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8章 古董地窖恶犬
    张福清摇了一下头。
    张福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从和李云帆简短的对话中,他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了。于是,他在纸上写了下面一段话:“你们是不是怀疑东旭和姚家的案子有瓜葛?”
    “大爷,我们在这里已经麻烦您很多天了,承蒙你的悉心照顾,我们在这里生活的很愉快,我们希望早一点把案子拿下来,所以,希望大爷知道什么,就跟我们说什么?”
    张福清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两行字:“我都看见了,你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很辛苦,我是一个孤老头子,蒙你们看得起我,让我伺候你们茶水,我虽然是一个乡下人,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但人情和天理,我还是懂的。”
    看了纸上面的字,李云帆很有感触,老人的话推心置腹。谈话能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这是同志们所希望的。
    老人两鬓斑白,看样子有六七十岁,其实,张福清的年龄才五十几岁,岁月催人老啊!准确地说,艰难的日子催人老。老人的头上没有帽子,两只耳朵的冻疮还在,时值春天,随着冻疮的渐渐退去,老人的耳轮上的冻疮已经发黑。
    让李云帆深有感触的是老人的衣服:老人的上身穿着一件棉袄,没有罩褂,棉袄上,能看到的地方,就有六块补丁,这些补丁的针线活都比较粗。
    张福清在依依呀呀说话的时候,会做一些手势,这时候,同志们就能看到他的手,那是一双整日劳作的手,除了粗糙以外,手指头上还有一些裂口。
    “大爷,您昨天你跟我们提到后标营的管立秋,从您提供的情况看,您和后标营的管家非常熟悉吗?”
    “这是东旭跟我说的。”
    当六个人互相传看纸条上的内容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都非常凝重。
    当大家准备沟通交流点什么的时候,张福清又从王萍的手中接过纸条,继续写了起来。
    “东旭跟我聊天的时候,提到了后标营的管家,那天晚上,我给你们送水的时候,看你们愁眉不展,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就跟你们说了。难道是东旭故意递话给我,让我把话说给你们听,东旭……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张福清不是一个糊涂人。
    卞一鸣的分析是对的,这说明他和李云帆一样,已经对走过的路进行过认真的回顾。
    大家做梦都没有想到,竟然能从哑巴张福清的笔下了解到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见,只要是生活中出现的……和案子有一些关系的人,我们都不能视若无睹,轻易忽略。
    “大爷,请您在回忆一下,我们第一次找您了解情况的时候,您跟我们说,曾经看到三个外地人找您打听姚虹桥家住在什么地方,这您还记得吗?”
    张福清点了两下头。
    “他们确实是问您的吗?”
    张福清拿起笔:“三个人问路的时候,东旭也在豆腐坊。东旭在外面,我在里面,他们是问东旭的。”
    如果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同志们是不可能了解到这一步的。
    “那天,东旭一直在外面呆着。”张福清在纸条上补充道。
    “那么,你第一次向我们反映情况的时候,是不是张东旭让您跟我们说的呢?”
    “他没有直接说,但他是这个意思。”
    张东旭果然聪明,他引导……或者怂恿张福清跟同志们说,然后又以第三者的身份从侧面印证张福清的说法。其目的是将有同志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三个神秘的外乡人的身上去,这也正是张东旭所希望的,因为张东旭知道:关景儒等三人已经葬身墓室,同志们是不可能找到他们的,虽然辜大爷在无意之中发现了一号盗洞,让同志们找到了关景儒等三人,并通过此三人找到了关景荣和武氏三兄弟,但同志们仍然没有寻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在通常的情况……或者说按照惯例,当一个案子查无头绪,一筹莫展的时候,就会知难而退,不了了之,“70。4。3”灭门惨案就曾“不了了之”过一次,现在再“不了了之”一次,名正言顺。大家不要忘记,这只是一个历史遗案,对刑侦工作者来说,任何一个案子,谁都不能打包票,更何况是一个历史遗案呢。
    凶手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所遇到的对手,竟然有这么大的耐心。
    “东旭曾经问过姚虹桥老婆好几回。”
    “问什么?”
    “怎么一下子买那么多豆腐,自从那三个人来找过姚虹桥以后,姚虹桥的老婆每次都要买三斤豆腐,东旭也跟我嘀咕过这件事情。”
    “姚虹桥的老婆是怎么说的呢?”
    “她说,每次到豆腐坊来买豆腐都要起大早,不如一次多买一点,多吃几天,反正天冷,又不会坏。”
    “您是不是想说,张东旭对姚家和三个外乡人特别关心呢?”
    张福清点了一下头,然后拿起笔:“有一次,是晚上九点钟左右,东旭刚来豆腐坊,他看到姚虹桥从大埂上走过去的时候,就说想起一件事情,要回家一趟,结果,我看他没有回家。”
    “张东旭跟踪姚虹桥了?”
    “他沿着大埂朝南去了,东旭家住在村子的西头,应该从豆腐坊的门口朝西走才对。还有一次。”
    张福清是一个有脑子的人。
    李云帆用嘴问,张福清用笔写,这种谈话方式,李云帆也经历过,但由于张福清的文化水平比较高,所以,双方交流起来,还是比较流畅的,就是笔者的叙述稍微费事一点。
    “大爷,您不要着急,慢慢写。”李云帆一边说,一边递上一支香烟,同时按着打火机把张福清手中的香烟点着了。
    张福清吸了一口烟,将香烟换到左手上,拿起笔继续写:“我侄女儿小红到后山去砍竹子,天黑还没有回家,嫂子让我到山上去迎小红。我在山上迎着了小红,在下山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人在树林里面闪了一下。”
    “在什么地方闪了一下?”
    “在姚虹桥家屋后的树林里面。”
    “是张东旭吗?”
    张福清点头表示认可,同时在纸条上写道:“我没有看清他的脸,但我认识他身上的衣服。”
    “什么时间?”
    “过年以后。”
    单就张福清提到的两件事情,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张东旭在暗中监视姚虹桥一家,当然还包括关景儒等三人。
    “我们听说张东旭的父亲是一个卖货郎。”
    张福清点了一下头。
    “张福海经常在外面夜不归宿吗?”
    张福清点头。
    “过去经常夜不归宿,这几年天天回家。”
    “我们听说张福清的父亲除了卖货,还兼带收购古董。”
    张福清点头,同时用钢笔在纸条上写道:“他经常从乡亲们手上淘换一些古董,东旭家现在还有一些古董。”
    古董应该是收起来的。
    “就这么明明白白地放在家里吗?”
    “东旭家肯定有古董,但放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东旭家有一个地窖。”
    卞一鸣和李云帆互相对视片刻。
    “张东旭家的地窖在什么地方?”
    “在东厢房和厨房中间,地窖旁边还有一个狗窝。”
    “张东旭家还养了一条狗吗?”
    “对,那条狗非常厉害,不管什么人,见着谁就咬谁,它平时一声不吭,在张家堡,没有人靠近它的。小孩子路过东旭家都绕着走。”
    “张东旭一直把狗关在家里吗?”
    张福清点头。
    “张东旭家的狗不栓起来吗?”
    “不栓,但东旭家的院门整天关着。”
    “张家堡每家都有地窖吗?”
    张福清点了一下头。
    “地窖平时放什么东西呢?”
    “冬天储藏山芋和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