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页
    小皇帝享受着片刻的温存,没有像刚刚那样激进,唯恐打破这和煦的氛围。
    那熟悉的柏兰香萦绕在屋子里,日近黄昏的暖光撒在二人身上。
    第62章 首发晋江
    屋外传来小喜子的通报,“陛下,八百里加急军报。”
    江晏迟松开了手,还是担心楚歇要走,没有解禁足令,只让他好好在屋里呆着,等他晚上回来。
    楚歇看着窗外夕阳,算着此时大约正好亥时一刻。这一次没想到和江晏迟在这里掰扯了这么久,怕是要放许纯牧的鸽子了。
    承鸾殿往西走几百步就是宣政殿,江晏迟将军报接过来只看了一眼,眉头便紧紧皱了起来。
    那淮崎郡副将赵氏手中十五万兵马移交给豫北郡王之子江似岚的旨意刚刚送出京城,怕是还没走出几十里,这淮崎郡的捷报竟然就再一次传到江晏迟手中。
    这赵灵瞿果真是个有些本事的。
    竟然一连夺下三郡,将北匈以忽敕尔为首的精锐部队拦在乌水江外,寸步也近不得。
    他如今屡立战功,正是崭露头角时,楚歇却想杀他。
    手中战报被捏得发皱,江晏迟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调停。
    只能再附加一道旨意过去,要江似岚领主将之职,命赵灵瞿协同作战。
    这样一来可让豫北郡王之子夺了江灵瞿的军功大头,后面没有军功傍身,江灵瞿本就是个没什么太多倚仗的,也无法再往上晋升。
    等战打完了,先冷些时日。事情也就好办了。
    江晏迟同时命暗卫去调查一个多月前在淮崎郡,楚歇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他对仅有一面之缘的赵灵瞿动了杀心。
    楚歇不肯说,他就自己查出来。
    这旨意未经过朝议便发了出去。次日早朝时,楚歇因被禁足着未能出现在殿上,没了当面震慑的威力,朝堂上那些素来不大敢开口的股肱之臣纷纷劝谏。
    他们只道这陛下尚且年轻,怕不是被那样狐媚样貌的阉人勾了魂魄去。
    竟如此昏聩。
    听了一个罄竹难书的权阉几句谗言。
    便迫不及待要打压那崭露头角屡立奇功的新将。
    议奏此起彼伏,又是整整一个上午都争论不休。
    “陛下,陛下!”薛尚书连连摇头,涕泪纵横着沾湿衣襟,“您怎么能如此亲近楚歇呢……您怎么能让如此一个奸臣的话入耳入心呢。那赵灵瞿分明是有才能的,如今手中也正有兵马,打得那北匈节节败退,此时移交兵权,这怎么移交得啊!这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啊!”
    “陛下若要立楚大人为后,本应是要将他职位撤了。前朝后宫应划分清楚。”宗正也附议着。
    “立他为后?!”赵国公爷咳了一声,“陛下慎重吧,他为国朝掌印,又是个阉人,如何能册立为后。”
    话头被扯开,明明知道婚期就定在十日后,宫中早已开始采办布置。可有关于这后到底立得立不得的事情又争了起来。
    这一争,竟过了午时。
    江晏迟为压住这纷纷的议论,暂先确保大婚能顺利进行。只能先将赵灵瞿的事情往后推,将他由副将提了一级为守城将军,与豫北王之子共同御敌。
    心里头盼着江近岚得是个能压得住人的,切莫被赵灵瞿夺了作战指挥权。
    可天不遂人愿。
    不到三日,西境再来捷报。
    指挥权落在赵灵瞿手里,又夺下两郡。深夜里忽敕尔反扑,两军在淮水河畔交战两日不歇,死伤都极惨重。
    成了一场拉锯战。
    北境传来奏报,请求增援。
    北匈一退再退,消耗过大。加之本就有内乱,北匈左贤王忽敕尔进退两难,虽有心再赌一把,还是不得不动了退兵的心思。正派人来和谈。
    是战是和,如今主动权又回到了大魏手里。
    北匈想尽快结束这场战役,大魏其实也内忧外患。宣政殿人来人往,昼夜不歇地就此战论辩。
    诸臣乃至当今陛下,都是一片焦头烂额。
    江晏迟连熬了好几日,眼下都生出一片淡淡的乌青。总是到了后半夜才回到楚歇那儿,又不肯打搅他安睡,自己在偏殿随意找个小榻就上去睡一会儿。
    第二清晨他离去时,楚歇总是还未醒的。
    “大婚筹备得如何?”江晏迟问承鸾殿的掌事。
    “金册,金宝,诏书都已妥帖。紫金凤冠和霞帔都已备好,吉服今日可裁好,会给娘娘试穿。陛下要来看吗?”
    自然是想看的。
    可是,如今西境战事吃紧,是战是和箭在弦上。和谈的使者今日还得入京,怕是赶不上了。
    江晏迟心底暗暗惋惜,又想着无妨,大婚上总是能看个够。
    看着那熟睡中安顺的容颜,心底那一点点遗憾被抚平。
    “不必了,今日还得会见使者议和。”又唯恐楚歇觉得孤单委屈,便吩咐道,“去,从楚府里拨两个贴心的人来陪着娘娘试吉服。
    楚歇又是一觉到日上三竿,最近都吃好睡好,神清气爽。听到身边有些动静,像往常一样将手伸出去。
    被扶着起身后楚歇闭着眼打了个哈欠,有人握着他小腿穿鞋,动作有些熟悉,才看到眼前人正是桃厘。
    “大人。”桃厘笑嘻嘻地为他将另一只也穿上,“恭喜大人,三日后便是大婚了。陛下今日不能来看大人穿吉服,特要了奴婢来伺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