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他们更狠,引了追击他们而来的东倭兵跟退回来的东倭兵打了起来,他们在一边更是不停地添油加醋,瞧着那叫一个欢快。
眼看时候差不多了,在两方打得不可开交的兵马之下,大魏的将士迅速撤回了扬州,进入大魏边防境内。
等东倭的兵反应过来,觉得不对,哪里还有大魏兵马的踪迹,再看他们自己人杀自己人的,死伤惨重。
“好!”曹恒那头收到了胜利的消息,自然是高兴的,高兴之余,还有一件事。
“谁愿为大魏出使东倭?”仗打到现在,让东倭见到了大魏的厉害,接下来就该是好好谈谈了。
“臣请往。”自请的人是萧平。
周不疑故去,萧平为周不疑守孝三年,今岁才起复,一起复来就碰到了这样的事,出使他国,萧平请之。
“臣也愿往。”在萧平表示自己想去的时候,那头又一人表示他也愿意去,正是张昭。
第104章
两位青年才俊, 年齿相仿, 容貌来说, 两人长得不相上下。
而萧平是刚刚出孝还朝,张昭自取为榜眼, 后为郭氏选为乘龙快婿,至今,那是平步青云, 其留在刑部,表现上佳, 到如今已经升为侍御史,将来更是前途无亮。
两个人,一个是类周不疑的弟子,一个是锐利上进的寒门士子, 虽说都是寒门, 寒门与寒门也总有不同。
至少对于周不疑的弟子,萧平, 人人对他的称赞都是有周不疑之风。
周不疑,那是大魏乾清一朝, 十余年的首相,大魏一朝, 如他一般受百官伏首, 君臣同信的人, 他为首创。
一个有周不疑作风的人, 将来会不会又是另一个周不疑?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
当然萧平的来历, 也是为人所称道的,这一个啊,初初不过一个想要爬上乾清女帝床榻的人,乾清女帝够大气,直接将人弄成了周不疑的弟子,想要他成为大魏的栋梁,改变他的命运。
而萧平也确实是争气,拜周不疑为师没有几年,参加科考成绩名列前茅。
如今的大魏,以科举出仕者,皆是人中龙凤,大魏每年参加科考的人有多少,最后取中的又有多少?
“两位都想去,去了东倭,你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曹恒没有出声,墨问笑笑地问了。
萧平本欲张口,结果张昭已经抢先一步张口,“令东倭俯首称臣。”
曹恒看了张昭一眼,萧平却不紧不慢地道:“称不称臣是其次,知道大魏不可犯,与大魏赔罪,抚恤大魏死于朝手中的将士便可。”
这一点上,至少大魏眼下的重臣们都是同意这一点的,秦无更是直接地道:“大魏要的从来不是虚名,而是实际,杀我们的将士 ,必叫他们从十倍奉还,还得让他们都老老老实实地给我们大魏赔礼道歉,更要赔偿我们死去的将士,这样无可挽回的损失。”
杨修道:“山高水远的,他们称不称臣又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一句虚话。”
张昭道:“既可让他们与我们大魏赔礼道歉,又能让他们对大魏俯首称臣岂不是更好?”
说到这里与曹恒作了一揖,“大魏能得到更多,为何不要更多。”
“人忌于贪,与国相交更是。”没想到第一个表示不同意这个想法的人竟然会是荀顗,荀顗皱着眉头看向张昭,“大魏要的是一个公道,要的是他国不敢再轻犯大魏,至于一个虚名,所谓称不称臣又有何妨,没有他国称臣,大魏强大,照样是无人敢犯。”
张昭道:“荀中书令所言,下官明白,明白也还是想问,大魏明明能够更多,为何却要退而求其次?”
荀顗道:“与东倭一战,大魏有死去的将士,东倭同样也有。将士夺下了东倭的城池,吓得东倭的兵马回援。大魏的将士没有趁机长驱直入,灭东倭一国,你知是为何?”
提到了扬州水军出动,都杀到东倭境内了,吓得东倭一国战战兢兢,急召之前跟他们打得如火如荼的东倭水军立刻回援,大魏水军一再设伏却没有想过要继续攻略他们的城池,大魏是没有这个能力吗?
张昭被问着也道:“下官亦是不解,荀中书令若能指点迷津,下官感激不尽。”
这样的装糊涂的,墨问半眯起了眼睛,萧平温和一笑,当日能写出叫群臣上下认同的文章的人,怎么可能会连这点见识都没有,装得啊,太过了!
这一点没有人会点醒张昭,而荀顗这个时候也出声回答,“大魏自先帝以来,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今日若非东倭欺人太甚,劫我大魏船只,杀我大魏将士,这一战就不会开始。但是,要给他们一个教训并不等于说,我们就要灭了东倭。连车师后国趁先帝驾崩,新帝继位而国不宁时,陛下出兵,尚且念及车师后国的臣民,只卫大魏国土。东倭亦然!”
荀顗说到这里,显然是十分认可曹恒这样的做法的,张昭道:“但是,车师后国之后,又来了一个东倭,显然大魏以和为贵,不愿兴刀戈,并没有解决大魏的困境。”
“依你之见,那要怎样才能解决了大魏的困境。”张昭这个时候露出了爪子,倒是让一群刚刚暗里觉得他装得太过的人,都露出了一抹笑容。
曹恒听了那么久,终于是提问出声,颇是想听听张昭有什么新想法的意思。
“开疆辟土,所大魏国威。”张昭算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说来说去,他是主战的,而且并非只主于一战,更是主战于大魏开疆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