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06页
    以边学道今时今日的财力和地位,他完全有能力让自己的妻子“隐身”,不受外界关注和打扰。可是让徐尚秀分享他的财富,分享他的荣光,是边学道重生之初的人生目标。
    前世,她陪他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粗茶淡饭。
    今世,他要带她一起风风光光,轰轰烈烈,翱翔万里天际。
    他不想让徐尚秀隐于身后,他就是想让徐尚秀被人知道,被人羡慕,被人嫉妒,被人赞一声“好运的女人”。
    边学道想给与徐尚秀的,除了财富,还有神采,还有荣耀。
    他要让徐尚秀跟他一起在这个时空里青史留名,他要让徐尚秀的人生有多种亮色,而不仅仅以富豪妻子的身份存在。
    边学道已经准备好了送给徐尚秀的礼物——免费午餐和冰桶挑战。
    免费午餐,一个获得政府回应,让政府跟进接棒的民间善举,可以让徐尚秀崭露头角,在国内少受非议。
    冰桶挑战,一项风靡全世界,让各国政要、明星、富豪、大腕、普通人接力“疯玩”的公益活动,可以让徐尚秀名扬世界,即便跟边学道一起出席顶级派对,仍不逊色任何人。
    好吧……
    边学道确实偏心。
    他给沈馥经典名曲让沈馥成了顶级巨星;他给董雪派去专业保镖护卫董雪和酒庄的安全;他给单娆派去带着“金点子”的专业人士一起创业,让单娆有事做,有成就。
    然而,细说起来,三人都很辛苦。
    沈馥最辛苦!看着光鲜的职业,其实非常非常累人,而且名利圈脏水横流,有时候不是说你洁身自好就能置身事外。
    董雪其次。边学道把顶级酒庄交到她手里,偌大的酒庄和葡萄园,既要管事,还要管人,还要管经营,费心劳神是难免的。
    单娆也不轻松。提莫拿娱乐是边学道在美国开辟的“第二战场”,他不仅仅想做游戏赚钱,只看entertainment这个词,就能看出边学道的野心。
    而徐尚秀呢?
    她只需要做一件事,发起“免费午餐”和“冰桶挑战”,做这两项公益活动的发起人。
    徐尚秀发起后,剩下的工作都由边学道和他的团队来做。
    “免费午餐”还好说,毕竟在国内,只要肯投钱,做好宣传,问题不大。
    “冰桶挑战”则要难上许多。
    一个很显然的难题是,前世“冰桶挑战”能火,名人效应是核心因素。
    曾有美国媒体统计“冰桶挑战”的信息传播路径,美国东海岸是毫无争议的辐射中心,这是由于事件起源在东海岸的波士顿,因此最初的“冰桶挑战”都是在东部地区进行的。而“冰桶挑战”大火的重要节点出现在西部,尤其是硅谷地区,硅谷的科技大佬在“冰桶挑战”走红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实事求是地说,一万个普通人浇冰水,也不如比尔·盖茨一个人浇冰水吸引眼球。
    而如果“冰桶挑战”由一个中国人在国内发起,估计很难如前世那般让美国各界大腕欣然加入,没有美国那些大腕名流的带头,很难带动其他国家的名人,也就难以风靡世界。
    到那一天,考验的不是徐尚秀,而是边学道。
    不仅考验边学道手下团队的策划能力,还考验边学道的国际影响力和朋友圈。
    而如果“免费午餐”和“冰桶挑战”都如前世那般成功,有这两项公益活动发起人的标签在身,再加上边学道妻子的身份,无论面对人还是面对镜头,徐尚秀都可以自信地泰然处之。
    书房里。
    边学道没开灯,整个房间被天边的落日涂上一层红色。
    从徐尚秀的成名之路,边学道想到他自己不能继续“宅”下去了,他需要见更多的人,交更多的朋友。
    读商学院的事要提上日程,同时让集团办公室联系,给他安排一些私人考察和访问。
    正想着,管家敲响了书房的门。
    “进!”
    “先生,小区门卫打电话说,有一个姓陆的先生要来拜访您,不知道有没有预约。”
    姓陆?
    认识的人里没几个姓陆的。
    难道是陆文津?
    想了想,边学道跟管家说:“让他进来吧。”
    足足过了10多分钟,才有人按响门铃。
    来人果然是陆文津。
    他打车到小区门口,然后步行到边学道家,小区很大,加上中间走错一次路,所以走了10多分钟。
    中午陆文津刚在边家吃过饭,管家认得他,在可视门禁里见是他,直接开门了。
    会客厅里,边学道和陆文津坐下寒暄,聊了几句,陆文津从手包里拿出一个黄色信封,放在茶几上,推到边学道面前:“这趟来,是帮我舅舅送这封信给你。”
    看着面前这个信封,边学道意识到三件事:
    其一,这封信中午没拿出来,肯定是在瞒着祝十三。
    其二,马成德和祝家离心了。
    其三,马成德不打电话,却让陆文津拿了封信来,跟古代一些致仕官员让自家子弟或者同乡新进拿着自己的手书拜访京城大员是一个道理,信里写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某人走进那道门。
    拿起信封,用手指捏了捏,边学道问陆文津:“你舅舅还有什么话让你帮着转达吗?”
    陆文津正色说道:“他说了十个字——不求人知我,当知为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