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页
    换句话说,朝廷上曾经二十一次让他回去主政,他都没有再次入朝为官,而是留在家乡颐养天年。
    因为在沈墨的影响下,嘉定十七年(1224)的时候,临安发生了赵与莒囚禁天子,沈墨闯宫营救的事。
    所以沈墨救了赵与芮和崔与之他们之后,就带着朝臣去了广南东路,在那里另立了一个新宋朝廷。这就使得原本在历史上要在这一年告老还乡的崔与之,一直在朝堂里干到了现在。
    如今他们这三个人,两个与军事有关,一个位高权重。这三个凑到一起在此密谋的重臣,原来就是一手策动了淮南西路军队叛变的罪魁祸首!
    在这三个人里,兵部的李勉利欲熏心,一心想着靠扳倒沈墨来为自己的升迁开路。
    而郑清之则是文人集团的代表,在朝中属于清流一脉。
    他是因为看到沈墨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造成了皇权有不稳之势。甚至在郑清之的心里,沈墨已经变成了曹操那样的祸国奸雄。所以他才跳出来,全力以赴反对沈墨的。
    而那位崔与之,却是和前面的两位截然不同。
    这位老相国是发现沈墨统治下的地盘里,所有政府和军队的做派行为,都和天下正统没有一点关系,这才对沈墨起了忌惮之心。
    那沈墨既没有招贤纳士,使用大量的儒生文士来治理国家。反而对军队和商人这两个粗鄙低贱的群体尊敬有加。
    再加上沈墨的淮南东路虽然也有文人士子,沈墨也不拦着那些读书人到临安来科考。而且沈墨治下的“州试”(科考的地方层级)也都在毫无阻碍的进行。(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
    但沈墨却从没有用过那些在科考中脱颖而出的人,做他通州的官!
    这才是让崔与之真正警惕和恐惧的,他之所以参加了这次的谋划,就是打算抑制住沈墨发展的势头。
    归根结底,他是担心在沈墨夺取天下之后,只怕天下读书人就再也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在崔与之的心中,读书明理之人才能齐家治国。而沈墨的行为举动虽然在短时间内,造就了强大的通州派系,但却终归不是老成谋国的长久之计。
    所以为了避免天下沦为商人和军汉之手,这位八十高龄的崔与之,也在郑清之的力劝之下,加入了这次针对沈墨的行动。
    ……
    这时在他们三个人中间,那个李勉显然最是沉不住气。
    就见他脸上带着恨意,低头皱眉道:“真是千错万算,到底还是漏算了这一点!”
    “本来定好了四月廿五发兵起事,那时沈墨正好刚到淮南西路。到时各路军队一起动兵,没准儿一通乱战就可以要了沈墨的小命!”
    “可谁知道,那帮死囚军汉竟然为了抢掠奸淫,提前动了手?”
    “这一下沈墨还没到地方,他们那边就开始乱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第2573章:人心险于山川道、奸谋所出、君子盈朝
    此刻的李勉说出这番话来,他脸上的恼恨之意显露无遗。
    要知道这次策划行动的三个人里面,郑清之足智多谋,崔与之位高权重,而他则是对淮南西路那些军将施加影响的直接执行者。
    他们三个人分工明确,想出来的这个主意也很不错。可是却没想到在那些贪婪的军将手里出了纰漏,此时的李勉如何能不恼羞成怒?
    看到李勉的这个样子,老相国崔与之有若八风不动,脸上丝毫没有埋怨他的意思,甚至神情还是一片淡然。
    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位崔相国的城府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这时郑清之出言安慰李勉道:“淮南西路的诸位将领与临安相隔甚远,在这里边出了些纰漏……唉!那也是在所难免!”
    “不过现在咱们光是咒骂那个沈墨,却也不能让他掉下四两肉来,还不如赶快想一想下一步咱们该怎么做!”
    听到郑清之这么说,水榭中的三个人又沉吟了起来。
    之后就见李勉陡然间抬起头,瞪着通红的眼睛怒道:
    “如若不然咱们在朝堂上发起对沈墨的攻击,让大家一起参奏他逼反淮南西路的军队?”
    “毕竟淮南西路那些人,他们起事的时间虽然提前了几天,但他们打起反对沈墨的大旗,抵抗沈墨裁撤军队的口号还是喊出来了。”
    “所以咱们倒是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发动大家一起告他。”
    “到时在群情汹涌之下,天子只怕也不得不撤回沈墨改制军队的决定!”
    ……
    李勉说到这里,郑清之叹了口气,无奈的看了李勉一眼。
    此刻郑清之的心里,却是对李勉如此天真浅薄,十分的看不上眼。
    就见郑清之看了一眼双目微闭,犹如一尊坐佛一般的崔相国,随后向着李勉语重心长地说道:
    “要是按照咱们的计划,那些反抗沈墨的军头等沈墨到了淮南西路再发动。到时候沈墨怎么也难逃群臣对他的参奏。”
    “可是现在沈墨还没去呢,咱们在朝堂上如何能告得倒他?”
    “不是!”听到这里时,就见李勉睁大眼睛好奇地说道:
    “咱们可以说是淮南西路的军兵,风闻了这件事之后,立刻就群情汹涌,决定揭竿而起的啊?又何必非得等沈墨到了那里,逼反军队这件事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