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段阅读_第 1154 章
    上。过了六十,精力不免大不如前。所以,即便是位极人臣,到了六十五岁,也该请乞骸骨了。根据品级往下推,二品三品满六十便下,四品以下五十五也该下了。”
    这年月的人平均寿命比较低,但是有一些活的比较长的。李诚这个数字还是很人道的。
    李世民还是一脸犹豫的样子!
    “口嫌体正!”李诚在心里吐槽,嘴上却还在给李世民找下台阶:“臣可以首倡此事。”
    李世民露出满意的微笑,点点头:“自成老成谋国,朕之幸也。”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李世民其实瞬间就想明白了。这东西一旦形成制度了,可以大大的降低出现权臣的概率。至于李诚说的那个年龄,还是可以商榷的嘛。
    李诚只是提议,具体的制度制定,李诚是不会chā手的。
    第五百六十五章 送别
    第五百六十五章 送别
    奏折一上,天下皆惊。
    满朝文武也不管李诚是不是喷子王的事情了,一拥而上,不论大小是个官都弹劾李诚。
    当然也有人没有弹劾,但是他们保持了沉默。
    李世民书房里的弹劾奏章都堆不下了,无数官员连续上奏本弹劾李诚。
    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李世民叹息道:“此忠臣也,此孤臣也。”
    李诚这就算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与天下官员为敌么?
    是,就是这么一个本质。这年月的官员是终身制。
    也有人为这个倡议叫好,激动的连夜跑到李诚家里,抱手长揖:“自成之忠,旷古绝今也,周不如也。”
    李诚对此只是笑了笑,显得很淡然。因为马周也是沉默的一员。
    送走马周,李诚收拾行囊出城,到李庄去躲清闲,接下来就没他什么事情了。
    不管李诚的倡议能不能得到执行,这颗种子已经种下了。君王最怕的就是臣子觊觎他的位子,李诚这么做是在为君王最大限度的争取权利。
    没有一个皇帝不喜欢李诚这样的臣子,但是没卵用。
    最终李世民没有就任何一份奏折做出回应,但是他下了一道圣旨,十日之内,李诚离开长安,到登州水师任上。这份圣旨在三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李诚花了两天的时间准备,没有眷恋不去的意思,第三天就出城上任去了。
    李诚这边刚到城门,一道圣旨又追了过来,经过一番妥协之后,李诚被任命为登辽道大总管,三品大员。这是一个新出来的职位,辽东还在高句丽的手里呢。
    这个任命吹响了征伐高句丽的号角,李世民几乎在明着说要打高句丽了。
    当然借口是早就有的了,高句丽和百济一直在针对新罗搞事情。新罗使者在长安都呆半年了,这才算是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李诚倡议没人再去提了,李世民很想做成这件事情,但是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灭高句丽,然后顺理成章的泰山封禅。只要完成了这个伟业,李世民的威望将势不可挡,想做什么事情都没人敢拦着。
    这就是千古一帝的威力!
    再次告别长安,送行的人少的可怜。
    马背上的李诚穿过城门的时候,守门的士兵甚至把头低下了。
    在普罗大众看来,李诚就是再次被发配了。因为那道奏章的缘故。
    别人怎么想的李诚一点都不在乎,马背上把腰板挺直了,不紧不慢的出城。
    过灞桥时,河边的柳树下能看见被散落的叶子,不知是谁折的杨柳?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诚笑了笑,突然扬声唱了起来。
    身后五十部曲,紧随出城,一个女眷都没带。这就是做给人看的。至于怎么理解,因人而异。有的人以为李诚是仓皇出走,有的人知道李诚还会回来的。
    临近十里长亭,官道边突然人多了起来。李诚看见伞盖,叹息了一声,摇摇头。
    不该来的人还不少,有李治,还有高阳。两人站在路边,眯着眼睛打瞌睡的李明达听到动静,睁眼站了起来。小娘子站在了石凳上看过去。
    晨光中,自成先生在马背,沐浴在朝阳里,如同身披金光。
    “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