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33页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小组很牛,而牛气是有原因的:其一,它有智为科技的强大技术团队为后盾;其二,它有智为微博的信息搜集整理系统为臂助;其三,它有遍布全球的有道IDC数据中心为支撑。“信息分析小组”的后台访问权限非常高,有数据在手,想要抽丝剥茧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就容易得多。
    因为沈馥的名字在“一类名单”里,所以“沈馥怀孕”的消息甫一出现,立刻就被“信息分析小组”发现并盯上了,小组负责人将此事标记为红色,要求重点跟进。
    随后几个小时里,全网跟“沈馥怀孕”有关的信息全被“信息分析小组”独有的抓取系统抓取,并对相关ID和IP进行轨迹跟踪,获取其注册信息和社交网络模型,分析言论出发点和“危险等级”。
    12月26日上午10点,距离照片扩散仅仅12个小时,“信息分析小组”的研判报告传真件就送到了边学道手里。
    报告传真件上,边学道第一眼看的是星级评定部分——
    舆情热度:五星
    舆情扩散度:五星
    舆情人为操控指数:一星
    形象危机指数:三星半
    公关难度指数:三星半
    ……
    拿到报告前,边学道最关心的就是“人为操控指数”,看见这个指数只有一星,他暗暗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有人故意针对沈馥就好,因为如果是人为操控的,代表沈馥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存在一定人身危险,需要立刻加强保卫力量,甚至离开伦敦转移到其他城市。
    现在,“信息分析小组”的报告表明这次曝光纯粹是偶然。
    曝光固然不太爽,但事实上自两人做出参加格莱美提名晚会的决定,就意味放弃了悄悄产子的可能。
    因为第51届格莱美颁奖典礼将于2009年2月举行,到那时,沈馥的肚子怎么都藏不住,肯定会曝光。
    现在曝光,不过是早了一点,并非不可接受。
    至于应对,几个小时前边学道跟沈馥商量过,商量的结果是概不回应——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不回应任何传闻和猜测。
    本来,打电话前边学道还有点担心事件会影响沈馥的心情,没想到整颗心都在肚子里的孩子身上的沈馥根本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又或者说,她根本没把自己的明星光环和职业前景当回事。
    沈馥是真的不在乎“未婚先孕”给自己造成的形象危机,她的情绪也全然未受照片曝光影响,这一点,边学道从杨恩乔和艾真那里得到了确认。
    沈馥想得开放得下,边学道也就放心了。
    所以,尽管互联网上关于沈馥怀孕的讨论热度还在持续上升,并且有霸占娱乐版块之势,最中心的两个当事人却都置身事外,各忙各的。
    沈馥忙,因为她每天都要按照身边育儿团队的安排,吃各种食物,补充胎儿所需的各种营养,打好孩子的先天基础。同时她还要完成适当的运动量,做孕妇操。
    相对于沈馥,边学道忙的事情就花样繁多了。
    集团的事、酒会的事、自家的事、人际应酬等等,没有一天得闲,就算偶尔得闲,也是身闲心不闲。
    12月26日下午,裴桐从法国飞到沪市。
    到沪市后,裴桐立刻跟沪市的一家模特公司联系,按照之前沟通的方案挑人、上装、彩排。
    看裴桐身边缺人手,边学道把魏小冬派给了裴桐。
    接下差事,魏小冬十分卖力地跟裴桐一起四处跑,各种出谋划策,各种查缺补漏,各种精益求精,哄得裴桐十分喜欢她。
    到这一天,魏小冬算是彻底活明白了。
    她这么讨好裴桐,原因很简单——裴桐的丈夫是洪诚夫,裴桐的妹妹是董雪。
    董雪是谁?
    边学道把红颜容酒庄当成奖励集团优秀骨干员工的出国度假地,集团里的人,只要去一趟酒庄,就都能猜到董雪是老板的什么人。
    所以说,别看魏小冬在有道集团混的不错,裴桐她是万万得罪不起的。
    更关键的是,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为什么要得罪裴桐呢?为什么不努力讨好裴桐呢?
    人活于世,除了品德、心性和能力,最重要的一个思维就是要学会讨好比自己强大又能为自己提供助力的人,这关系到人一生的成功系数和享受指数。
    这个讨好不一定是卑躬屈膝,不一定是奴颜婢色,不一定是曲意逢迎,不一定是俯首帖耳唯唯诺诺,它可以是尽心尽力,可以是全力以赴,可以是同心协力,可以是兢兢业业。只要摆正心态和位置,不偷懒不耍滑,再学习一点溜须拍马与人为善的技巧,人生的路肯定比大多数人的路都要宽阔而且平坦一些。
    把魏小冬派给裴桐帮忙,边学道就不管裴桐了。
    12月27日,于今从美国飞回沪市,跟边学道密谈了两个小时,然后悄悄离开。
    于今在美国遭遇跟踪,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仍有人试图找出李香。
    跟踪发生后,刘行健给边学道的建议是斩草除根。
    于今这趟回来,当面跟边学道担保李香会配合他的安排,隐姓埋名,终生不回国。
    房间里,边学道问于今:“你真要替她担保?”
    于今点头说:“李伟替我卖命,我不能言而无信。”
    看着于今,边学道忽然问:“你对那个李香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