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事情迟早会闹得满城风雨。
到时候百姓们会怎么说呢?
他们会说, 林家小侯爷要娶的女子竟还有这样不堪的过往, 原来不是个冰清玉洁的女子。他们还会说,原来圣上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什么才情出众的女子, 她根本就不配。
议论纷纷嘲笑讽刺,林家声誉朝廷威望全都没了。而最最要紧的是, 此例一开,将来朝野上下再无底线,嗣后随意诋毁谩骂, 到处充满了污言秽语,风气也就日渐败坏了。
林涧的话意味深长。承圣帝想的也十分深远。
林涧要他来为此事做主,其实是对的。他恪守规矩没有打击报复,这种做法是明智的,也是正确的。
麟台集为承圣帝赐名,承圣帝想要抬举文官,作为文官中的清流人物,又是承圣帝器重的臣子,林如海的文采是深为承圣帝所欣赏的。
林黛玉被人诋毁污蔑,连带着会连累林如海,那么之前麟台集的问世所带来的一切都将被毁于一旦,此番事情若坐视不理的话,那么将来,承圣帝再想要抬举文官就难了。就连承圣帝看重的文官及其家属都能随意诋毁,那么之后,还有谁肯为朝廷尽心呢?
这岂不是让天下士子们寒心么?
这十年里,太后确实是每年都会同他说起要整修五台山上诸寺佛殿的事情,承圣帝让工部做过预算,耗费的钱财人力不计其数,若是要全部整修一遍,对于朝廷国库来说,负担就太重了。
早些年朝廷要负担各地战事,还要支应朝中和地方上的开销,这各地收上来的赋税都有些不够使用,好些地方从那时候起就有亏空了,又怎能大兴土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五台山修整佛寺就为了满足太后一人之愿呢?
承圣帝将事情原委同太后说清,太后倒是没有坚持,只是每年都会提一回,承圣帝想着这是太后心心念念的事情,也不曾说过些什么,只是仍旧用这个理由婉拒。
后来这几年,岭南渐渐平顺,各地也都慢慢补上了亏空,朝廷渐能运转,但要支应五台山整修佛寺的支出仍旧是有些困难的。朝中有些大臣也并不希望如此。
承圣帝自己也并不是很愿意,因此还是不曾答应下来。
五台山的诸寺佛殿也不一定非要朝廷出面整修,何况,承圣帝也并不希望给人留下朝廷和他这个天子崇佛的印象。一朝太后和他的皇子都已经去五台山里侍奉佛祖十年了,这虽是还愿,但也代表了皇家的意思,这在百姓中已有了极大的影响了,还要他这个天子怎样呢?
可林涧的话,却让承圣帝心头微惊。
承圣帝从未往深里去想太后的要求究竟是为了什么。太后年年要求他年年婉拒,他从来觉得太后想要整修寺庙佛殿都是因为当年在佛前祈愿使得先帝病愈的缘故,太后对佛祖有一份感激之情,是以才对佛家这般尊崇。
但如今事情经过林涧这话,却叫承圣帝解读出大不寻常的意思来。
如若真是有心人大肆宣扬承圣帝婉拒太后整修佛殿的这个要求,换一种方式解读的话,完全可以变成承圣帝不孝顺太后,甚至是忘本不记念当初佛祖救了先帝的局面。
天子不容人诋毁。但天子会因为不顺民心而失尽民心。
太后为救先帝xing命在佛前祈愿,端王为救母妃xing命在佛前祈愿,最终如愿以偿并至五台山还愿的事情大周人尽皆知,也正因如此,即便朝廷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民间对佛家多有笃信者。
要真是有了这样的传言,影响必是极坏。
当然了,天子也不是那么容易能被人诋毁的。尤其是一个正当权的天子,便是想要诋毁,也要看看有没有这样的胆子。
更要看有没有这样的需要。
承圣帝直视着林涧的眼睛,两个人隔了数步之远,承圣帝却从林涧的眼中看到了扑面而来的凛冽寒意。
林涧话中未尽之语,承圣帝都懂。
“德平,传旨。”
德平忙躬身听宣。
承圣帝道:“街市书坊斗殴一事,朕已知悉。林氏孤女系文忠公遗女,自幼才情出众,因家中变故,其父将其忍痛送至外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