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4章 始作俑者(求月票)
    孙登虽然渴望着孙权的关心,可是他却不敢打拢孙权,一方面是他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他知道孙权最近比较烦。
    从襄阳之战开始,不,应该是远从房陵之战,潘璋救援孟达开始,魏霸就成了吴国的噩梦。他就像一只苍蝇,时刻在吴国头顶飞舞,肆无忌惮的嘲笑着吴国君臣的无能,羞辱着吴国君臣,羞辱着孙权。
    战房陵,魏霸打了潘璋,吴国救援房陵的行动几乎是一无所获。
    战襄阳,魏霸引魏军铁骑渡汉水,吴军遭受重创,孙虑战死沙场,吴国为人作嫁衣,损失惨重。
    求婚姻,魏霸拒婚,孙权父女脸上无光。西陵设计,本想抓住魏霸,结果魏霸逃出夷渊,还挟持了公主孙鲁班,直接引发了武陵灾难,从此,魏霸与吴国的对抗走上了明朗化的道理。
    战武陵,步骘、潘濬等重将败北,吕岱战死,吴军损失惨重,被迫割让武陵。
    战严关,战临贺,吴国最著名的战将,帝国的柱石陆逊败北,吴国让出交州七郡以及零陵、桂阳,魏霸的兵锋几乎吞并整个江南。如今长沙虽然还在吴国手中,可是这记耳光却是响亮的打在了吴国君臣的脸上。
    吴国上下,没有一个人不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作为吴国的最高统治者,孙权当然承受了最多的耻辱。
    这比当年被刘备所骗还要难受,这比被关羽拒婚还要愤怒,这比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曹丕低头还要可耻。
    然而,让孙权更绝望的却是深深的无奈。当刘备欺骗了他,关羽拒绝了他的时候,他还有吕蒙,可以用武力来夺取荆州,当他向曹丕低头的时候,还有陆逊替他左冲右杀,拒刘备,败曹丕,可是现在,陆逊也败在了魏霸的手下,还有谁能替他抵挡咄咄逼人的魏霸?
    如果没有人能挡住魏霸,这些羞辱就远远没有结束。
    曾几何时,孙权一直以为天下三国,曹魏最强,蜀汉最弱,吴国居中间。吴国因为没有成建制骑兵的原因,不能和曹魏争雄于中原,所以只能屈居其中。现在情况忽然一变,蜀汉占领了关中,又夺了大半个江南,已经战天下之半,俨然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吴国却成了最弱的一个,而且最近的战事更是让人羞愧欲死,从头到尾,整个吴国都被魏霸压得死死的,没有还手之力。
    这比起曹魏关中失守还要让人无法接受。
    蜀汉攻关中,是倾全国之力。吴国失去大片土地,却只是因为魏霸一个人。
    孙权的心里好受才怪。
    在这种情况下,孙登如果敢去打扰孙权才怪。
    孙登躺在东宫的病榻上,昏昏沉沉的。顾谭陪在一旁,不时的叹息一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孙登勉强睁开眼睛,看着张承、张休兄弟并肩走了进来。
    张承已经五十岁,多年的军营生涯,让他在儒雅之外多了几分威严。孙登见到他,连忙起身。张承看着他那病恹恹的样子,眉头轻轻的皱了皱。两人见礼完毕,张承说道:“殿下,你病体未愈,不能受凉,还是先到榻上躺下吧。”
    孙登发烧了几天,浑身无力,刚才起身见礼已经让他难受之极,如果不是多年来的礼仪训练让他不敢放肆失礼,他真不想起来。张承少年成名,与诸葛瑾、步骘等人相好,后来任濡须督,奋威将军,虽然身在军营,却是士林中的魁首,威望非常人可比。像孙登身边的谢景就是张承看中提携起来的。孙登在他面前,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
    孙登一边示意给张承上酒,一边问道:“先生怎么赶到武昌来了?”
    张承脸色有些阴郁,迟疑了片刻才说道:“我是奉诏而来,大王以长沙兵力不足,调我驻守益阳。”
    孙登吃了一惊:“那濡须怎么办?”
    濡须坞是防备魏军南下的要塞,历来是重兵镇守之地,如果魏军突破濡须坞,很快就能进入长江,直击秣陵。
    “魏军放弃了合肥,主力退到了寿春。”
    孙登恍惚明白了一些。曹魏情况也不妙,只能和东吴媾和,再次将防线后撤,孙权也能将镇守濡须的张承调到长沙前线来了。临贺一战,陆逊精锐尽失,现在只剩下三千多部曲,士气低迷,又在战略上和孙权有分歧,已经不适合再在荆州了。益阳原本由左将军诸葛瑾镇守,周胤等人辅助,现在周胤被贬,诸葛瑾显然又不是一个善战的将军,当然要换人。张承是张昭之子,是江淮系,和步骘、诸葛瑾等人又交好,由他来负责战事,孙权应该是最放心的。
    “那先生要受累了。”
    “为国为家,这都是臣应该做的。”张承不假思索的答道:“愿与殿下共勉。”
    孙登有些疑惑的看着张承。坐在张承身边的张休咳嗽了一声:“殿下,大王为了能让殿下了解战事,有意派殿下去益阳督战。他曾经就此事咨询过家父,家父虽然有些不同意见,却也觉得大王的考虑有道理。殿下身荷天下之重,不仅应该学习治国之道,还应该了解一些攻战之事。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孙登愕然,他瞪着张休的眼睛,半晌没有说话。他从张休的话中听出了潜台词。首先,父王对他现在的能力不满意,要把他送到前线去锻炼;其次,为了这件事,张昭有反对意见,但是他无法违抗孙权的压力。张昭是什么人,孙登非常清楚,他和父王之间的矛盾大概不是分歧那么简单,说不定就是一场剧烈的冲突。而这一些,他一无所知,还要由张承兄弟来转告自己。
    他的太子宫和父王所在的大殿不过百步之遥,可是他和父王之间却隔着一道深不可见的鸿沟。
    ……
    宛城。
    春风吹拂大地,虽然还有些寒意,却已经不像冬天那样刺骨。曹睿穿着一身短衫,赤着脚,走下了田,扶起了那架单牛拉动的犁。
    汉代常用的犁是两头牛拉动的犁,由两到三个人进行配合,力量很大,效率还算可以。可是现在,三国征战僵持不下,已经到了考验双方后勤补给能力的地步,重农已经是能否维系王朝命运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曹睿花了大量的力量侦探蜀汉的情报,其中农具的改进几乎和武器的改进一样用心。
    曹睿现在知道,作为机械方面的天才,魏霸在农具上的才华和在军械上的才华一样惊人,他发明的铁臿和铁犁给汉中带来了生产力的翻倍提升。正是因为汉中的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诸葛亮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出兵,也正是因为这些新式农具在整个蜀汉国内的大面积推广,蜀汉的粮食产量才能支撑大军两线作战。否则,就算魏霸拿下交州,粮食总量也无法供应如此数量的大军长时间的征战。
    好在农具不像武器,只要花点心思,就能把技术偷来。再加上在马钧这样不输于魏霸的机械天才,魏国的农具改进也在曹睿的推行下迅速展开。大战多年后,人口的严重缺乏使新技术的优势凸显出来,即使是战事紧张,曹睿依然抽调出数量可观的铁来打造新式农具,自己还亲自下田扶犁,以示重农之意。
    扶犁、藉田,这些事他以前都做过,不过这次不再是象征性的。为了能和蜀汉争霸天下,曹睿的心理和孙权一样,不能比魏霸差,只能做得比魏霸更好。不过,孙权自己不肯下地,还有儿子代替,可是曹睿却没有儿子能做这些,他只有亲自下地。
    脚一接触到地面,曹睿就打了个寒颤,更觉得脚板底刺疼。他从小到大,还没有光着脚踩过这样的地面呢。虽然之前在宫里已经适应了一下冷热,可是宫里的地是平的,哪有现在的地这么硌脚。
    “陛下,不如由臣来代劳吧。”陈王曹植上前一步,恳切的说道。
    “王叔,以后有劳王叔的地方还多着呢,这点小事,还是由朕自己来吧。”曹睿轻轻的推开曹植的手,笑道:“王叔比朕还长十多岁,王叔能当得,朕就当不得?”
    曹植这才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退在一旁,低着头,再也不敢多说一句。他好容易才有机会来到皇帝身边,也许还有机会亲临前线,如果这时候再触犯了皇帝的忌惮,那可太不值了。
    曹睿看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曹植,既有些得意,又有些不安。从来张扬无忌的曹植变得如此深沉内敛,不知是国家之福,还是国家之祸。大将军曹真在潼关作战,因为身体不好的缘故,不能亲临前线,而且病体沉重,随时都有可能病死,曹睿想来想去,只能起用这位王叔。
    事急从权,他不知道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抑或是对错参半。他很清楚,曹植到潼关,不仅可以代替曹真,而且可以缓解曹魏宗室与皇室之间的紧张气氛,发挥出曹氏宗亲的力量。可是让曹植这样一个当年险些把父皇的太子之位夺走的强劲对手掌兵,稍有不慎,可能就是自掘坟墓。
    是以,曹睿才不得不小心从事,无时不刻的不在考验曹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年近四十,经历了十年监禁的曹植锋芒尽敛,不再是那个书生意气的年轻人,可是他这样的改变并没有让曹睿放心,反而让他更加担心起来。
    曹睿扶着犁,挥起手中的鞭子,鞭子炸响,强壮的耕牛往前迈出了脚步,铁犁一动,曹睿一下子没扶稳,脚下一个趔趄,险些一跤扑倒在田里。他连忙迈出一步,却迈得大了些,脚踢在了铁犁上,顿时皮开肉绽,血流如注。
    大臣们大惊失色,连忙拥了上去。曹睿的脸色有些白,神情却很平静。他四顾一看,目光落在曹植的脸上,淡淡的笑道:“慌什么慌,王叔,有劳你帮朕包扎一下,包得厚实一些,正好可以当鞋穿。快点吧,朕还要接着犁田呢。”
    曹植犹豫了一下,脱下自己的外袍,跪倒在地里,将曹睿的脚抱在怀里,小心翼翼的将曹睿受伤的脚包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