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想找自己看着顺眼,各方面条件又差不多的人,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她还离过婚,家世还不怎么样。但是让她降低条件,沈凌又怕那些人是为了她的财富,而不是真心喜欢她。
这样到沈凌二十岁的时候,她还没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偏巧,她现在租的这间铺子快要到期,房主看她生意比较好,将租价往高处抬了一些。沈凌觉得租金太高,讲了半天也没讲下价来,她索性没有续租,准备离开这里到北京去。
一来,那里的气候比南方要适宜居住;二来,她也想见识一下民国时期的北京。
离开前,沈凌问三个绣娘和两个伙计想不想跟她到北京去,绣娘和伙计都是本地人,一听要去北京那么远的地方,有一半人便打了退堂鼓,最后肯跟沈凌走的只有两个绣娘。
沈凌怕她们到北京以后想家,干不了多长时间就想回去,索性出资把他们这两户人家都带到了北京,反正将来开店也少不了要请人手,而这两家的男人又都比较老实,几个孩子大了,也能帮她做一些杂活。横竖吃不了亏。
沈凌出发走了二十多天后,这天钱府来了一个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吴简。听闻沈凌已经北上去了北京,他顿时流露出一股失落。
沈凌那天说了那番话不久,他就收到了家里的电报,上面说他祖父病危,所以他匆忙回了武夷山老家。祖父过世以后,因为要帮着父亲料理后世,又要守孝,所以他才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才过来找沈凌。
哪知沈凌却去了北京。吴简想到来之前找一个瞎子批卦,那瞎子说他多半会失望而归,岂料竟被他说中。再想想祖父死后,父亲要他接过家里的一部分产业,只怕日后很难有时间研习武艺了。再要内功心法,也没什么时间练了。想到此处,吴简便断了这个念头,过不多时,便回了老家。
作者有话要说: 吴简不是男主,他是男配。
第75章
沈凌非常喜欢这时候北京的春天, 几乎天天都是晴天, 还有北京的四合院,院子非常大,里面摆放着养荷花的大缸, 种着石榴、芭蕉,墙角下还栽着葡萄树,葡萄树下放着石桌石椅。这一切都非常符合她心中对住宅的期盼,所以到达北京以后, 她就花一千块大洋购得了这样一个四合院。
跟着她来的两户人家住在前面的院子里,沈凌一个人住在后面的三间上房,走廊外的院子里不仅种着芭蕉、葡萄树, 还有一架紫藤花,紫藤花对过是一座太湖石搭就的小假山,假山周围堆放着好多盆花,有牡丹、芍药、玫瑰、石榴、夹竹桃等。
这个时候正是春季, 院子里的花卉正在争相吐蕊, 沈凌从上房里出来,就闻到一股混合的花香。
她看着像绒球一样一串串垂下来的紫藤花, 不由觉得这倒是一幅现成的图案,如果绣在旗袍上,一定很好看。她正在对着紫藤花发呆, 就见其中一个绣娘的孩子叫阿生的,从前面的院子里跑过来,对着沈凌说道, 小姐,我妈让我来问您要一些银线。
沈凌买下四合院的同时,也相中了一处店铺。她这次并没有选择租铺子,而是花高价将铺子买了下来,省得将来还要跟房主打交道。
铺子买下来以后,还得按照英式风格再装修一遍,趁着这段空档,她就让两个绣娘在家里抓紧时间做一批旗袍和西式洋装出来。
北京这边的风气到底要比她所待的城市要好一些,大街上穿洋装的人不在少数,这一回沈凌觉得自己可以大展手脚了。空间里还存放着不少她当初购得的各种名牌服装,稍微修改一下借鉴一下,就是非常不错的款式。
沈凌回房开箱子拿了银线交给阿生,换了身衣裳就出门坐洋车去绸缎铺采买布料和定做纽扣。
距离沈凌住处最近的一家绸缎铺里,里面生意正好,约有十来个伙计在那里招呼主顾。
沈凌进得店来,那些伙计见她是个生面孔,不由朝她打量了一打量,见她穿着新式的洋装,打扮得很阔气,似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就有一个伙计上前问她要什么布料。
沈凌便说自己要做春装,让伙计给她介绍一些合适的布料。
伙计问道:是要洋料子还是要中国料子
沈凌道:两样都要一些。
伙计就搬过来两匹洋料子,一匹是天鹅绒,一匹是驼绒。沈凌来京之前还未见过这样的洋料子,正在细看,就听外面脚步声响,有人走了进来。那人似是这铺子里的熟客,几个伙计忙忙上去簇拥着来人上了二楼。
沈凌抬头看时,只看见一个穿着细丝驼绒洋装的女子背影,便问身边的伙计,刚刚来的那人是谁
伙计轻声道:那是总领事家的小姐,人称何三小姐,是我们这的熟客。
沈凌道:我看她身上穿的洋装料子不错,应该也是在这买的吧!
伙计道:可不是。这位何三小姐出手阔绰,每年光是买衣料的钱就有几千块之多。
沈凌接下来又挑了几色料子,总共包起来,仍旧坐了洋车回到四合院。
今天那位何三小姐身上穿的洋装,沈凌虽只看到了个背影,但也受到了启发,当下自己设计了一个款式,就用那驼绒做了两身洋装,将来好摆到店里。
过后几天,沈凌天天上街到鞋店、绸缎铺、百货公司闲逛,如果遇见时新的绣鞋和洋装旗袍,她就将样式默默记在心里,回去以后便照着那个样式稍微修改一下做出样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