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4页
    宁环把他拉过来:“我有一计。”
    慕锦钰凑过去听,等宁环说完,他偏头在宁环脸上亲了一口:“可行。宁环,你身上好香。”
    宁环垂眸轻声道:“明天我去金明寺里斋戒两天,听一听大师讲经。”
    慕锦钰“嗯”了一声。
    今天丫鬟们收拾房间,不少东西都翻了出来,宁环看到一旁放着个精致的红木箱子,箱子看起来很眼生,他一时好奇便走了过去看看。
    慕锦钰脸色微微一变。
    宁环打开之后看到里面的东西,眯了眯眼睛,随手拿了个东西出来。
    他手指修长素白,与玉色的珠子相映衬,一时分不清哪个更白,宁环道:“这个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一串长长的玉珠放在里面也算是稀罕,宁环一时猜不出是做什么用。他见慕锦钰不回答,又拿了一个小罐子来看,药罐打开一股浓香扑鼻,宁环闻出了这是催‘情的东西,闻多了迷乱心神,赶紧合上了。
    次日一早慕锦钰就去军营了,宁环照旧等天亮了才起来。
    楚何过来的时候宁环还在梳头发,他对宁环道:“太子妃,人都准备好了。”
    他喝了一口清茶:“把杨挥也带上。”
    “啊?我们要上山,带他这个瘸子做什么?他腿脚不知道能不能上去。”
    “千里迢迢走来了京城,上山也不难,让他拿着东西左右伺候。”
    楚何应了一声:“是。”
    杨挥在话本中出现过,慕锦钰后期与杨泰产生冲突的时候,杨挥先是千方百计去刺杀杨泰,后来又突然出现给了杨泰关键的打击。
    他是杨泰科举前与一名农妇生的孩子。杨泰出身微寒,京城旁人都当他之前穷的娶不上媳妇,中了探花后才被文国公召为女婿,实际上杨泰入京的时候杨挥就两岁了。
    那名头发稀少死在京城的老人是杨泰的父亲。穷乡僻野里难能听到外面的消息,他们也是出去逃难才知道京城有个大官叫杨泰,一路讨饭来了京城,结果被杨家恶仆轰出来了。卖身葬祖父这段日子里,杨挥四处打听一下杨泰的事情,发现这确实是他的父亲。
    哪怕进了太子府,杨挥也一直想着杨泰的事情,他这两天一句话都没有说,其他人都怀疑太子妃买了个哑巴回来。
    进入金明寺之后,宁环就去和方丈见面去了,他们一群人也没有什么事情做。
    楚何无所事事:“今天我们是要留下来吃斋饭了,我一天不吃肉就不痛快。”
    杨挥的母亲太过饥饿吃了观音土被撑死的,听了楚何的话也不理他。
    楚何有些烦躁:“你还真的是哑巴啊?”
    宁环一行人来金明寺并不隐秘,曲从南嫌弃王府厨子做饭难吃,一大早上出来吃饭就看到轿子过去了,他认出了宁环身边的楚何,让人打听了一下。
    曲从南问:“他去哪儿?”
    “应该是上山拜菩萨。”一名小厮道,“刚刚听到他们说什么金明寺。”
    “原来这样……”曲从南道,“快给我弄个轿子,我也喜欢上山拜菩萨。”
    小厮一脸不解:“啊?”
    他跟了曲从南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人主动进入寺庙。
    曲从南昨天晚上一直都做梦梦见宁环那张脸,看到宁环穿男装后,曲从南瞬间不觉得慕锦钰是他见过最好看的男人了,他觉得宁环长得更秀美漂亮。
    小厮知道曲从南身上的伤还没有好:“如果太子知道了,恐怕您——”
    曲从南脸色一黑:“不要在我面前提起他。”
    金明寺的僧人也不知道今天究竟是什么日子,太子妃过来后大方添了许多香油钱,随后杨大人一家子也过来烧香拜佛,最后还来了个坚王府的小公子。
    坚王府的小公子倒是好糊弄一些,告诉他方丈现在有事,不方便见客,他就不缠着了,去寺庙其他地方溜达着看看。
    杨泰一家却不能轻易得罪,这位是个权臣,无论如何都不能冒犯了。
    僧人耐心解释:“太子妃娘娘来得早些……”
    “你去里面通报一下,就说我们大人来了。”杨家的下人道,“太子妃肯定会给我们大人面子。”
    僧人只好过去了,片刻后他又回来:“太子妃不让打扰。”
    杨夫人脸色有些不好看,她曾经见过宁环,那个时候宁环还没有出嫁,定远侯府没有什么实权,在京城的地位比不上杨家,宁环每次见到她就殷勤问候,如今做了太子妃摆起谱来,自己的面子都不给。
    她冷笑一声道:“陛下尚且会给我们几分薄面,他与太子成亲后倒是威风。太子如今也是,有军功在身就是和从前不一般了,成日里耀武扬威。”
    不远处,楚何磕着瓜子儿给杨挥介绍:“那位一身珠翠的是杨夫人,我们太子妃进寺庙都穿一身素,她倒好,戴一头金钗。旁边那位年轻人是杨公子,今年十七岁,据说人很聪慧,太学的先生都喜欢他,以后肯定也要当大官,咦,你俩脸盘长得有点像,眉眼也有点像。那个穿紫色衣袍的就是杨泰了,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咱们太子都要给他几分面子啧啧……”
    第47章 47独发晋江文学城
    杨挥目光扫过杨家的几个人,一旁的几个伺候杨夫人的丫鬟穿得都比杨挥家里那边的财主夫人穿得体面。
    杨泰在他小时候就离开了,杨挥从来没有见过自己这个父亲,从小就听祖父讲起父亲读书有多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