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敏杀人般的目光里,多尔衮站起身来,对专门负责看管阿敏的正白旗侍卫们说道:“你们可要好好伺候我的阿敏哥哥,明白了吗?”这些侍卫都有亲人死在了当初那场远征察哈尔的战役中,和阿敏都有深仇大恨,至于他们会怎么“伺候”阿敏……也就不用多尔衮操心了。
没过多久,阿敏便在狱中自尽了。听闻了阿敏的死讯,莽古尔泰又伤心又惊恐,抱着酒坛子喝得醉醺醺后,竟是酒壮人胆,跑去质问皇太极是不是存心要弄死他们几个大贝勒!
那时多尔衮正在皇太极身边,张口就为皇太极说话,但话语中却深深隐藏着不怀好意的激怒——果然,莽古尔泰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竟将他腰间的佩刀拔出了几寸……这是御前露刃,叛逆大罪!
皇太极怒极反笑,多尔衮连忙以一副“舍身救主”的姿态扑上去和莽古尔泰打了起来,偏偏多尔衮年纪小,落了下风,还死死抱住莽古尔泰不放手。皇太极瞪向四周的侍卫,大喝道:“都瞎了吗?还不快制住三贝勒!”
众侍卫这才上前把两人拉开,多尔衮嘴角都被打破了,一身衣服也脏得不像样,却是义正言辞地责问四周的侍卫们:“三贝勒御前露刃,冒犯大汗,你们竟敢袖手旁观?!”
侍卫统领低头讷讷道:“三贝勒是大汗的兄弟,我们……”
“愚蠢!”多尔衮怒道:“虽是兄弟,更是君臣!大汗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这样让人怎能放心?!”
皇太极这时真是越发地对多尔衮满意了,想来没有谁能够抵挡这样的攻势——有一个人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他、听从他的命令、保护他的安危,还能带给他感情上的慰藉……更何况多尔衮还越发能干,在军政上也能为皇太极分忧,皇太极怎么可能对他不满意?
况且多尔衮也十分谨慎,无时无刻都在引导着皇太极的感情,致力于把皇太极对他的疑心和防备降至最低——多尔衮实在太了解皇太极了,前世皇太极后来为什么抛下既聪颖贤惠又年轻貌美的大玉儿,偏要去宠幸一个嫁过人的老女人海兰珠?就因为皇太极觉得,海兰珠那是全心全意爱他,不把他当皇帝,只把他当做她的男人……每每想起那些事,多尔衮都忍不住撇嘴,这皇太极明明是个阴险狠毒的枭雄,结果一遇到海兰珠整个人都变了,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吧!
不过也亏得有海兰珠这个好例子,多尔衮现在做出的姿态就是——全心全意把皇太极当做他的好哥哥、好主子,一心为他着想,谁敢跟皇太极作对,那他多尔衮就要冲上去拼命!
果不其然,这些时日里皇太极看多尔衮的眼神越发柔和,对他也越发关心了。这不,莽古尔泰被侍卫们制住了,好似也清醒了一些,愣愣的不挣扎了,皇太极便关切地看向多尔衮:“十四弟有没有伤着?”
“臣弟无恙,大汗不必担心。”多尔衮眼神亮晶晶地看向皇太极。
近来皇太极每次看到多尔衮这种小动物一般的眼神都有种丧失抵抗力的感觉,心中的柔软屡屡被触动。
“哈哈,好,十四弟能和三贝勒打个平手,很好!来人,带十四贝勒下去整理一下。”
多尔衮又得到了许多赏赐,其中还包括了本来属于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一些庄子和奴隶——莽古尔泰御前犯驾,已然被革去了和硕贝勒的头衔,代善见状不妙,连忙上奏表示不该再与大汗南面并坐接受朝拜了。
皇太极作势推辞了一番,终于还是“顺应众议”,大权独揽了。四大贝勒的时代就此过去,皇太极终于不再束手束脚了。而多尔衮也在这一番风波里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真可谓皆大欢喜。
第26章
无论在哪个朝代,权力的集中其实都是有利有弊的。如若掌权者能力出众,集权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将所有人的力量集结起来,朝着同一个目标奋进——大抵上在各朝各代的初始阶段,都有集权的趋势,而从古至今的种种“盛世”,体现的都是那一代或是几代君王的能力,必然和集权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然而血统的延续并不能代表王朝的延续,当权力以家天下的形势传递下去后,总会出现能力平庸甚至昏庸无能的继任掌权者,因他们无法把握好手中的权力,甚至是滥用权力,导致天下间乱象纷纭,那就真的大事不妙了。
此时的皇太极无疑还算是一个有能力且有野心的君主,因而当他地位稳固之后,便集中心力,着手于扩张势力范围了。
这一段时间也是多尔衮最为耀眼的上升期,自阿敏和莽古尔泰倒台,代善半隐退不管事后,多尔衮就是皇太极最为得用的兄弟,出于信任和栽培,皇太极甚至把吏部交给了多尔衮来管,这让多尔衮的人脉和权势极快地扩张了起来。
掌管吏部期间,多尔衮提高了八旗底层士兵的待遇,又对阵亡将士的家属进行抚恤,做这样的事最易收买人心和增加名望,虽说受益的大多是底层满人,但相对而言,他们更为淳朴且知道感恩——况且谁又说得准,这些人的家庭里不会出厉害的人物呢?种善果结善因,历经两世,多尔衮在政治上的手腕早就非同一般了。更何况他其实只是向皇太极提出建议,非但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底层士兵的感激和朝野的称颂,而且这一切还都是花费着朝廷的钱,事情也是下面的官吏来做……多尔衮这次当真可算是无本万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