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9页
    “顾修宁,你可真有本事。”嘲讽满满的一句话送出来。
    没有明说,没有事件,没头没脑的。
    但顾修宁却听懂了,她在说背地里自己利用她拿到陆氏股份的事。
    顾修宁弯弯唇角,软声说:“还好还好,还能对得起上学那几年学的东西。”
    “我以为养了个听话养眼又好使的人形按摩器,结果却是引狼入室,是我一叶障目了。”陆凝思阴沉着脸说。
    顾修宁并不生气,想来当初决定和她结婚的时候,没少听指桑骂槐得难听话。
    陆凝思这种都是小儿科,太平凡不过。
    他没被激怒,有让陆凝思发怒的资本:“离婚以后你可以继续做你的大小姐,前提是孩子归我。”
    陆凝思神色诡异片刻,语气也颇多古怪:“你要孩子做什么?他出生后只会姓陆,违约要罚款,你把孩子抢回去,他也不能很快跟你姓顾,说不定还会和你不亲,何必呢?这是我的孩子。”
    顾修宁觉得她大概一辈子都不会明白长子在自己心里的地位。
    大山沟里面难以接受到新时代开放思想的教育,那些流传在村子里被奉为祖规的东西,照旧难以磨灭的在顾修宁身体里留下了烙印。
    就算后来他靠自己的本事长出翅膀飞出大山沟,可他的根还在那。
    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的爸妈都还在那里。
    现在不回去,以后身死也要落叶归根。
    如此看来,那地方留给顾修宁的东西实在太多,深入骨髓,融入血液,挥之不去。
    他是家里面的第一个孩子,又是男孩子,备受重视。
    从小到大备受熏陶的教育到和陆凝思结婚,再知道她怀孕,尤为明显的体现出来。
    顾修宁能坦荡荡的和陆凝思离婚,但是这个孩子,不管花多大代价,他都要留在身边。
    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要也是个儿子,意义又变得不同凡响起来。
    似乎第一这个词总在很多地方彰显着它的特别。
    上学时候,第一名表明着学习优秀,受老师喜欢;
    比赛时候,第一名表明着无上荣耀,受人追捧;
    ……
    因为永远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在第一面前,第二是陪衬,是绿叶,是夸完第一顺带着用来比较,或者是说用来激励第一,让它永恒。
    顾修宁性子里藏着部分要强,从小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到现在依旧是。
    所以,他不会答应离婚后让陆凝思带走他的第一个儿子,怎么样都不行。
    “那也是我的孩子,难道陆大小姐厉害到孩子都能一个人怀上?”顾修宁反唇相讥。
    陆凝思嘴唇微动,也不知道想说什么,半天憋出来句:“孩子不见得会判给你,到时候法庭上见吧。”
    他俩结婚证还没捂热,也还没找律师说离婚,这边关于孩子归属地已经提上日程,也是相当无厘头。
    眼下,谁也没想到这点。
    顾修宁闲庭漫步似的走到她面前:“你是觉得林泽收购陆氏,你有了仰仗,就有和我争夺孩子的资本?”
    陆凝思很淡定,像是早料到他会知道这件事:“不单因为这样,孩子,只能是我的。”
    还没到能真正撕破脸的时候,陆凝思算是能沉住气。
    “你想多了,明天收购会等我,到时你会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能获得孩子抚养权的那方。”顾修宁说完这话,已经没了和陆凝思继续说话的兴致,转身要去客房。
    “是吗?那明天的收购会我一定等你,不见不散。”后面本很是缠绵的四个字被陆凝思咬牙切齿地说出来,充满杀戮味道,像是将要上战场的女将军,准备大杀四方。
    可惜顾修宁向来自信不回头,也没将陆凝思太放在心上,自然错过她语气里浓烈的暗示,心大得去客房睡觉了。
    早上两人没再碰见,再见面就是眼前这样。
    安静的会议室里面只能听见秘书偶尔敲键盘发出的细微响动,真正当家做主的三人各持一旁,气氛越发得紧绷,仿佛一簇火苗就能点爆这里。
    可能是陆凝思叮嘱在前,会议室关闭的大门,无人前来询问。
    更甚是他们面前连杯水都没有,很没有待客之道。
    “不是谈收购案,你两都是在等着我开口?”于寂静之中,顾修宁先等不及的开口了。
    俗话说最新沉不住气的人往往成不得大器。因此这句话仿佛是个征兆。
    陆凝思动了动,细白手指卷着披肩黑长发,浅笑道:“你不是觉得自己是陆氏现有股份持有最多者,拥有最高发言权,这事关陆氏何去何从的事,当然该你开口。”
    这话很大程度上满足顾修宁的膨胀之心,也仅是瞬间。
    顾修宁冷静下来,狐疑地看看黎司植又看看陆凝思。
    “让我开口的话,这个收购案就不用谈了。”
    陆凝思动作微顿,笑了:“你不同意陆氏被收购?它现在还被冠有陆氏名称,不是顾氏。”
    “如果我想,它很快就会变成顾氏。”顾修宁朝后抬手,早先跟他一道进来的戴眼镜的西装男从公文包里面摸出份文件出来递到他手上。
    陆凝思和黎司植的视线都落在那份文件上面,两人眼神里郁色起伏,不用顾修宁说,也知道那是什么。
    顾修宁将文件放在桌上,用力推到陆凝思面前:“股份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