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总是崇拜英雄和传奇人物的。
付新敏老妈道:“看你的样子,应该是愿意上这个学校了。不过,学校到底有没有那么好,还得等你老爸送你去上学的时候,实地看看才能清楚。”
作为一个新建的大学,哪怕在之前的几个月中出尽了风头,也绝不是考生们首选。很多考生都和付新敏一样,当初选报志愿抱着留一条后路的心态多报了一个桃师大,而后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选择了桃园师范大学。
但刘猛这位校长,总给了这些高考成绩并不怎么考的年轻人一些信心,一些向往。网络上“桃园”两字还没褪下去的红火,也让这些年轻人,再向伙伴提起自己的所要上的大学时,不至于毫无底气。
“哦,是前段时间网络上很火的那个桃园吗?”,总比“你说的这个学校我完全没听说过呀”来得好。
不管外界那些不熟悉桃园的人怎么想,桃园仍旧是一副红红火火的景象。
眼下还在暑假中,离开学还远,可却已经有人为孩子求学来到了桃园。
姚氏祠,姚进国正在接待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中老年妇女。
“看外面的租房信息,是你们家要出租房屋吗?”中老年妇女问道。
“是,我叫姚进国,几位要租房?”姚进国礼貌的问道。
中老年妇女道:“我姓黄,准备让孙女在桃园上小学,需要租房。能带我们先去看看房屋吗?”
“当然可以。”姚进国说完,起身带头往外面走去。
第364章 学校后街
姓黄的妇女和年轻夫妇见姚进国要租的房并不在自己家,虽然稍感意外,却并没有犹豫,一起往姚氏祠另一个方向走去。
“这要出租的房子是我兄弟的,他年前到外面去打工,他的儿子在桃园上高中,平时住校,偶尔回来也是去我那里,所以那房子就空了下来。”
姚进国说的不是别人,正是姚进步的房子。
一年前,大概是儿子在村子里太过出名,让姚进步觉得自己这个老爸实在是丢儿子的脸,便没有继续赖在家里混,而是出去打工了。
当然,对儿子姚进步又是另外一个说法——去外面把他老婆,也就是姚知行的老妈找回来。
不管是再怎么样坑的爹,总希望在儿子面前有点面子,有些尊严的。
“我这侄子在学校学习好,每个月都有奖金来,这两年下来手里攒了不少钱。他瞧见房子空在那里也是浪费,这一年又有不少人来村里租房子,照顾孩子上学。就花钱请人将那几间房子翻新装修了一番,用来出租。”
姓黄的妇女听了,笑道:“你这侄子倒真是了不得,学习好能得奖金,得了奖金还知道钱生钱。”
姚进国道:“几年前我这侄子也是普通孩子,是刘校长调教的好,才这么快就有了出息。所以说,你们把孩子送桃园来上学没错,小学家长在附近租房陪读是辛苦了点,但如果孩子争气,上学期间说不定就把这房租赚回来了。”
要来桃园上小学的正是那年轻夫妇的孩子,听了姚进国的话不禁相视一笑,似乎能想象得到孩子在桃园上学后的优秀表现。
因为同在姚氏祠,所以姚进国家到姚进步家并不远,说话间几人就已经走到了。
桃园村民之前虽然不富裕,但大部分也都盖上了楼房,姚进国家就是如此。姚进步赌博成性,自然存不下钱盖楼房,所以家里还是三间砖瓦房,与一道土墙围城的20年前的那种农家小院。
姚知行能拿出来的余钱也不太多,翻新装修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墙壁重新粉刷的雪白,旧瓦掀掉,换上了石棉瓦加牛毛毡。围墙同样拉了到砖石的,并且在一边新建了两间砖瓦小屋,充作厨房和杂物间。院里有水井,装有水泵,用水也方便。
三人看过房子后不禁微微点头,表示满意。
虽然是一整套院子,但房租却并不太贵,一年只要5000块钱,年轻夫妇随便一人一个月的工资,就差不多够支付了。
而最让姓黄的妇女满意的是,院子里有荒废的花圃,院子外面还有块荒废的菜地。她在这里带着孙女读书,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的,有了花圃、菜地正好可以养花、种菜。既是消磨时光,也是节省开支。
“既然几位满意,那我们就到学校后街打印一份租房合同吧。”锁上了院门后,姚进国对三人道。
听到姚进国的话,三人都是微微一愣——不论是姓黄的妇女,还是年轻夫妇,都没料到眼前这位农民模样的老实人竟然会一本正经的说打印合同。
回过神来,姓黄的妇人忍不住道:“你们桃园村和一般农村还真不一样哈,租房都要用合同了。”
“也是这两年才时兴的。”姚进步解释道,“村里繁华起来,各种买卖事就多了,陌生人也多了,凡事用合同立个章程,省得以后麻烦不是。”
年轻夫妇听了忙不迭点头,他们就喜欢这样有章程的办事风格。
“我看你们是开车过来的,不如就带我一块过去吧。”回到自家门前姚进国道。
“学校后街在哪儿?”年轻男人问。
“就是桃园学校后门与村委会之间的那条街。”
“是那里呀,我们来的时候还经过呢。”
说话间,几人都坐上了车。车子启动,就向桃园学校的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