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4页
    不过此时博尔特站在电视机前,却浑不在意地挥了挥手,“我没有赢过苏,一次也没有。”
    在博尔特的记忆里两人的第一次交集应该是在2005年的纽约大奖赛男子200米的比赛,尽管之前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也有参赛,但那场200米他在跑完预赛之后就出局了,当时未曾和苏祖有过交手。
    而那一次的纽约大奖赛的交手让他记忆无比深刻,19秒79的成绩比他那场的20秒20超出了太多。教练说这个来自中国的苏是一个了不起的运动员,自己想成为“阿甘”还需要更加努力!
    而第二次的交手则已经是到了2007年的大阪世锦赛,他的伤病恢复,身体状态极好,但最后在200米的决赛里输给了苏祖和泰森·盖伊两人。
    但是,今年……博尔特微微握紧了拳头。
    “我最想赢的两个选手,就是盖伊和苏。”
    “放心吧,尤塞恩,你已经打破了苏的世界纪录,而且盖伊你不已经赢过他了,方才的半决赛又赢了一次。”里奇·西姆斯拍了拍尤塞恩·博尔特的肩膀,轻声笑了笑。
    “盖伊的状态很出色,苏也是。”
    博尔特说得很认真,对于泰森·盖伊,他几乎全程密切关注着,这是他的劲敌,从预赛到复赛都跑得很不错,而在半决赛,他完成的同样很好,尽管没有超过自己,但博尔特很清楚,这是半决赛,大家如果能够稳定拿到出线晋级决赛的名额,并不会太过拼命。
    每次看泰森·盖伊比赛,他的脑海里都会忍不住想起卡多·格迪斯和凯斯·史班斯。
    卡多·格迪斯是他在沃顿西亚小学1年纪时候的第一个对手,他曾经被对方打败发狂哭了起来,一直到小学校运会,他才一雪前耻,赢得了人生中第一场重要的比赛。
    凯斯·史班斯则是他以短跑特长进入威廉·尼布高中后,遇到的另一个对手,起初输给凯斯·史班斯他不过是感觉像训练过度,有些难受罢了。但在2000年的又一场地区田径运动会输给对方,他开始幡然醒悟,内心的不服输和愤怒让他训练变得认真,细心观看迈克尔·约翰逊和牙买加名将唐·夸里的比赛视频,终于在第二次参加地区锦标赛时赢得了对方。那一年,他14岁,1米89。
    而自从跑赢了这两位在他少年时代的宿敌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输给过他们。
    在那之后,他又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对手,以至于从那之后,他开始迷信起自己身上或许带着一条魔咒。
    像今年和他一起训练的丹尼尔·贝利,他也是从最初输给对方开始,然后到赢,一直赢。
    从预赛到复赛,还有方才的半决赛,博尔特都能感觉到泰森·盖伊的状态非常好,不过纽约大奖赛他打败了泰森·盖伊之后,建立了不错的心理优势。
    但那还不是大赛,只是一场小型赛事而已。
    而奥运会是最好的舞台。
    这里除了泰森·盖伊外,还有鲍威尔,加特林,以及苏祖……
    他还没有赢过苏祖一次,他想要在决赛中战胜苏祖,他想赢每一个人。
    “如果我在一场大赛中打败了你,那你就永远都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他想着这条自己设定的有趣魔咒,嘴角微微升起了一丝笑意。
    “尤塞恩,决赛马上就要开始,该热身了!”
    正在这时,按摩师艾迪的大喊声响起。
    第三百八十九章 鸟巢巅峰(百米决赛)
    “加油啊!”
    江大恒看着刚刚从按摩床上站起身的苏祖,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
    “辛苦了,江师傅。”
    苏祖站直了身体,轻轻活动了一下身体,拉伸了一下肌肉筋骨,经过一番按摩理疗,此时他明显感觉得到身体的状态调整得很不错。
    决赛之前的按摩和肌肉放松,十分有利于他舒缓半决赛之后肌肉的紧绷状态,让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更好的休息。
    “去跑几组吧。”
    李志忠紧绷着一张脸,在旁边看着江大恒做完了全部的理疗和肌肉放松,指了指跑道和苏祖说道。
    苏祖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话。
    大赛之前热身的方方面面已经不需要去说第二遍,所有的流程都熟悉无比,不过几乎他的每场大型比赛,李志忠都在一旁监督着他。
    这是他的工作,或者说也成为了他的习惯。
    运动员的热身从来都是重中之重,身体活动开不仅有助于调整都最佳状态,创造好成绩,还能够有效防止伤病。
    男子100米的比赛,看似对抗性不强,但以顶尖选手的肌肉爆发力,身体从静止到最高速度的奔跑,负荷相当大,无论是跟腱,肌肉,还是心脏血管,都是超负荷做功。
    热身跑道上,此时除了苏祖以外,其他的运动员的身影也都有出现。
    不过运动员之间都没有太多交流,每个选手身边都有教练、助理等工作人员帮忙盯着,在田径短跑项目上,能够跑进奥运会决赛的运动员,几乎都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只有运动员一个人孤零零在跑道上热身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苏祖在热身跑道上做了三组超距离跑,速度不快也很放松,跑动之中他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身体腰腹肩背四肢都充满了力量,呼吸均匀,每一个动作都准确流畅,似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调动了起来,兴奋,活跃。
    “好了,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