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在养鸡之前,尽量多赚些钱在手中,还有外婆看病也要钱,若是地里能腾一、两天时间出来,不计多少赚点钱也是好的。”
柳青青把自己的意思跟刘长喜说清楚。
十一岁的少年自然明白家里的情况,又有了今天亲自参与的赚钱经历,自然两眼放光、信心满满地点头答应下来。
很快,李耆老就赶着驴车过来了,乔喻凌往驴车上搬桌子、放蒸笼,把东西都搬上了车。
几个小的也爬了上去,照来时那般坐好。
柳青青把两匹纱布交给乔喻凌拿着,她和小少年依然抱住瓦坛子。
“都坐稳喽!”李耆老吆喝了一声,就虚扬了一鞭,驴子便踏步往前走。
一路穿过西市,柳青青看到街边的小摊已剩下不多,就有的也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看着农人们似乎都认识,一边收拾一边高兴地和旁人谈着今天收获,她心里也有奇怪的感觉。
这是很平凡的生活,也是很满足的日子,就像她现在这样。
她现在不用再过惊险刺激的佣兵生活,每天只要想着怎么发家致富,就像打一场没什么危机的游戏。
很平凡,但也很满足。
出了镇口,驴车跑快了一些,柳青青才道:“三爷爷,能不能绕一趟白杨村?把两个小的送到村口?”
“这有何难。”李耆老笑着答应。
他已经看见,这大包小包都是买回来的货。
柳青青说了,扯几尺布做换洗衣裳,也给表兄弟妹几个扯了些,也不枉两个小的跟她在镇上辛苦一天。
一个赚了钱不忘外婆家情份的姑娘,还是让人夸赞的。
驴车迎着晚霞奔驰在乡道上,其间看见一辆驴车迎面而来,车上只有三、四个人,显然是从村子里回镇上去的。
天黑前怕还有一趟回村子的,但农家人多半是愿意自己走路的,省了几文车钱。
看着对面的驴车得得地过来,车把式和李耆老高声打了招呼,继续往镇上而去。
柳青青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
“怎么?”坐在身后的乔喻凌立刻不解地询问。
“不知道弄一辆这样的驴车,要多少本钱。”
柳青青目光朝前面的李耆老看了一眼,装作艳羡地开口。
“这个不清楚,要去车行问吧,下次我去问问。”乔喻凌便说道。
他也觉得,如今家里这大的小、小的更小,还是弄一辆驴车方便。
原本也是计划今天去看看的,结果有事耽搁了。
“去什么车行,你们西头的六爷爷家就有头驴子,快生了,你去订下来,养两个月,总比去车行买划算。”
李耆老听见,就开了口。
柳青青哑口,现在买小驴犊子,还要养两个月,她怎么来镇上做买卖?她是恨不能明天就有驴车拖货啊。
“六爷爷家的小驴子可以买,但咱们还是要再买一头大驴子拉货。”就在柳青青不知如何回答时,乔喻凌代她开了口。
“看着是多,家里用不上两头驴子,但小驴子可以给三房,诚儿将来用得到的。”
“有道理!”听乔喻凌这么一拨拉,柳青青眼睛一亮。
小驴子现在干不了活,但可当作投资,养着将来留给柳诚。她虽是三房的人,但她嫁给了乔喻凌,是乔家人了,大驴子,就算作乔家买的,现在正好用上。
李耆老回头深深看了乔喻凌一眼,笑着点了点头,这汉子竟然在为柳诚的将来划算,是真仗义的。
“车架可以自家做,我这车就是我自家做出来的。”李耆老于是又道。
这样,也能省一笔钱了。
“哈哈哈。”柳青青却突然大笑了起来,一车人莫名其妙地看着她。
“三爷爷,您有所不知呀,这些天喻哥除了帮我耕那块地,还要砍竹子扎盘箕、扎鸡笼、扎箩筐、背篓,就没停过手,还要扎篱笆,还要搭鸡舍,他已经腾不出时间来再做车架了……”
没想到乔喻凌这么忙,想到柳青青刚才说的那些东西,李耆老也忍不住哈哈地笑了起来。
以前和乔猎户不熟,也不知道他一天到晚在忙什么,但显然是没有现在忙的吧。
他现在忙的这些东西,不用想,都是柳家三房的,是因为柳青青,他才这么忙的。
“这样吧,明天我去山上砍两根木头,抽空帮你刨一个车架出来。”李耆老最后就想自己搭把手算了。
“那真是多谢三爷爷了,但您这样再三帮着我们,我真是不知该怎么感谢了,要不,车架算钱吧,如果您不收钱,我就不要了。”
柳青青立刻开口,却坚持要给钱。
“这又要不了多少钱。”李耆老连忙拒绝。
“那我下次到镇上车行去看看,先问问价。”柳青青不退让。
“行行,一个车架五十文钱差不多,咱们一口价,交货给钱,可以吧。”
见她要去车行问,李耆老才开口,砍木头、做工、人工,五十文不算少也不贵。
“那行,一言为定!”柳青青当即拍板,“那就在商言商,您早些帮我做出来。”
“过两天我想再到镇上卖一次吃食,就去看看大驴子的价,六爷爷家的小驴子,我今晚就去定下。”
柳青青知道这五十文是人情价,恐怕老头子心里还在为绿豆糕的事,觉得对不住她,就随意收了点钱。
放到车行,恐怕不会低于一百文的。
但她没有说穿,人家要还你人情,你坚持公事公论,反而让人尴尬。
因此,她接受了这个价钱,又故意在商言商,心里却想着,下次送什么礼还老头的人情。
驴车来到了白杨村时天色渐晚,只见西边天空浓艳漂亮,村庄已渐渐隐没在暮色中。
炊烟渐起,农人荷锄准备回家。
“赶紧回家,路上别停留,不管谁拦着问你们事儿,都不用理会,也别跟人说我们做买卖的事,最多就说走亲戚回来。”
柳青青下车帮刘翠儿把装布头的小包袱也系到了背上,叮嘱着他们。
因为她清楚,这两个孩子都背了这么大的包袱回来,是个人都会好奇的。