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大概是讲一位寡妇追悼她已经战死的丈夫,而chorus部分则是她的丈夫想要传达给她的回音。
然后,结合lt;Battlecrygt;专辑封面我脑补的故事是,战死的战士的尸体被国家机关收容和改造,他的血肉之躯在经历了漫长的沉睡之后成为了被灌注了军人钢铁意志的量产机械士兵,失去了作为人的情感,只余下对妻子的怀念,于是cannot embrace the touch that you gave, cannot deliver you your words.
第一段妻子的第一人称叙述用的过去式knew,是在得知丈夫战死时的情形,主要表达对亡夫的追忆。
而第二段则是用的know,是在多年后妻子与已经成为机械士兵的丈夫再次相见,情绪激动,各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
这首歌简单的说,就是2战结束后一个妻子在苦苦等待当兵丈夫的归来,但却不知道丈夫永远回不来了,高潮部分是丈夫的心声“我无法回应你的爱意,也无法安慰你受伤的灵魂,就让这切过去,忘了我把!”
歌曲令人难忘,旋律紧凑,有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大气磅礴之势!也是少数能让人跟着中二的满分神作!
再卑微羸弱的骑士也会渴望有一天能够白马银枪,守护故土姑娘,然后壮烈的死去吧。
彼时,万道曙光刺穿阴霾,你听到忽远忽近的低吟浅唱,那是女神降临的圣咏。
赐你长枪所向披靡,佑你壁垒固若金汤,愿你意志坚若磐石,永生永世。
我知你生名,也曾忆你音容,时间也无法抹去,我们记得要留在哪里,永远留在你的歌声里。
开始的时候钢琴轻弹主旋律,背景中小提琴始终以快速节拍稳定的单音符演奏,给人一种急行军般的感觉。
感觉这是一种信号,用简短明快的节奏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首歌上面。
在20s的时候,突然袭来的鼓声、重音和正常八度的钢琴声第一次演奏了主旋律,给了听众第一次听觉上的震撼。
与前奏鲜明的对比这种手法有着强有力的冲击力。
29s的时候,全曲第一次有了短暂的安静,只有钢琴在演奏副旋律,这是曲子的蓄势部分,听的过程中有种“黎明前的黑暗”,“决战前的誓师”的感觉。我更加倾向于前者,是的,就是一种“黎明前的黑暗”。
58s的时候,钢琴淡出,同时(大提琴)及背景中的管乐器加入了演奏,又造成了一种由缓至急的急促感。钢琴逐渐加深了急促的背景节奏,而且慢慢丰富的音场也预示着“黎明”(既副歌)就要到来。
1:27s的时候,(连续的由轻至重的锣声)加之高亢的小号声,开启了序幕。
然后,在1.28s伴随着一声重重的鼓声,主旋律中加入了女声部,类似于行军用的鼓点
1.58s 第一次高潮部分结束,高八度的钢琴声和长笛的声音在主旋律终结之后,填补了瞬间空白的声场,给听众再来了一次情感宣泄之后的满足感和抚慰感。
2.06s ,第二次响起副旋律,这是钢琴和小提琴的世界,加之零星的敲击三角铁(?)的清脆的声音。后面跟进了女声的伴唱。
3:04 第二次副歌响起。
3:35,第二次副歌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突然安静,只有鼓声和小提琴独奏,让听众可以全神的注意到,但这次鼓点一直没有结束。小提琴从低音一直爬到高音,感情也从悲壮到高昂的转变。
4:08 小提琴声音变得非常急促,预示着最终章的到来
4:11 随着华丽的小提琴爬音,主旋律响起,所有的乐器再次响起。这是一次情感的集中爆发。
4:47 最终高八度的主旋律,没听错的话是钢琴、长笛、小号、小提琴的一次完美的配合。
5:18 戛然而止,只留下了渐退的小提琴和女声,再次和高潮部分形式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歌前奏(20s)蓄势(67s)主旋律1st(30s)安静(67s)主旋律2nd (30s)再次蓄势(36s)最终的主旋律(67s)
如果单从歌曲的进程来看,《Star Sky》instrumental 有三个主旋律,即高潮部分。
前两个主旋律是完全一致的,长30s,甚至蓄势和安静部分的长度都是一致的,67秒。
最后的副歌部分来临时,只经历了30秒的蓄势,而整整有67s的主旋律!
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很鲜明的界限,给听众一种非常明确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也往往会让人感觉到很强烈的听觉冲击。
真的是错落有致,高潮迭起,怎能不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这首歌,开头就能令人澎湃,让人陶醉,在14s后立刻进入主题,高潮部分给予人热血如同战场般的感觉。
接着,李默选定了这首歌后,继续下一首。
《Victory》
这首歌绝对的神曲,哪怕几十年后,照样还是那样经典。
气势磅礴,堪称神级bgm。
一首听前奏就能让人沦陷的歌曲。
而李旭升选的这版是纯音乐版本,纯音乐相较于普通歌曲有很大的适应性,即听一首纯音乐时,自身心情的不同,所听到的感情也不同。举个栗子,July的《My soul》,中文比较形象地翻译为《快乐还是忧伤》,高兴的时候听是快乐的,伤心的时候听是忧伤的。
而普通歌曲因为有歌词的关系,只能很片面地反映出单一的情感,如果你的心情恰好与歌词的意境相同,那么会产生比纯音乐更大的共鸣,所以普通歌曲有很强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