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他们几个美国人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对王建林的话不是很理解,但张纬平却听明白了:“我们不但不能说这部电影是反美的,还必须说电影是亲美的!”
王建林露出了孺子可教的表情:“要想真正搬倒张然,就是要削减国家对他的信任。只要国家觉得张然不可信,那他离完蛋的日子就不远了!”他见哈维他们一脸狐疑,用不容置疑地语气道:“你们按我说的来做!”
也就在这天,著名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发表了《未来启示录,关于人类命运沉思》的文章。前年波德维尔盛赞张然的《一个人张灯结彩》是新世纪的《公民凯恩》,曾引发不小的争议。到现在两年过去了,已经没人再质疑他的说法,在很多影评人眼中《一个人张灯结彩》就是新世纪最佳影片。
现在波德维尔对《未来启示录》的评价出炉,自然引起了极大关注,很多人都想知道这次他会在怎么评价张然的新片。当这些人翻开波德维尔的文章,只看了一行,就被震住了,波德维尔对《未来启示录》的评价并不比《一个人张灯结彩》差。
在这篇将近3万字文章的开头,波德维尔写道:“雷德利·斯科特曾经说过,在《2001太空漫游》之后,科幻电影已死。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这是正确的,《2001太空漫游》之后,再也没有那么激动人心的科幻电影了。不过看完《未来启示录》,我知道自己和雷德利·斯科特都错了。即使科幻电影真的曾经死去,《未来启示录》也让它活过来了。”
在文章中,波德维尔从光线、色彩、结构等多个角度对《未来启示录》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结构是他分析的重点:“《未来启示录》是一部极其特别的电影,电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而上下两部分又都是三幕式结构,都有各自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单独拎出来完全可以作为两部独立的电影存在,电影上半部分是战争片,下半部分是监狱片。一位导演要拍一部电影就很不容易了,张然却在一部电影中拍出了‘两部好电影’,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这种独特的结构源自于中国传统诗歌宋词,宋词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叙事,下半部分抒情,上下两部分前后呼应。
第一遍看《未来启示录》,我对电影的结构感到纳闷;直到看第二遍我才意识到这种结构的奇妙之处。我甚至做了很多页的笔记,但由于电影信息量太多,还是可能错过了很多巧妙安排的元素。
从大结构来看,电影上半部分是讲机器人受到人类压迫,发动了起来,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而下半部分,监狱中的人类受到了机器人的压迫,为了自由和尊严进行了暴动,最终机器人换掉了原来的监狱长……”
在用大量笔墨对电影的结构进行分析后,波德维尔开始探究电影的主题:“张然曾经说过中国人的信仰是历史,而中国历史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历史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历史,一个王朝腐化堕落、对人民进行残暴的统治,于是这个王朝很快被推翻,新的王朝建立起来。而这个新王朝开始表现总是很好,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变得越来越强。但随着国力的强盛,统治者逐渐腐化堕落,对人民的统治越来越残暴,最终又天下大乱,政权被推翻,然后又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
其他国家很少看到像中国这样明显循环的历史,但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也总是在不断重复,不断循环的,还惊人的相似。14世纪的时候西班牙是全球的霸主;到了17世纪荷兰取代西班牙成为全球霸主;18世纪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的霸主;到了20世纪美国又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不只人类历史如此,纵观整个地球历史,在人类出现之前已经出现了无数的主宰,地球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的交替循环的过程,人类只是地球智慧生命交换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下一个取代人类的可能就是机器人。
电影的主角亚当斯,并不喜欢战争,但他还是非常坚定的与机器人进行战争,而他作战最重要的理由是,机器人太过强大,随着机器人崛起,人类很可能会被机器人奴役。而他的猜测在电影的第二部分得到了证实,在南极的监狱中,人类会因为对机器人的反抗而被肆意枪杀。到这里,电影的主题呼之欲出,就是人类的过去和未来是一种循环,或者说轮回。
《未来启示录》是在讲人与机器人的战争,但这场战争其实是两种生命或者两种文明更替的开端,所以,电影本质上是关于人历史以及未来的思考。对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电影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不过张然最后还是给大家留下了希望,善良是智能的一部分,而善良最终会让我们获得拯救。”
在文章最后,波德维尔总结道:“很多导演都找到了将类型电影转为艺术电影的方法;比如韦斯·安德森和他的喜剧,还有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和他的情节剧,但这些都很少能拍成既是口碑之作又是大片。
库布里克做到过,在拍完商业精品《斯巴达克斯》《洛丽塔》和《奇爱博士》之后,他执导了《2001太空漫游》,这是一部有关生命的沉思,也是科幻片宇宙观的奠基之作。从那之后,他拍任何电影都如鱼得水,既可以拍熟悉的类型,也可以尝试挑战性的叙事或主题。张然现在做到了同样的事,《未来启示录》是张然的《2001漫游太空》。对我们这些热爱电影的人来说,这是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