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0页
    而一个又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场景开始在他的眼前不断闪回。
    他看见明天浑身浴血从燃着火光的树林中走来,对自己说:“还剩最后一个。”
    他还看见自己坐在迷宫的白色方格中,隔着耳麦听到明天那句:“其他人是死是活,我都不在乎。我只要你活着。”
    这句话过后,段易眼前出现的是过去一个又一个队友死去的场景。
    最开始是喝完豆浆暴毙的那个5号。
    之后是躺在树林里的邹平,他朝段易递过去一张纸条。“这是林岳川给我的。他才是借刀杀人的那个。”
    再往后是张卓。他倒在那间小公寓的次卧中,浑身上下被斧头砍得没了人形。
    最后是倒在雨中小巷的温如玉,她惨白的脸与深黑的地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
    看到这里,段易闭上眼,不想再看见那所谓的过去或者未来。
    而后他感觉到周围的温度在渐渐上升,脚底慢慢变得炙热,好似他又回到了大漠之上。
    “这个叫明天的人,一直在帮你杀人。可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你一直在默许,对不对?”
    “你默许,是因为他其实就是你内心阴暗面的一种体现。你默许他,其实是在默许你自己杀人。段易,其实你一直在纵容你自己,并且你在自欺欺人。”
    “阳光永远与阴影并存。你也不可能始终善良正直,在你内心深处,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最接近真实人性的东西,它叫贪婪、嫉妒、仇恨。这是人的劣根性,你身上拥有它,并不奇怪。而你心中的这一部分东西,投射到现实生活里,就表现为你对明天所作所为的认同。”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我们的教义讲究普渡众生。今天,就让我来渡你可好?”
    达光每说一句话,段易都感觉他离自己近了一分。
    最后他一睁开眼,就看到达光近在咫尺的深黑色瞳孔。
    这个时候,段易感到从那瞳孔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真奇怪,这么漆黑的眼眸,怎么会存在倒影呢?
    可段易就是看到了,并且他发现那倒影居然还会动。
    再仔细朝里面瞧了一会儿,段易看清了倒影的内容。
    他看见他和明天在亲吻。
    他们拥抱、亲吻、纠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痴缠。
    天地失色,万物黯淡,眼前所见只有皮囊、色相、欲望。
    而他们两人的旁边,有一个佛像在静静注视他们。
    那是欢喜佛,佛像本身就是两个人在赤身纠缠、共赴极乐。
    在这片极乐海里,段易感觉和明天化作了欢喜佛上的两个人,他们身下逐渐开出一片欲海,那片海域渐渐沸腾、燃烧起来,最后将整座佛像都烧成了灰烬……
    手心忽然传来一阵冰凉的感觉。
    这感觉将段易猛地拉回现实,他发现自己后背已经湿透了。
    而他手心冰凉的物什,居然是刀柄。
    那是达光往他手上递了一把刀。
    只听达光道:“明天是你心里的魔障,也是缠住你、让你不得解脱的欲念。以欲制欲,无异于以火灭火,会让你心里的魔障越来越重,就像那被烧毁的欢喜佛一样,你会跟它一样化作灰烬的。
    “所以,斩魔,你方得解脱,渡过那片无量海,抵达西天,最终成佛。”
    达光目光悲悯地看着段易,仿佛他是普天之下最大慈大悲的佛者,他入地狱,只为普渡无数迷失在此地的心怀邪恶的魔。
    这么注视着段易的时候,达光抬起手,以怜悯的姿态轻轻抚了抚他的脸颊。“孩子,杀了明天,就等同于杀掉你内心的魔。”
    达光的话语声落下,马蹄的嘶鸣声响起。
    段易侧身抬头,便看见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逆光的方向打马而来。
    ——那是明天。
    总算找到了段易,明天的表情看上去轻松了一些。
    然后他立刻驾马来到段易身边。
    勒住缰绳让马停下来后,明天朝段易伸出手:“小易哥,没事儿吧?跟我走。”
    “我没事。”
    将刀藏于衣袖,段易抬手握住明天的,由他带着自己上了马,再将自己稳稳抱进怀中。
    用力搂了段易一下,然后明天握住马缰,打算驾着马朝军营方向回。
    就在这关键时刻,段易忽得反手抽刀,直直朝后往明天的眉心刺了去。
    黄沙之上,烈日当头,刀光的寒好似严冬刺骨的雪,它带着最冰冷的气息的朝明天袭去。
    而大概是由于太过惊愣的缘故,明天第一反应不是躲,他只是睁大了眼睛,似乎想要把段易的动作看得更清晰一些。
    第152章 骷髅墙24
    刀光缀着寒意一路毫不停留地往前, 明天恍然回神,那刀尖已经抵在了他的额头。
    千分之一秒的关键时刻,明天猛地一抬手, 一把扣住了段易的手腕。
    用力握住段易的手腕,明天试图将他的手推离自己的身体。
    但段易还在用力,似乎势必要将那刀往前推移,直到刺中明天为止。
    两人皆用力极大,额头甚至双双冒出了青筋, 登时形成对峙之势。
    蹙紧眉头,明天问段易:“小易哥, 你想杀我?”
    “对, 我要杀你。杀了你, 就是杀掉我的阴暗面。”段易道,“那时候我才能成为我理想中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