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秦笑笑预料的那样,今年秦家卖枣儿的收益破了一千两,且已经减去了雇人除草下肥除虫等各种开支。
“爷爷,过两天咱们一起去京城吧,您和奶奶很久没有见过三叔了,趁这次机会好好看看。”秦笑笑将账本收好,就和秦老爷子说起进京玩的事。
“他有啥好看的,你们带两筐大枣儿过去就成了。”秦老爷子面色一沉,不见方才的高兴。
秦笑笑看了看神色焦急的苗老太,故作气愤的说道:“爷爷,您还是去吧,三叔太不像话了,您辛辛苦苦供他念书科举,他就只想着下放到地方搏功绩,您正好过去把三叔凶一顿,让三叔改变主意,老老实实呆在翰林院,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一辈子!”
秦老爷子一听,眉头纠结到一起。
八年过去,秦河早就不是翰林院小小的从六品编撰,而是成了正五品的翰林待制。官阶上去了,公务自然也多。除了年假那半个月,他几乎没空回青山村。
前阵子李莹然带孩子回来看望秦家二老,还带回了秦河年后可能会下放的消息。这次外放秦河主动向吏部提出的,如果吏部没有意见,明年他就得携家带口离京了。
“老头子,咱们确实得劝劝老三,这事儿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苗老太年纪大了,就希望儿孙待在自己身边,至少能时不时的看到,于是劝说起秦老爷子来。
“爹,老三确实不像话,待在翰林院平平稳稳有啥不好,干啥非要往外跑。”赵草儿也急忙出声,迫切的希望公公能够阻止小叔子。
她的想法很简单,只要秦河待在京城,她能时不时的过去捞点好东西,或是帮娘家侄子讨个好差事。这人要是走了,以后再想这么干就难了。
秦山等人没有表态,他们觉得秦河待在京城有待在京城的好处,外放也有外放的理由,不会劝走也不会劝留,一切全看秦河自己的意思。
秦老爷子沉默了一会儿,问小孙女:“你想让你三叔留下?”
秦笑笑稳的很,眼睛都没眨一下:“三叔都是当爹的人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不是我一个晚辈能置喙的。不过爷爷不一样,只要开口三叔定会乖乖听话。”
秦老爷子拍了下她的头,没好气的说道:“滑头!”
“嘻嘻!”秦笑笑抱着秦老爷子的胳膊,猛拍马屁:“村里谁不说爷爷开明,三叔也最听爷爷的话,这点连我爹都比不上。”
无故被比的秦山:“”
在秦笑笑的劝说下,秦老爷子最终答应一同去京城。最高兴的莫过于苗老太,这阵子她天天操心这事儿,都没睡几个好觉。
秦老爷子又何尝不是,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定下去京城的时间,秦笑笑就同秦山林秋娘忙活起另一件事给外婆周老太做寿包。
年过花甲古来稀。
周老太五十岁时,林家没有条件给她办大寿,林秋娘这个女儿也没有能力为她操持。这几年在林秋娘的帮衬下,林家也种上了枣树,日子渐渐好过起来,没道理不给周老太办六十大寿。
第295章 咄咄逼人
青山村和湖西村之间只有一条蜿蜒狭窄的山路,马车不能行驶。好在村长家种上二代枣树没几年,就把自家的小舟换成大船,农闲之时青湖摆渡,方便两岸往来挣几个酒钱。
在周老太生辰这天,秦笑笑三人就带着满满两筐寿包乘坐船只抵达对岸,又走了两刻的山路,总算在林家的戏台子搭起来前赶到了。
“大哥,大嫂。”
“大舅舅,大舅母。”
看到正在巷口接客的林春生和林大嫂,一家三口加快脚步走上前,同两口子打招呼。
“哎!这么早到,天将亮就动身了吧?快进屋歇歇。”林春生忙不迭的接过秦山担着的寿包,笑容满面的把人往家里带。
“坐船到的这边,统共没走几里路,不累。”秦山回着大舅兄的话,远远瞧见大门口站满了人,随口说道:“今儿个人来的不少。”
林春生笑容一顿,露出嫌弃之色:“是方家那边儿的亲戚,也不知道咋回事,整家整口的跑来凑热闹。”
这方家说的就是林家大房儿媳妇方氏的娘家,按理说方家是林家的亲家,今日过来给周老太祝寿不稀奇,怪就怪在方家的一众亲友也来了,他们跟林家可不是亲戚。
林春生不喜方氏这个儿媳妇,对方家这个不着调的亲家感官也极差,又怎么可能欢迎方家的一众亲戚。
“来就来吧,多添几双筷子的事儿,当是给娘她老人家添福添寿了。”秦山没有把方家人和方家的亲戚放在心上,还劝说起大舅兄来。
“唉,也只能这么想了。”林春生无奈的摇了摇头,只希望方家及他们的亲戚能安分点,别干出让人唾弃的奇葩事来。
身后,林大嫂一个劲儿的冲林秋娘说道:“咱们笑笑越来越俊了,以后不知道便宜哪家的小子。对了,你跟妹夫有没有中意的人?”
秦笑笑低头故作害羞状,实则心底毫无波澜,默默的琢磨昨晚未看完的那篇铁口断案故事,猜测案件的最终走向。
“大嫂,别看这丫头个头快赶上我,还是一副孩子心性,我跟你妹夫想磨她几年。”林秋娘对秦笑笑的终身大事有了打算,怕林大嫂有做媒的意思,想用这个理由打消林大嫂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