎君后,朕以为她要训斥朕不知收敛,毕竟阿娘遵循了一生一世一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