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奏。”
谢阁老出列:“启奏皇上,河套三分之二收归大明,山西要修桥铺路,可修到河套。有大明工匠统一研究,修建一条大明和蒙古的友谊大道。”
皇上惊喜,这不就是修到蒙古老家?
“准奏。”
阁老们、六部尚书、各司大臣……一一出列。礼部尚书金献民的一道上奏,引发满朝堂热议。
交趾发来消息,后黎朝结束,权臣莫登庸于年初,篡夺帝位,建立莫朝。祈求大明承认其身份,册封亲王,还表明要归还大明部分土地。
一部分大骂莫登庸给大明人丢脸。
一部分人大骂,莫登庸退回来的土地太少,没有诚意。
反正没有一个认可莫登庸。
皇上听得稀奇,目光落在礼部尚书的身上。
礼部尚书金献民,黑着一张脸,难以启齿:“皇上,这位莫登庸,先祖乃是广东人,还是元朝状元莫挺之的七世孙、莫邃的五世孙。莫登庸祖籍永乐年间的南策州,交趾叛出大明后,其祖父迁居到宜阳古斋社,迎娶当地女子,生下莫登庸。”
皇上还是不大明白。
群臣表情古怪。
金献民一咬牙:“皇上,交趾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政权国土。自从交趾判出大明,交趾立国,一直野蛮不训。然事情分开讲。
皇上,莫登庸,从一渔民登顶,篡位,世人不齿。学习大明改革兵制、田制、禄制、地方官制……更是汉奸行为。”
金献民对莫登庸的行为,大大不齿:“皇上,莫登庸自称是黎恭皇禅让王位,臣奇怪。
臣派人查明,莫登庸篡夺黎朝的王位,又为了正统名份,要归还很小部分交趾侵占大明的土地,传统越南士族不承认莫氏的正统性,给予莫登庸非常差的评价。民间人士称他为乱臣贼子和卖国贼,无耻至极。”
皇上迷糊,合计着莫登庸,就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锦衣卫接过来金献民的上书,检查过后,递给皇上。皇上一看,莫登庸的请求奏疏?
皇上大致看一眼,莫登庸在贡表中赌咒发誓说:“臣敢不终身正行,抗节致忠!金石此心,永荷乾坤之德;涓埃其报,仰囗海囗之恩……”皇上身上起来鸡皮疙瘩。
所有的藩属国国王,都以为华夏皇帝好大喜功,就爱听甜言蜜语,每次上奏疏,怎么腻歪怎么来……
皇上合上奏疏,特利索做结论:“此乃交趾内政。既然交趾叛出去大明,就不归属大明管辖。取消交趾国王的安南国王封号,不再属于大明臣子。”
群臣沉默反抗。
皇上:“大明和交趾的外交事宜,按照常规操办即可。”
群臣不吱声。
余庆猛地给皇上挤眼睛,皇上大度:“莫登庸户籍在交趾,不属于大明人,然终归是大明血脉。交趾叛出去大明,也不属于大明,然大明大国上国,不能不管。兵部听令,安排安南征讨大军,收复国土,匡扶正义!”
皇上喊出来这句话,真像那么回事儿。
群臣满意了,一起跪下高呼:“吾皇天纵圣明,大明将士传达皇上仁爱,文臣教化万民……”
皇上一身帝王威严,面不改色,然而出兵交趾,要花多少银子?皇上一点儿也不想要交趾,目光示意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麻利表示,皇上放心,保证不打,就吓唬吓唬交趾。
咳咳,前排的大臣们,装作没看到皇上和兵部尚书的眉眼官司,天边微微露出一丝丝曙光,奉天大殿里的蜡烛熄灭,进入正题。
内阁和户部议定的官员涨俸禄,涨多少,从哪个月开始涨,勋贵外戚看热闹,世家大族代表、寒门士族代表谁也不让谁,唇枪舌战,刀光剑影。
皇上看着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脖子上青筋毕露,最后按照他们吵出来的结果,内阁六部九卿正式官员,在原有俸禄基础上,上涨一成。
南直隶、江南六省份的商户同意增加商税,朝廷该给加多少?先是所有出身江南的文臣们,包括谢迁、杨一清、王守仁三位阁老,齐齐站出来,和满朝堂的大臣据理力争——为了江南商户,能少一文是一文。
皇上可算是见识到,江南文臣半个朝堂的威力。
再接下来,也不用休息,论到其他省份的商税要不要加?
所有出身江南的文臣们,包括谢迁、杨一清、王守仁三位阁老,再次齐齐站出来,和满朝堂的大臣,那真是大打出手——
都加,凭什么江南加商税,你们不加?江南的银子大风刮来的不成?
大明的国库需要税收,大明不是光有江南,凭什么你们天天坐享其成?江苏、浙江百姓天天苦于税赋,你们知道吗?
谢迁今年都七十九岁了,那胳膊腿儿动起来跟年轻人一样。皇上真担心他吃一拳头受不住。
王守仁老师平时最会讲道理,还和杨一清不大和睦,打起架来,两个人特默契地配合着,出拳出腿……
皇上看得眼花缭乱,自己去休息一会儿,用一碗蛋羹,一杯牛奶,去一趟更衣间。
群臣打出来结果,一个个大臣顶着乱掉的乌纱帽和官服,最终定下来,全国商税都加——然后皇上没有功夫同情任何一个。
无他,满朝堂的官员打完了,团结起来,一致请求,尽可能地少加。
皇上一瞪眼,看得他们一个个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