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宋慈脑海里却浮现出了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那些盛世,在他的记忆中,很快就找到了开元盛世之时的一段记录。
那时候唐朝刚刚建立,连续的大丰收使得粮食的价格压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当时的价格是斗米三钱。
就是这个斗米三钱,在数百年来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说那是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人民吃饱饭一点都不成问题。
可是却没人想过,这斗米三钱的背后却是种粮的百姓,并没有多得到多少实际利益!
……
这时的宋慈人还在这里坐着,思绪却是已经魂飞天外。
他曾经在朝中担任过几年民政官,当然知道在丰收之后会发生什么。
一般来说,粮食产量的急剧提升,立刻会造成粮食价格下跌,使得原本应该获利丰厚的农户并没有见到多少银钱,他们所得到的无非是在丰收之年吃上饱饭罢了。
至于说那些价格极其低廉的粮食,变卖成银钱无利可图,所以极有可能被酿成酒,或者是成为牛羊的饲料,最终的结果就会造成肉食和酒类价格很低,被赶上丰年的百姓们吃喝一空。
之后遇到灾年,无论是国家还是百姓,还是一样的毫无抵抗能力!
所以沈墨制定的这最低收购价,使得丰年之中的百姓,仍能将他们多打的粮食变成银钱储存起来。
这粮食也成了国家粮食储备,被沈墨放在粮仓里。话说这些没有经过加工的玉米小麦等粮食谷物,储存期绝对可以轻松的达到十年以上。
在这之后,哪怕连续遇到几年以上的大灾荒,百姓手里有积蓄,国家仓库里有存粮,都不会在灾年酿成巨大的饥饿和流民灾难……这就是沈墨制定这个政策的原因。
……
话说咱们这位宋慈虽然不了解民间的情况,但却聪明之极,而且在民政方面还富有经验。
所以往往他得到了一个消息之后,立刻就能清楚的逆推出沈墨当初制定这样的政策,是出自什么目的。
而现在,政策实行了数年之后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也清晰的呈现在了宋慈的眼前。
所以现在的宋慈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最严厉,同时也极其明白民政事物的审核员……甚至是挑刺儿专家。要是能让这位宋慈仁兄觉得心服口服,那就说明沈墨的政策是真的成功了。
最起码到现在为止,宋慈对山东一带的百姓民生,和官府对农户的保护政策,已经让他一句责难的话都想不出来。
反而这时的宋慈,还在这位赵棒头老兄的身上,感受到了一股之前的大宋百姓,从来没有的朝气与进取心。
宋慈还不知道,这次山东居民从本地到临洮,再重新回到山东,实际上已经在他们这些人的心中形成了一次洗礼。
毕竟这些人都是从生死之际艰难活下来的,而且每个人都在临洮路生活了数年之久。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山东居民的眼界也因此开拓了不少。最起码比老守田园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儿的农民,要强太多了。
就以这位赵棒头而言,如果他不是参加红袄军,经历过生死拼杀,又在临洮路当过民兵队长。假如他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让他去美洲探险队担任护卫,他得下多大的决心才行?
可现在赵棒头却是毫不犹豫的就做好了打算,其实这就是开启民智的好处。也是百姓对世界的认知上升了之后,整个社会变得跟从前截然不同的原因。
此时的宋慈还没想到这些,不过他见到这位年过四十的山东老乡,居然还要为自己的儿孙出海美洲再去拼搏,宋慈也不由得对他暗自佩服。
……
其实宋慈不知道,对于沈墨而言,解决开启明智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在华夏数千年以来,对农民的教育都是老守田园,不要弄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统治者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百姓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可是来自于现代社会的沈墨心里却很清楚,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大宋占主流的农耕民族跟蒙古的游牧民族,或者是现在临安、泉州一带的海洋民族,做出的决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农耕民族的习惯里,气候和收成都教育了他们,要遵循先辈们总结下来的经验,任何违反规矩的行为,都会让他们受到惩罚。
第3341章:各有水土成一方、游牧海洋、农耕称王
同样作为游牧民族,他们的习惯则是:每到生存困难的时候,就会立刻换一个地方,或者换一种生活方式。这对于时时刻刻都在逐水草而居的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
所以相较之下,且不说谁优谁劣,在游牧民族的血液里,冒险因子原本就比较多。
至于海洋民族,就更是一个异类。他们的主要特征就是比上述两个民族,更加勇于探索。
无论是谁,哪怕做过一个礼拜渔民的人都知道,根据洋流渔情,经过缜密分析和大胆决策后作出的决定,会使得一个捕鱼者获得出乎意料的收获。
所以他们计算得与失的能力,还有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都要更强一些。
而沈墨所做的就是,把农耕民族长达数千年的演变过程,急剧压缩到了几年之间。
如今的沈墨,已经在域外开拓了巨大的商品市场,况且仅仅从美洲一地就带来了海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