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成为“规律”的东西了。
米尔沃尔被纳入规律中。
查尔顿成了米尔沃尔的“难兄难弟”,两支球队被一起提到了。查尔顿的成绩也非常好,前八轮五胜两平一负排名联赛第四,只比米尔沃尔和曼联少三个积分。
伦敦地区媒体就围绕这一点进行不断的分析,《卫报》、《曼彻斯特体育报》也加入其中,后两家媒体加入的原因很简单:米尔沃尔和查尔顿都是伦敦地区球队,作为曼彻斯特地区大媒体,自然会加入到批评伦敦地区球队的行列中。
这些报道言论,听起来很让人不爽。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报道内容分析的很真实,大部分球队确实有这个问题,而米尔沃尔的板凳深度也难以支持整个赛季,上一场和曼城的比赛,轮换也是打平的关键原因。
好在报道影响不到米尔沃尔球迷,或许是张扬“低调”造成的结果,米尔沃尔球迷都认为,球队的目标就只是保级,只要能够完成保级,他们就非常满意了,至于媒体说什么成绩下滑,他们早就有心里准备了。
米尔沃尔队中还是有些球员讨论的,尤其牵扯那些“补充板凳”深度球员,即便他们知道自己和主力的差距,可直接性的被否定实力,怎么都感觉很不爽。
这些球员的训练反倒更积极了,他们希望有一天也能够成为主力,而不是一直被媒体连名字都不提到的“否定实力”。
一周后,米尔尔迎来了新的赛事——英格兰联赛杯。
英格兰联赛杯的历史很有意思。
这项赛事是成立于1886年的足球联盟发起的,他们本来掌管着英格兰所有九十二个职业俱乐部的各级联赛,但1992年,英格兰甲级联赛的20支球队“叛变”成立与之平行的超级联盟后,它旗下的俱乐部就只剩下72个,既然掌管的俱乐部水平不是最高的,说话的分量自然也大不如以前,而想要让英超的俱乐部参加联赛杯,自然要看别人的脸色,联赛杯也随之更加落寞,更加的比不上足总杯了。
联赛杯的地位本来就位居英超和足总杯之后,对英超顶尖的俱乐部来说,联赛杯就只是锻炼替补队员的比赛。
对于这些俱乐部来说,漠视联赛杯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除了参加联赛、足总杯赛、联赛杯外,还要参加利润丰厚的欧洲冠军联赛或欧洲联盟杯,如果成绩很好一路杀下去,一个赛季九个月的比赛可达到近七十场,一周平均比赛近两场,任何球队都经受不起如此密集的赛程,因此部份顶尖球队会派出大量板凳球员甚至青年军去参加比赛。
英超中游俱乐部长期没有实力夺取联赛冠军,可以在豪门俱乐部不重视的情况下,夺取联赛杯冠军以鼓舞士气,同时也把它作为获得参加欧联杯资格的第二条道路。
一些中小俱乐部则可以利用联赛杯获得与强队交手的机会,借光上上电视和报纸,既可以获得门票和电视转播收入,又扩大了影响。
所以说联赛杯是一个多重心态的舞台。
米尔沃尔的心态就只能是“练兵”了,在大众的眼里,米尔沃尔只是一支保级球队,联赛杯能争取还是尽量争取,可张扬的带队目标是前四,即便只参加英超联赛,米尔沃尔的板凳深度都有些捉急,更不用说要参加杯赛了,张扬早早的就决定下来。
当正式加入联赛杯,碰到第一个对手罗瑟汉姆时,张扬就只派出了替补阵容——一套442体系的首发。
首发能算的上是主力的队员,就只有乔伊·希利、利弗摩尔,其他位置全部都是替补。
门将换成了格雷厄姆·史塔克。
双前锋是尼尔·哈里斯和瓦尔迪搭档,柯蒂斯·威斯顿也获得了首发,他打右前卫顶替乔什·辛普森。
说是练兵,就是练兵。
张扬要在比赛里,认真观察瓦尔迪的表现,瓦尔迪还是第一次代表米尔沃尔登场,他是张扬十分看重的球员,只是还太年轻了一些,是否能短时间踢出来很难说。
瓦尔迪是个不好安排的球员。
像是达伦·本特,想要出场就很轻松,他也可以打边前卫,能胜任左、右前锋、中锋、边前卫等多个位置,想要出场就太容易了。
布拉尼夫和瓦尔迪,都是只能踢前锋的球员,到不是说他们不能踢其他位置,只不过换了位置表现就会受到影响。
柯蒂斯·威斯顿就还好一些,他一直是球队的替补,上赛季被刚提升到一线队时,怀斯就已经让他连续变换前场位置,左右前卫、中前卫是他所擅长的,反倒是张扬让他试着去踢的前锋。
利用联赛杯观察球员的表现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威斯顿、瓦尔迪以及几个后卫替补球员,当总是以主力阵容出场的时候,对于替补球员能有的发挥,就有些判断不准确,“言灵占卜”以及“言灵测算”的数据并不是唯一的,数据上的东西似乎很准确,可足球从来不是数据就能说明一切的,实力不够也不一定发挥不好,有的球员实力很强,可到了比赛场上,总是没有好的发挥,反之有些球员就是比赛型选手,每当出场的时候就能有良好表现。
这场联赛杯进行过程中,张扬仔细观察了几个球员的表现,他也让怀斯一起仔细的看,来对球员的出场表现,进行一个合理的判断。
柯蒂斯·威斯顿的表现还不错,他踢的是右前卫,在比赛里展现了速度,以及不错的配合能力,有一脚长传球,还给了利弗摩尔机会,后者用一脚直接抽射,帮助米尔沃尔攻破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