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论
钟晴并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对叶青如此感兴趣,但她心里很清楚,每当自己沐浴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来他轻薄自己的话语,特别是当用着所谓他亲手做的香皂滑过全身时,钟晴总会不由的扬起修长的脖子,内心有些紧张的闭着眼睛,仿佛自己在沐浴时的一举一动,都被叶青看在了眼里。几乎很少会做那种见不得人的梦的她,也自从叶青紧握过她的手之后,已经好几次让她从梦中惊醒,如同无穷无尽的深渊一般的梦境,在清晨微露之时,常常让她陷入惆怅之中。与白纯跟燕倾城,在宫女的陪同下,在画舫开始沿着原路返回时,三人再次登上了画舫的二层。与刚才热络的气氛相比较,此时的画舫二楼,气氛则就显得略微又些压抑。丝竹管弦之音越来越淡,鲛绡美人儿的翩翩起舞,也如同落花蝴蝶一般,开始慢下了曼妙的身姿。朱熹对于元祐浑天仪象的质问,让叶青端着酒杯只是冷冷的注视着他,仿佛是被朱熹的一番诘问,问的无话可说一般。旁边略带得意之色的吕祖谦,笑容渐渐开始变得幸灾乐祸起来。吕祖简等人,包括信王与辛弃疾,面对朱熹对叶青的质问,此时此刻却是低着头,仿佛他们手中的酒杯里有曼妙美人儿一样,让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根本没有心思理会朱熹对叶青的质问。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自叹没有能耐参加科举的叶青淡淡道:“曾经有人说过: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祥,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只有亲自实践,才能成为最大的、最有力的揭发者,它能暴露这世间所有一切的欺人跟自欺。就如同手里的梨子,你是看不出它是什么味道的,即便是它的外形让你讨厌、让你喜欢,你也只有亲自尝了之后,才知道它是什么滋味儿。朱先生可有按照龙图阁我留下的纪要,复原一个元祐浑天仪象?从而证明它只是一个摆设,是一个欺瞒圣上与太上皇的障眼之法呢?”看着朱熹嘴唇动了下,叶青并未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继续说道:“若是没有自己复原一个,便要证明我复原的元祐浑天仪象,因为尺寸与苏颂当年所造不符,便是摆设的话,朱先生是不是对自己的判断有些不负责任了?”“那叶小友可否先告诉老夫,为何你复原的元祐浑天仪象,与当年苏颂所复原的尺寸大了那么多?”朱熹掏出怀里自己记下来的纪要,像叶青振振有词的指明,到底包括了哪一些他认为有做假、有涉嫌贪污的地方。叶青看着朱熹认真的样子,环顾四周,当看到燕倾城、白纯跟信王妃三人后,本想起身,但想想又不妥,于是便向中间那宫女跟太监招了招手过来,指着两人的脚道:“把鞋脱下来。”“啊……?”宫女跟太监急忙把脚往长袍与裙下摆里收了收,不由自主的看向了信王。“听叶大人的就是了。”信王一心二用道。虽然一直在看着杯中的美酒,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朱熹跟叶青的争论一样,但当叶青一开口后,信王便能盯着手中的酒杯,像宫女跟太监命令道。“一人脱一只就行了。”叶青看着宫女跟太监,各自脱下一只鞋,准备拖另外一只时,便阻拦道。而后叶青从桌案后面起身,接过神色有些尴尬的宫女跟太监两人手里的鞋。一手提着两只鞋走到朱熹的桌案前,叶青把两只鞋往地上一扔,嘴角含笑看着一脸疑惑的朱熹说道:“那么朱先生告诉我,这两只一大一小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自然是鞋。”朱熹皱眉,叶青此举对他来说,多少有些不敬。“不尽然吧?”叶青用脚扒拉了下两只鞋,笑道:“明显这两只所谓的鞋不一样大,为何都能统称为鞋呢?若是在朱先生眼里都是鞋,那么我复原的元祐浑天仪象,只是尺寸大了一些,它怎么就不是元祐浑天仪象了?双重标准不成?”“不可混为一谈。”朱熹神色不悦的盯着地面上的两只鞋,看着叶青招招手,而后宫女跟太监拿着地面上自己的鞋子,匆匆退下后继续说道:“你所谓的元祐浑天仪象改动太多。正所谓: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叶青一愣,不由自主的扭头看向白纯:“什么意思?”白纯跟燕倾城看着叶青那双无辜、茫然的双眼望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尴尬的低下了头。两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刚才朱熹最后一番话,完全是属于对牛弹琴,叶青根本不可能听得懂的。信王妃也是一愣,看着燕倾城跟白纯,面对叶青求助、闻讯的目光,尴尬的低下头时,难以置信的低声道:“他……他真的没有听懂吗?”“字我倒是明白,但你这连成句后,还想请教朱先生,此话到底是何意?”叶青好像完全不知道丢人现眼是何物般,在燕倾城跟白纯羞愧难当,恨不得下楼的时候,叶青对着朱熹,极为自然的说道。在座的不光是朱熹,就是信王以及辛弃疾,面对叶青如今的样子,不由的都有些瞠目结舌,这……复原元祐浑天仪象的龙图阁大学士,竟然没有听懂刚才朱熹所言?这难怪朱熹会怀疑他,看他现在这个一脸无知的样子,信王妃都想怀疑叶大学士那元祐浑天仪象是不是假的了,更别提原本心里就不太相信叶青的信王、吕祖谦等人了。朱熹心头先是闪过一丝叶青拿他找乐的想法儿,不过看着那双“诚挚”“坦诚”的眼神,朱熹叹口气,继续说道:“老夫自五、六岁时,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老夫却是思量也须有个尽处才对。如这西湖相似,西湖之尽头也须有什么物事,堤岸一般。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西湖之尽头是何物?叶大学士可明白老夫所言?”说道最后,朱熹的语气充满了浓浓的讽刺意味儿,而吕祖谦则是已经毫不留情的放声大笑了起来,仿佛听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一般。叶青继续听着朱熹的话语,接下来无怪乎是他依然对元祐浑天仪象的种种质疑,其中主要的是简仪、赤道经纬和日晷三种仪器合并归一,被叶青改进后而不再不受仪器上圆环阴影的影响,则是朱熹的质疑其一。高表与景符是一组测量日影的仪器,乃是元人郭守敬的创新,把过去的八尺改为四丈高表,表上架设横梁,石圭上放置景符透影和景符上的日影重合时,即当地日中时刻。用这种仪器测得的是日心之影,较前测得的日边之影精密得多,这是郭守敬的一个很大的改进。所以,八尺改四丈,自然是成为了朱熹另外一个质疑的地方。所以接下来当朱熹质疑完后,辛弃疾则是满脸小星星,崇拜的望着朱熹。而其他人则是如同叶青刚才听天书、茫然无知的表情一样,根本不知道朱熹刚才到底说了一些。于是信王妃等人,不由的想起刚才叶青说的:字我是明白,但连到一起成句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最后朱熹望着叶青,凝重的继续说道:“所以,若是按叶大学士之元祐浑天仪象,我等岂不是身处天旋地转之中也?淮南两路,又岂不是成了天地之中也?此、怕是让人难以信服吧?”“朱先生的意思那就是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不相信不属于自己认知范畴外的事物了?”叶青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或者是与他讨论所谓天体自传理论。“知先行后,所谓知为先、行为后。而叶大人却称实践出真知。若是不知又如何行呢?”朱熹此时也仿佛进入到了一种跟叶青讨论学术的境地,浑然不知此时画舫已经靠岸。“没有任何事物是能够在你行为之前,就能够完全确定其所谓的知。如同这西湖,难不成在我们未曾知其深浅时,就不能够行船了吗?认知来源于实践,所以知先行后,显然背离了合乎常理的主张。若是我没记错,先生曾三日不出庐,而后便顿悟出雨与气有关之言论……。”叶青最起码知道,朱熹向来推崇知先行后,但这一论断,在后世则是完全不成立,颠倒了主次关系。“不错,老夫三日顿悟雨与气有关,雨乃气也。难不成叶大人可以行为先,知雨乃气也不成?”朱熹嘴角带着一丝,那种说不尽的淡淡讽刺与蔑视,笑着问道。不等叶青回答,旁边的吕祖谦以及信王等人,则是不由的大笑出声,显然在他们看来,朱熹的认知比之叶青是要高明多了,也足以说明,叶青刚才的一番言论,不过谬论也。白纯与燕倾城听着众人对叶青放肆的嘲笑,此时芳心自然是揪在了一起,拧着自己的衣袖,深怕叶青突然恼羞成怒,而后在信王以及信王妃面前,作出有失体统的不敬之事儿。信王妃同样是眉头紧蹙,在她看来,完全想不明白包括信王在内的人,为何要故意的放声嘲笑叶青。难道他们在嘲笑、讽刺叶青之前就没有想过,若是叶青胸无点墨,以朱熹此等高傲之人,又岂会跟叶青论述了大半天,哪怕是船已靠岸却不自知?叶青视线缓缓扫过众人,在众人的笑声渐渐消失后,继续站在朱熹的跟前,双手拢在袖子里,丝毫不在意众人对他的嘲笑,淡淡道:“朱先生其实大可不必枯坐三日来悟雨与气的关系,只要烧壶开水,看着那升腾的热气在壶盖之上如何形成水珠,便知道雨与气的关系了。告辞。”说完后,叶青向突然间寂静无声的众人行礼后,便带着白纯跟燕倾城,向钟晴微微行礼后便率先离开了画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