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9页
    可这每天的修炼不能少了,而清晨是吸收那些能量的最好时间,所以每天闻铮都会带着团团,盘腿坐在老房子的屋顶上打坐,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的视线。
    “管这么多干嘛。”黄三叔瞪了三婶子一眼,然后深深吸了一口烟,其实他也有点犯嘀咕。
    村里人只知道闻铮考上了大学,之后闻铮外婆去世,就没有人和闻铮联系了,所以他这些年在做什么也没有人知道。
    同样的谈话在这几天出现在村子里的各个地方。
    “他又跑到屋顶上打坐去了!”
    “他还买了那个凶宅!”
    “他还把鸟当儿子养!”
    “他还是个光头!”
    谈论了几天后,三里河村的村民们终于讨论出来了结果。
    闻铮这几年是当和尚去了!
    第67章
    闻铮没有理会那些村民的好奇心,把房屋改建工作交给建筑队后, 就开始了忙碌的购买物资日常。
    刚回来的时候, 闻铮在靠山镇休息了一晚上, 知道不少靠山镇的情况。这些年靠山村发展的还不错, 但是和隔壁镇相比差的还有些远。
    靠山镇隔壁的木鱼镇这些年来发展迅速, 有省道、火车站、汽运站,还有个极大的交易市场,在那里几乎什么都能够买到。
    离开靠山村后,闻铮就先到木鱼镇购买了一辆二手的小型货车, 这个车子的底盘比较高,能装的东西也比较多。把后面的车门关好, 谁也看不见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车子买好后, 闻铮顺便在车上变个装,带上假发口罩和眼镜,走路的时候微微低着头,腰稍微弯一点, 就是个普通人了, 不会像光头那么引人注目。
    闻铮先去的是交易市场中的农贸区域。
    不管是在那种灾难中,生存的三要素都是水、食物和庇护所。
    新房子目前正在往优质庇护所的方向改建,饮用水也不用担心。闻铮问过黄三叔,据说三里河村的那条河好像从来没有干涸过,就是几十年前的旱灾,那条河里依然还是有水。
    所以闻铮暂时不用考虑水的问题,只是找人在新家里打了一口深井, 接下来就是食物了。
    粮食是必须要买的,闻铮算过,在不吃其他东西,光吃主食的情况下,他和团团每天要吃三斤粮食才能够吃饱。
    而且按照上个世界的经验,随着团团的进化和他的修炼,他们两个的食量都会增加许多,闻铮就按照两倍来算,准备购买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根据两个世界的经历来看,完成主线任务后,至少闻铮所面对的灾难就会出现转机,所以三年后,饥荒问题应该就能得到解决了,不用购买太多。
    听起来三年的粮食很多,其实只是闻铮和团团两个的,买完看起来不是很多。
    闻铮主要购买的是米和面,另外还买了几麻袋红豆和绿豆,还有玉米面、红薯面等粮食来换换口味。
    除了粮食,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资就是食盐,这里可不是能够随时煮盐的海岛,都需要买些食盐以前屯起来。
    食盐并没有保质期,只要保存的好,三年时间轻而易举。就是平常购买的袋装食盐并不适合长时间保存,毕竟外面的包装袋太容易损坏了。
    只要不是能发生反应的金属制品,密封有盖的有色容器就非常适合装食盐,于是闻铮就跑去买了几个陶罐,将盐装在里面密封好。
    这些粮食和食盐都是闻铮分还几天购买的,买完后就带回村子放在老房子里。
    前几天忙着购买新房子的手续,每天早晚没事,闻铮就顺便修整了外婆留下来的老房子。房顶上的瓦修补好,墙上有几个洞也补上了砖头,刷了水泥,顺便把腐朽的木门给换成新的木门。
    将老房子的里面打扫干净,这里就成了闻铮放东西的仓库。
    每天早上出发,晚上回来。闻铮就开着车子来到新房子处,把购买的一部分东西都放在新房子里面当做掩饰
    毕竟改建好后就要搬新家,提前购买一些粮食等必备物品非常正常。
    然后就把车停在老房子门口,每天晚上乘着别人都睡觉的时候,闻铮才跑出去,把锁在车里面的粮食都放到老房子里面。
    老房子里面有不少破旧的木柜,全都被闻铮修理好了,把粮食放在里面不用担心被人发现,闻铮另外还洒了些驱虫防鼠的药粉,不光要防人还要防止一些小动物。
    闻铮感觉最困难的不是提前准备应对末世的东西,而是要怎么能够避开村里人的观察,不动声色地来囤积物资。
    要是被村里人知道他购买了这么多东西,现在最多就是在心里嘀咕和八卦一下,等到了饥荒真正来临的时刻,那他这种存粮比较多的人,就会成为所有人视线的焦点。
    快要被饿死的人为了得到一口吃的,有些时候真的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这些东西就是暂时放在老房子里面,只要不被人进去就发现不了。等新房子改建好后,闻铮也把这个身体修复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就可以在新家院子里面挖一个地窖。
    粮食分几批购买好,做掩饰的小部分放在新家里,所有的装修工人都能够看到,当然也被整个村子的人知道。
    黄三叔知道后还劝了劝闻铮:“就你一个人吃饭,粮食不用买这么多,粮食放久了味道也不好。一样买个一小袋,正好吃到明年新粮食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